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热衷改名的城市,历史上有70多个称呼,如今是全国特大城市

建木谈国际 2023-11-08 12:03:01

城市名字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符号,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所衍生的称谓,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沉淀,是我们对一座城市最直观的基本认识。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上朝代更迭频繁,统治者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城市更名,导致很多城市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的称呼;比如首都北京,在历史上就有燕都、幽州、大都、中都、北平等多个称谓。又如八朝古都开封,历史上有老丘、大梁、启封、陈留、浚仪、汴州、东京、汴京、汴梁等十几个称谓。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河北邯郸,从殷商时代就叫邯郸,至今三千多年都没有改名,今天还叫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华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与之相反的,我国改名最为频繁的城市,历史上正式和非正式的名称竟有七十多个,官方名称就有二十多个,堪称之最,她就是“六朝古都”南京。

南京如今是江苏省省会,我国新一线城市,特大城市,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南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又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

自古以来南京就是东南重镇,是一座有着26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悠久绵长的历史,给南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物古迹,同时也给南京留下了一大堆的名号。

她是秦汉时的秣陵,六朝时的建康,盛唐的金陵,北宋的江宁,大明的应天。另外建邺、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石头城等等都是她的名字。

根据南京市文化研究会会长、文史专家卢海鸣介绍,在今天南京市域范围内,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70多个各具特色的名号。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地名,见证了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和沧桑的往事。

这座城市的跌宕沉浮与汉民族的兴衰荣辱与共。饱经沧桑的南京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历史上多次遭受乱世荼毒,又屡屡从瓦砾荒芜中重现繁华。

公元前571年,楚国在今六合已设棠邑,置棠邑大夫,这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开始。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看上了南京的矿产,打算挖了这边的矿产造兵器,在今天的朝天宫一带建了一座土城叫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

周元王四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修筑越城。公元前333年,越败于楚,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山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啊。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入长江,意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而“秣”是草料的意思,由金变草,身价强行降了好几档。

秦始皇梦想着建立一个万世永存的秦帝国,不曾想却二世而亡。不过开山挖河并没镇压住南京的帝王之气。四百多年后,秣陵就出了一位天子——孙权。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觉得秣陵不好听,于是改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之大业”。这是南京历史上建都的开始。

之后的西晋统一中国,太康元年(282年)建业又改建邺。313年晋愍帝司马邺登基为帝,为避帝讳,改建邺为建康。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大乱,东晋王朝衣冠南渡,并在建康建都,这是南京第二次成为国都,此后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这段时期的南京异常繁华,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更有“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的美誉。

衣冠南渡使汉民族在南京保存了华夏文明之正朔。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与西方的古罗马并称为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秦淮河边的风花雪月,纸醉金迷,自古以来让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眷恋着迷。千百年来,无数的诗词歌赋吟咏这座历史名城。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诗中描绘了明媚动人的江南春光以及市井酒肆的繁荣景象,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描绘出一幅绚丽动人的画面,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隋灭陈后,为了彻底扼杀金陵王气,隋文帝下令焚毁建康城,并改称蒋州,就此一座繁华的大都市成为过眼烟云。大业三年,废蒋州,置丹阳郡。

唐初设江宁郡,后置升州,又改为金陵府。隋唐两代,南京受到北方政权刻意贬抑,多次更名,再也不见六朝时的金粉繁华。

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文人墨客怀古之地。唐代很多文人如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追忆昔年繁盛的建康城,并留下许多名篇。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从和州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这首诗凭吊六朝时建康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诗中的“野草”、“夕阳”、“燕子”感叹岁月变迁,世事无常。

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夜宿秦淮河边,看到两岸灯红柳绿,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之地。想到如今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但是当权者还是昏庸无道,顿时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泊秦淮》。既讽刺当权者的昏庸无能,又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公元907年,大唐王朝覆灭,五代轮番统治中原,北方政权更迭频繁,而南方地区十国并立。

937年南唐建都金陵,改为江宁府,并扩建城邑。此时中国北方战火不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杨吴至南唐,境内70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安定的社会环境,秦淮河两岸商业繁盛,集市云集,经济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金陵依稀又重现出六朝之繁华。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占金陵,后主被俘至汴京,南唐灭亡,改江宁府为健康府。大元天历二年(1329)年,改建康府为集庆路。

1356年,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1368年,明太祖建立大明,定都应天府。南京又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师应天府总人口约70万人,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建文帝帝位,攻占南京后称帝,改元永乐。1421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将南京改为留都,行使双京制, 应天府南京和顺天府北京,合称二京府。

明代中叶,南京城人口达12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万历年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游历中国后,在《利玛窦评传》中写到:“目睹这座大城市,未免眼花缭乱……明代的南京城极其雄伟壮观,堪与十六世纪的欧洲任何大城市相比拟。本朝开国皇帝洪武把它造成奇迹,东方所能见到的一切都无法望其项背”。

1645年,清军兵临江南,攻陷南京后,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成为江南省省府。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改称天京,建都11年。1864年,天京又复称江宁府。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江宁,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并一直沿用至今。至此,南京两千多年的名称更迭终于告一段落。这座伟大的城市与汉民族兴衰荣辱,患难与共,在华夏历史上具有无以比拟的特殊地位和历史价值。

0 阅读:63

建木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