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齐峰和杨坤一样,带着音乐的梦想在北京闯荡。
两人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70后,都是内蒙古人,都当过兵,都在夜总会当过驻场歌手。
不同的是,杨坤志在流行音乐谋求一片天地,齐峰则钟情于民族音乐,齐峰自己说,他对草原歌曲,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的喜欢: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听蒙古长调,有时听着听着还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心中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对于北漂的往事,齐峰很少提及,从杨坤在北京搬家52次的经历也能想到,当年的北漂生涯对齐峰来说苦涩多过甜蜜。
2002年,杨坤推出《无所谓》专辑,其成名曲《无所谓》当年获得“第20期中国歌曲排行榜”冠军,从此以后,杨坤作为新秀歌手正式出道。
齐峰还要晚上两年才被人所知。
2004年,刀郎的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红遍了大江南北。
刀郎这个名字,也从新疆乌鲁木齐走出,被全国人民熟知。
也就是在这一年,齐峰的专辑《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悄然流行开来,
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这张专辑竟然卖出了20万正版的销量。
1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草原歌曲曲调悠扬,或抒情、或赞叹,仿佛草原上连绵的山川,将众多的草原儿女心结凝集起来。
在内蒙古光有炒米、奶茶、手把肉是不够的,酒席上若没有草原歌曲助兴,就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聚会。
欢快的草原歌曲能让每个人都豪放起来,载歌载舞,欢声笑语;
悠扬的蒙古长调则更能抚平远离草原的家乡儿女的思乡之苦。
但也只有在辽阔的内蒙古,才是草原歌曲的真正市场。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火了以后,
齐峰的战场也从北京转回内蒙古潜心磨砺自己。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能在齐峰手里「盘活」,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实属不易。
在这之前,已经有几位歌手唱过这首歌了,只是都没能将这首歌唱出什么“名堂”来。
有时候一首好歌就像一把神器,尽管经历很多人之手,但只有找到它认定的「主人」,才能解锁出浩荡的神力。
写这首歌的作者叫杨艳蕾,虽然是一个汉族人的名字,但她确实是蒙古人,出生在辽宁省一个农业地区,从小到大,她自认为和一个汉族人没什么区别,一样的读书考大学,努力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直到有一天,她忽然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蒙古人,而此时的她已经有了足够多的阅历,足够她了解自己身世的知识,她体内的血液有一种召唤的力量在呼唤她,她很想去看一看草原,看一看先祖们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哪里的风土人情,原本她也应该是属于其中的一份子,而现在只能是以一个看客的身份来近距离观察草原了。
草原的毡房、草原的辽阔和壮美,想到先祖们曾在这里纵马驰骋,自由自在,杨艳蕾站在草原上热泪长流,以至于回去以后很长时间她都寝食难安,心怀眷恋,最终有了一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这个作品将她的心情抚平了下去。
总想看看你的笑脸,总想听听你的声音,总想住住你的毡房,总想举举你的酒樽。看到你笑脸如此纯真,听到你声音如此动人,住在你毡房如此温暖,尝到你奶酒如此甘醇。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相约去祭拜心中的神……2001年,作曲家斯琴朝克图收到了杨艳蕾的词作,他非常喜欢,且感同身受,他给这首歌谱了曲,唱过这首歌的先后有蒙古族歌手金巴特尔和玛希,玛希曾将这首歌作为自己的主打歌曲,在小范围流行了一阵子,观众反应也不错,只是并没有火起来。
到了2002年,斯琴朝克图和老友齐峰相聚在北京的一个小酒馆里,情到浓时,两人不约而同的哼唱起了《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原来齐峰对这首歌早已经中意了很久,一心想着有机会能翻唱这首歌,之前他也听过玛希的演唱。
这次相聚后,斯琴朝克图和齐峰有了新的主意,一起重新改进这首歌。
首先是编曲变了,节奏更加的快了,草原歌曲的那种悠扬和婉转,加上了快节拍,就有了新的感觉,更让人能体会到那种欢快的心情表达,让人听了以后,会跟着节拍一起动起来。
