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 本文为虚构内容,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或所涉及的其它方面,均与现实无关(不含任何隐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2008年,来自武汉大学刘燕舞教授曾经在湖北京山县进行农村调研时,得知了一组惊人的数据,这组数据是有关当下农村的老人自杀率的。
刘燕武从这场调查中,目睹了一场人性的灾难与考验。而这组数据的曝光,撕开的是当下社会最为荒诞的真面目……
农村老人自杀率
刘燕舞教授是武汉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的副所长。2008年秋,他带着武大的三十余名师生在湖北省京山县的六个村庄,进行了为期半月的调研。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发现,这个地区的农村老年人自杀率高得惊人。
刘燕武调研的对象之一是72岁的王永兰老人。她的儿子一家都在城里生活,而她在老伴过世之后就独自一人生活在村子里。
随着年岁的增大,王永兰的身体也每况愈下,直到有一天终于在种地的过程中晕倒在地,醒来后便瘫痪在床。
邻居打电话叫回了王永兰的儿子儿媳,然而儿子儿媳赶到后,看着母亲的状况却只是唉声叹气,并没有打算带她去医院救治。
他们知道母亲这个病不可能康复,就算去医院治疗也是浪费时间。所以就只是陪在王永兰身边,等着她断气的那一天。
但是一周又一周过去了,王永兰除了身上因长期不清洁已经开始生褥疮,所待的屋子臭不可闻以外,并没有生命垂危的迹象。
而她的儿子和儿媳已经多次被甲方催着回城开工,看到母亲的样子,两人更加显得不耐烦起来,索性站在王永兰老人的屋门口开始出口恶言。
儿媳说,人总是要死的,年纪已经大了,就别一直撑着了,耽误她自己的时间,也耽误他们的时间。
儿子冷漠地站在母亲屋外嗑着瓜子,说那么大年纪了活着浪费粮食,早点去了,陪伴九泉之下的父亲,也能早日解脱。
王永兰听到儿子儿媳的这些话,只能躺在床上默默流着眼泪。她知道自己这样是在拖累孩子们,治疗是浪费钱,不治只是给他们找麻烦,还会耽误儿子儿媳的工作。
甲方再三催王永兰的儿子回去工作,他便也不耐烦起来,他去了村中的药店买来了一瓶农药,放在母亲的床头,然后就一声不吭地离开了。
王永兰老人看着这瓶农药,也明白了儿子的意思。她静静地躺了一天,到了晚上终于伸出手拿了那瓶农药过来一口气喝净光。她此时已经是万分心寒,连一句遗言都不想留给儿子儿媳。
其实前来奔丧的村民们都心知肚明,王永兰并不是自愿“自杀”的。但此事在村中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村中许多像王永兰一样瘫痪在床的老人,都选择了喝农药自杀。但这些连床都下不了的老人怎么拿到的农药,就只有他们自己的儿女知道了。
村中一位独居老人告诉刘燕舞教授,他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已经几年没有联系过自己了。他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农药,等到自己真的瘫痪在床的那一天,就会喝下农药自我了断。
愿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自上世纪80年代起,这个县城发生了超过两百例的自杀案,其中超过一半的都是独居老人的自杀案。
这些老人晚年独居,老伴去世,儿女弃养,自己无人看护,不想等到有病时自己苦苦挨过去受许多的煎熬,便提前做好了自杀的准备。
村中有一位年近八旬的李姓老人,他的儿子在村头开理发店,儿子的手艺好,店里也就生意不断。而且李大爷年轻时攒下了不少的积蓄,手里的钱足够养老。
但就是这样一位看似能够安度晚年的老人,却也会走上自杀的道路。
李大爷自杀的诱因是一天晚饭时儿媳拿回来了几条鲜美的鳝鱼。李大爷辛劳了一辈子,还没见过这种野味,便提出想要尝尝。
哪想到儿媳对他破口大骂,说李大爷退休后好吃懒做,什么都是连吃带拿,还不如家里的一条狗。
李大爷这一生哪里受过这种屈辱,他低着头走回了自己的房间,一晚上都没能入睡。
次日下午,李大爷到村里的药店谎称要除虫,买了一瓶农药藏在家中。到了当天夜里,他带着农药去了村口树林后面的河沟。
之后他喝下农药倒在河里,在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做了自我了结。
在自杀前李大爷写好了遗嘱,将自己的存款分成两份,一份留给儿子,一份让儿子给自己办丧事。
他连最后的死都体谅儿子,他怕村中人在自己离开后会议论儿子不孝。所以没有死在屋里,而是去了远离屋头的河沟寻死。
然而李大爷的儿子在得知父亲的死以及前一日妻子与父亲的争吵后,并没有责怪妻子。只是冷漠地数着父亲留下了多少钱,然后只抽出了很少的一部分来办丧事,其他全部中饱私囊。
李大爷自杀的原因并不只是这一次儿媳的辱骂,这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他长期得不到儿子儿媳的孝顺,在家里被当成空气一般忽略,早就有了死意。
在这个村中也有很多像李大爷一样的老人,他们前半生付出无数,养育了儿女,到了晚年该享清福的时候,却被自己的儿女嫌弃。
儿女们年轻时把父母当作“提款机”,到成家立业后又让父母帮着带孩子。直到父母老去,丧失了劳动能力,身上没有了利用价值,便被子女像用完的工具一样随手丢开。
老人们常常自嘲说:“人老了,不值钱了。”对于很多农村老人而言,想要安度晚年,儿孙绕膝就已经成了奢望。
因为他们的子女要么是已经在大城市扎根立足,不愿再回这穷乡僻壤看望自己。
要么虽然和自己居住在一起,却嫌弃自己老而无用,除了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外,就不愿意再与自己有过多的交流。
京山县的如此高的老人自杀率,撕开的是社会最荒诞的真相。这些老人其实并不想死,只是没有什么理由能让他们再活下去。
刘燕舞教授的调研组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便马不停蹄地向社会各界公布了这一真相,希望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
幸运的是,社会各界很快伸出援手。2010年,京山县成立了新的养老医院,启动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让老人们在养老院也可以看病。
到了2018年,京山县的很多村子都成立了养老院、福利院和免费的养老食堂。这些老人终于等到了他们想要的“夕阳红”。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些操劳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不应成为子女们的累赘,更不应该就此被子女抛弃。
希望所有的老人都能被善待,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