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声
编辑:Mark
出品:红色星际
头图:智能驾驶图片
据知情人士透露,元戎启行已经拿下三家主机厂的项目定点,将于今年量产交付的无图高阶智驾方案,预计将是Tier 1供应商里继华为之后第二家量产无图的。另外,元戎也将于今年量产上车端到端模型,有可能成为国内第一个端到端上车的算法供应商。
某接近华为的人士表示,早在2022年,元戎和华为就在无图方案上有过接触,甚至传出问界考虑使用元戎的无图方案。
一位业界朋友表示,今年某头部算法供应商受到了两个大客户(主机厂)很大的压力。两家主机厂都着急无图开城,但是某算法供应商的研发节奏跟不上客户的需求,被两家大客户主机厂催的很急,施加压力逼着加快无图开城的节奏。
目前,智驾行业正在展开新一轮技术竞赛。技术的变革,又引发了市场格局的重塑,在城区NOA上正在形成华元魔(华为、元戎、momenta)的TOP 3格局。
1. 无图的排位赛
无图就是一场排位赛,将Tier1供应商的档次拉开了。一方面,能量产无图的供应商获得大量项目机会,头部公司可能会迅速地达到数十亿元营收;另一方面不能量产无图的则继续在红海里厮杀。
华为凭借无图奠定了在国内遥遥领先的位置,Momenta凭借超强的量产能力,从去年到今年项目拿到手软,同时也在加速布局端到端。
元戎启行原本在量产梯队排不上号,但凭借着无图的城区NOA接连拿下三家主机厂的高阶智驾的合作,批量化的拿到定点项目。据知情人士透露,元戎接连拿到项目的表现已经吸引到多家投资机构的兴趣,多家投资机构已经开始接触元戎,并表达了投资意向。
有无图能力的企业现在很吃香,不仅能拿到定点项目还能拿到融资。这背后的原因是传统主机厂急吼吼地在无图上补课。
在华为小鹏无图开城之后,“全国都能开”的概念深得C端用户的认同。华为、小鹏不仅吃尽了营销上的流量红利,同时也给传统主机厂很大的市场压力。
一位业界朋友表示,今年头部主机厂压力很大,现在各家主机厂在无图开城上补课的压力很大,如果今年不能实现无图开城就会被市场贴上智能化拉垮的标签。
虽然智驾现阶段还不是C端用户购车的最核心决策因素,但是市场营销战中从来讲的都是“人有我有”,而不是“人有我无”,否则就非常被动地丢掉了技术话语权。
所以,主机厂为了踏上无图的风口,也开始积极的更换供应商,选择能做无图的供应商。
但是在城区NOA的无图上,只有为数不多的供应商可供选择。因为大多数Tier1供应商都是看到华为小鹏的无图火爆市场之后,才转身跟进投入,时间节奏上晚了。
有些供应商为了拿到主机厂的项目机会甚至开始走“捷径”,为了实现无图方案的快速量产,用车流概率图层(内在的定制化图层)来实现无图的效果。这些图层记录了其他车辆在这个路线上是如何处理驾驶行为的,然后系统照葫芦画瓢跟着做。这是一种高级“背地图”的做法,非常鸡贼但又非常聪明。
一位业界朋友分析道,目前高阶的城区NOA基本就是华元魔这三家在“斗地主”。
在高阶的城区NOA上,能做无图的供应商基本上就是华为、元戎、Momenta这三家。华为、元戎、Momenta正在形成新的无图城区NOA的TOP3格局。如果主机厂不愿意使用华为的全家桶,转身选择英伟达芯片的话,基本上就只有元戎和Momenta可选。
华为靠无图开城在国内取得了遥遥领先的优势,不过在无图上也曾出现“惊险一跃”的经历。
之前华为车BU在搭配高精地图的技术上投入非常大,向无图的转向比较慢。众所周知,余承东在智驾上一直追求国内头部第一的目标,想第一个实现无图开城,所以车BU的节奏就使余承东不太满意,一度想从外部找技术供应商。后来内部理顺之后,车BU对无图大幅投入资源,通过“强行军”的研发节奏率先在国内无图开城。
这是作为超级玩家的华为非常恐怖的地方,即使技术方向上一度跑偏或者跑得慢,但可以凭借雄厚的资源能力,投入超过对手几倍的资源去踩油门直线冲刺,取得后来居上的优势。
而元戎算是国内最早研发无图技术的,不过,由于元戎是L4公司转型过来的,是量产领域的新手,所以赢得主机厂的信任就比较难,这也导致元戎在无图的上车节奏上落后于华为。
供应商群体里,只有华为对主机厂有话语权,手握问界和阿维塔这样的“老铁”,华为可以掌控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案、什么时间节点量产上车。而其他的供应商,只能跟着主机厂的需求走,在主机厂对无图的需求释放的时候才有量产上车的机会。