前奏部分加入了牧笛的演奏,牧笛在表达欢快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在重新编曲之后,一首欢快流畅的作品新版《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诞生了。
齐峰运用了真假声混合过度的演唱方式,这是以前任何草原歌曲没有尝试过的,也是草原歌曲注入流行元素的一次大胆尝试。
2003年,正打算将这首歌曲推向市场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当年的「非典」流行,只好搁置起来,一直等到2004年,这首歌曲才开始正式发行。
经过几个人传唱都没能火起来的这首歌,在齐峰手里变成了神器一般的存在。
从小范围传唱到唱响内蒙古,唱遍大江南北只用了短短半年时间。
2004年度中国十大畅销唱片,齐峰的专辑入选其中。
2005年,凭借这首歌曲,齐峰登上了当年的内蒙古春节联欢晚会。
之前名不见经传的齐峰一跃成为草原歌曲的实力唱将。
当年,电信和联通都提供个性化服务,当你打通对方手机的时候,等待音是一段音乐而不是嘟嘟声,但这个定制化费用是要付费的。
当时,在内蒙古地区,很多人首选的音乐便是这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那个时候,各大运营商,网站大佬们一听这首歌脸上便乐开了花,跟着欢快的节奏摇头晃脑起来。
这首歌给齐峰带来的不只是知名度和收入,更多的是荣誉和民族自豪感。
2005年至2008年,《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连续几年成为内蒙古昭君国际文化节压轴曲目;
2006年,《齐峰·我和草原有个约定》MV被自治区政府选定为自治区旅游形象宣传片;
2007年,《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类最高奖“萨日纳”奖,同年还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提名。
2010年除夕之夜,齐峰着一身蒙古民族服饰站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深情演绎这首歌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再次红遍全国。
“某种意义上,我代表着草原文化人,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我也代表着新中国蒙古族青年的形象。”齐峰走的路线是内蒙古音乐的创新和发扬光大,他希望自己的歌声能代表草原,代表内蒙古,希望成为德德玛、拉苏荣、胡松华这样的艺术家。
2005年,他被聘请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形象大使;
同年,成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2007年,齐峰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和他成为艺术家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2《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和《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词作者杨艳蕾一样,著名诗人席慕蓉也是一位蒙古人,且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她的家族漂泊的更远,回乡的路也更漫长。
席慕蓉出身重庆,后来随父母来到香港,后定居台湾,她的家族原是内蒙古察哈尔部的世族。在当年,这是一个显赫的部落,察哈尔部是专门负责成吉思汗安全的「护卫队」。
现在的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让现代人看着很是复杂,不明白为什么起这么长的地名,其实这是当年成吉思汗出征时察哈尔部担任的职责,相当于今天的近卫军,分别从左翼和右翼进行作战。察哈尔右翼目前都有保留,而察哈尔左翼在明朝的时候有一部分南迁,另外一部分被「改编」成今天的太仆寺旗。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席慕蓉的母亲从少年时代就记得那条河,雪白的骏马,奔腾的大河,一个少女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策马扬鞭,这就是席慕蓉母亲的少女时代,她永远珍藏的记忆,只是温柔的母亲终究没有机会回到故乡看到奔腾的大河。
从席慕蓉小的时候,父亲就经常惦念故乡,闻到青草的香味都会想起是故乡的味道,久别故乡40年后,席慕蓉终于回到了草原上,站在了父母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她坐在夜晚的草原上,仰望灿烂的星空,忽然想起,这是少年父亲曾经仰望的那片天,那条肉眼可见的银河让人震撼,浩渺的宇宙在草原上如此的逼真上演,只是,那个少年再也没有机会回来看这条浩瀚的银河,踏上这片辽阔的土地了!
