《力量从哪里来》:成功的父母,只需做对一件事

书研聊育儿 2022-03-01 21:35:22

《力量从哪里来》一书的作者是李一诺,她有着闪耀的工作经历,立志做国内常识教育的推动者和创新者,是一土学校的联合创始人,同时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李一诺在书中讲述了她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分享了育儿经验,还有对未来教育的深思。

从童年到学生时代,从家庭到自我成长的蜕变,这些蜕变的力量从哪里来?

通过读李一诺的人生故事,见识新的育儿观,发现更多的教育可能性。

从对孩子的期待里,照见自己

对“照见”一词一直没有什么深入地认识,只是表面的知道,也曾因为与之类似的一段话而苦思冥想。

照见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从对孩子的期待里,照见自己?

近期来特别深有感触的一件事,就是对于家中大儿子的看见与理解。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大儿子能够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有个好未来,长大后不说为社会做贡献,哪怕只做一个能自由选择的人也是极好的。

可孩子并没有按照我预想的那样去走,他选择了休学。

经历了和孩子关系的紧张,如今细细想来、再三思索,读书升学一直就不是孩子所想,而是我对孩子的期待。

这份期待让我焦虑不堪,觉得游戏会毁了孩子,一看到孩子成绩不好就会感到失望和恐惧。

可正如我所担心和恐惧的那样,你越是害怕什么,它就越来什么。

恰如台湾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说的: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所有的外在结果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我是讨厌好吃懒做的人,还是喜欢积极向上的人,又或者是我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这些说到底都是我自己的“内心戏”。

正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拥有这些品质,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些都是我,这就是“照见”。

在对孩子的期待里照见自己,可以让我真切地看到真实的自己,并看见孩子。

孩子不是我的孩子,他只是经由我而来到这个世界。

他是一个独立而又富有思想的人,他有他的人生使命,他有他自己要走的路,而身为妈妈,我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保持心灵的联结,无条件地去爱他。

成功的父母,只需做对一件事,就是和孩子保持心灵的联结

父母和孩子保持心灵的联结有多重要?

看看谷妈妈和谷爱凌就知道了。

一直对谷爱凌因发烧难受而抱着谷妈妈大哭的那一幕感到诧异和温暖,不用想就知道,她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一定是极好的。

因为谷妈妈清楚地知道女儿最需要的是什么。

可与之相反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懂得孩子的父母是少之又少。

大部分时候,身为父母的我们都是在用自己的主观想法去给到孩子爱,而不会去思考自己给孩子的爱,是否是孩子的真正需要?

心理咨询师丛非从说:“懂比爱更重要”。

真的深以为然。越读书学习得多,越实践得多,就越能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从我个人的育儿经验来说,和孩子保持心灵联结,懂得孩子,孩子也能够深深地理解父母,亲子关系融洽。我家小儿子就是这样的。

相反,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心灵断开了联结,父母孩子间的精神纽带也就断了。这样的断开所导致的是孩子与父母的对抗,也会使整个家庭的氛围变得压抑,同时矛盾摩擦始终不断。

犹记得《正面管教》里的一句话,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如何赢得孩子?

就是和孩子保持心灵的联结,真真正正地和孩子在一起,让孩子感受到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可以的,被允许的,安全感满满。

父母在爱孩子之前,请记得先爱自己

父母爱孩子之前,请记得先爱自己,这句话是我的育儿座右铭。

曾经看到过一个很形象的育儿比喻,如果妈妈是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的苹果就是孩子。

如何让苹果好好长大 ,不至于过早的枯萎或者是掉落?

最根本有效的方法就是苹果树本身要是安全、健康和充满能量的。

当妈妈能够先吸取养分,扎好向内探索自己的根,照顾好自己,把自己爱好了,就能给到孩子优质的爱。

李一诺在书中写到:

“做妈妈的真相:爱自己才能爱孩子”。

爱自己才能爱孩子,这也是我历经三年的读书学习和育儿之痛而深刻体悟到的。

爱自己其实不只是体现在育儿一方面,在任何一方面都是可以的。

因为当你懂得爱自己了,世间一切就都变得美好了。

结语:

力量从哪里来?

力量从爱中来,从先爱自己,成为自己中来。

爱自己不是自私,而是懂得爱的分寸和边界,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

8 阅读:3031
评论列表
  • 2022-03-23 08:28

    通过爱唤起孩子的内心,写起来简单,可是普通人道行不够

  • 2022-03-23 19:40

    心理咨询师丛非从说:“懂比爱更重要”。

书研聊育儿

简介:聊聊读书育儿,聊聊爱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