到了23年下半年无图的市场需求爆发性释放,目前从供应商角度看,除了华为之外,就属元戎吃的最足,也使得元戎的量产新手期和其他头部公司不一样。
今年无图方案即将量产上车,使得元戎成为华为之后第二家量产无图高阶智驾的供应商。
虽然元戎吃到了无图的红利,但同时也面临着考验,第一批高阶项目的量产交付做得怎么样,决定了未来在华元魔的排位次序。
2. 端到端的节奏
一位头部公司的朋友表示,无图开城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预研的重心早已经瞄准下一轮技术竞赛——端到端。
每一次技术路线的变化,都是新一轮车轮战的开始,这是非常残酷的,就算前面几轮赢得再漂亮,如果在下一轮做不好,依然会被淘汰。
从自研的新势力到头部的供应商都在组队布局端到端的研发。各家的目标不同,有的是想保持头部继续领先的优势,有的是在无图开城上落后于人之后想要弯道超车。
和无图的竞争比拼一样,端到端也是一场竞速赛,竞争的关键是谁先做出来量产上车。所以大家都想争第一个端到端量产上车。
这也使得端到端也演变成了一场“浑水摸鱼”游戏。
有些企业变着花样蹭端到端的概念。比如某新势力,把低阶的主动安全,用轻量化的模型来替代,本质上就是将原本利用规则写的算法代码用设计好的神经网络来代替,就敢号称实现端到端。这和特斯拉的V12根本不是一个东西。
实际上,许多企业在端到端上并没有准备好,只是在特斯拉发布V12之后才重视起来,开始转身投入挖人组队。像极了前两年特斯拉发布BEV+Transformer的情形,国内几乎一夜之间全变BEV+transformer了。但是非常骨感的是两三年时间过去了,真正能搞出来BEV+Transformer没有几家。
所以现在呈现出一种“喜剧”状态,都觉得端到端很香,但是多数企业并不清楚到底怎么做。因为技术的迭代是一环套着一环的,端到端并不是一个突然转变,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传感器前融合、去高精度地图、感知决策控制三个模型一体化等环节。
比如特斯拉做端到端,也是循序渐进走到今天这一步,特斯拉的整个技术迭代路线的每一步走得都非常的严谨和扎实,可谓是环环相扣。
而国内的许多企业,BEV Transformer还没有做好,就直接跳到端到端了。环视BEV的感知能力不行,甚至有的还是带高精地图的方案,然后用数据训练一下规控,就敢号称推出端到端的模型。
一位技术大牛表示,端到端做的比较成熟的是无图做的好的那几家,比如华为、小鹏、元戎,这几家的技术嗅觉比较好。
头部的算法公司以及自研的新势力都把先做出来端到端当作目标。有的公司目前无图开城还没做好,就已经开始挖AI大牛组建端到端的团队,和现有团队并行开发。有的甚至去北美组建团队,把端到端的研发放在北美,原因嘛也很简单,靠近特斯拉。
传统主机厂在无图上车落后于华为小鹏,导致市场营销上很被动,在端到端上则改变了策略,也想玩竞赛成为第一批端到端的企业,所以积极地寻找端到端方案。这就给了能够率先做出技术方案的供应商机会。
一位头部主机厂的朋友说,拿了元戎的工程车去大规模地“刷路”测试,表现不错远超预期,体验上很丝滑。所以,就选择了元戎给了项目。元戎能这么快得到定点项目,背后是传统主机厂对智驾策略的调整和转变。
这是行业非常重大的一个变化,对于做高阶智驾的供应商来说,要做的远不止是提供一套高性能的算法方案,能够帮着主机厂去打智能化的营销战,才会更受到主机厂的青睐,在主机厂眼中才是“真香”的好帮手。
这也是Tier1供应商和主机厂在高阶智驾上的全新合作关系。
结束语
一位技术大牛表示,算法的东西本身并没有太高的壁垒,拉长时间周期基本都能做出来。算法竞争的核心是时间节奏,早半年和晚半年就是两种竞争力。想要赢得算法的竞速赛,除了技术和资源能力之外,还有一点是技术嗅觉的能力,能够精准预判技术路线切换的方向和节奏。
对于华元魔这三个主要的城区NOA玩家来说,技术嗅觉能力是赢得竞争的核心因素之一,决定了研发布局的时机、量产上车的节奏。
从无图到端到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在智驾行业得到全面的验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