看着父亲魂牵梦绕的草原,看着母亲记忆中奔腾的大河,席慕蓉禁不住泪如雨下。
也就有了后来的这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这首歌不但是对草原的思念,更多的是对远去的父母的怀念。
2003年,在《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还没有被传唱时,北漂的齐峰选择了深造,他进入了中央民族大学,在大学演出的时候,他经常演唱这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对于这首歌的表达,他有了自己的深切体会。
之后,席慕蓉和齐峰在中华世纪坛前有了一次见面,那次见面,齐峰用清唱来演绎这首歌,席慕蓉坐在一旁听,唱到最后,两人一起抱头痛哭,席慕蓉完全被他的歌声感染了,让她又想起了草原,回到了故乡,而身在异乡的齐峰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体会呢!
3 《我的根在草原》进入新时代以来,很多蒙古人逐渐的走出草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深圳、广州、美国、日本等地,都有蒙古人的影子,正如韩磊所唱的《走四方》。
走四方 路迢迢水长长
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
看斜阳 落下去又回来
地不老天不荒 岁月长又长
但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大家的根都在草原。
《我的根在草原》又是齐峰一首打动人们心灵的一首歌曲,也让草原年青一代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唱起这首歌。
《我的根在草原》也是齐峰的一次文化寻根的创作,他觉得无论生活在哪里,世界的任何角落,城市也好,乡村也好,只要你心里知道你流淌着草原的血液,你的民族和文化在草原上,你的根就在草原。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的词作者杨艳蕾从小生活在乡村,但她的根在草原,在异乡流落了半个世纪的席慕蓉,她的根也在草原,同样出生在城市里的齐峰,他的心里依然认为,自己的根在草原。
而那些漂泊在全国各地的草原人,无论走到何处,根也在草原。
齐峰的演唱会先后走进上海,深圳、珠海,走到哪里都是场场爆满,来听他歌曲很多人都是身在异乡,根在草原的内蒙古人。
他的歌声让漂泊在异乡奋斗的人觉得草原就在眼前。
草原的美丽,草原的豪放,在他的歌声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很多听他演唱会的人都是抑制着夺眶而出的眼泪。
每一次的演出都是在掌声如雷,多次返场中恋恋不舍的结束,其中的味道,除了歌者本人,更多的就是齐峰所说的「根在草原」,大家心中的共鸣。
齐峰带着这首歌唱遍大江南北,获奖无数,最大的荣誉是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荣获了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
4 歌王哈扎布弟子「蒙古族艺术造就我的音乐之路」
成名之后,齐峰经过多次的登门拜访,终于成为了哈扎布的学生。
熟悉内蒙古文化的人都知道,哈扎布在内蒙古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被誉为「长调歌王」,他以一己之力,将蒙古族长调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段位」,使得这门艺术走向系统和规范,成为真正的草原声乐学派。
不太熟悉哈扎布的人一定会熟悉他的两个学生,一个是胡松华,一个是拉苏荣。
拉苏荣在内蒙古有个「外号」叫小哈扎布,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真正意义上的内蒙古第二代歌王。
齐峰的才华得到了哈扎布的认可,师兄拉苏荣也经常提携指导,甚至在一些私人聚会的场合也要「考考他」,让他给前辈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在拉苏荣的指导下,两人一唱一和,气氛很是融洽。
齐峰的唱功显然很得师兄拉苏荣的欣赏
5 民族团结的带头人齐峰,靠自己的实力成长为「新一代蒙古歌王」,
他更是一位致力于民族团结的带头人。
他在演唱会经常说的话就是:
各族儿女团结在一起,不分你我、彼此相亲相爱,真正实现了那种民族团结的那种典范,真的是这样。他也是是全国青联委员,经常去往新疆、西藏、云南这些民族地区参加艺术活动,增进各民族团结的交流与交融。
相信,未来的路,他会不忘初心,越走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