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如父在传统观念里,讲的是兄长对弟弟妹妹,要承担起像父亲那样的责任与关怀。在徐国发兄妹的故事里,这四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近“幺弟实力宠兄嫂,花 300 万元在农村建造三层小洋楼给兄嫂住的事儿在网上可火了,好多人都被这浓浓的亲情给打动了。这事儿发生在天门市佛子山镇王场村,那座三层小洋楼在村里特别显眼,村里人都叫它 “孝悌楼”,它见证了徐国发兄妹之间深厚的情谊。
上世纪 80 年代,命运跟这家人开了个残酷的玩笑。1985 年一场意外突然夺走了父亲的生命,没多久母亲也走了,就留下了长子徐国发和他的五个弟妹。
当时徐国发也就 20 多岁,刚结婚不久,最小的弟弟徐应斌才 12 岁。可徐国发两口子没二话,扛起了长兄为父的责任,照顾弟弟妹妹。为了挣够弟弟妹妹的学费和生活费,他们一口气种了 20 多亩地。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摸黑了才回家,就这么累死累活地干,日子也仅仅够一家人勉强糊口。
没有办法父母走了,这个当老大的就得承担责任啊,日子很苦,但是咬牙坚持日子总会过去的,等孩子们大了日子总会好起来,就是这样的信念让日子一点点好起来了。
徐国发还记得,当时幺弟徐应斌在卢市镇上高中,为了省下五毛钱的车费,他每次都得骑三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就为了给弟弟送家里做的饭菜。小妹妹出嫁的时候,为了让妹妹风风光光地嫁出去,他和妻子一合计,把师傅请到家里,花了 32 天,定制了 45 件实木家具当陪嫁。
虽说徐国发自己没读过啥书,可他特别骄傲,因为他的五个弟妹里,有三个都考上了大学。弟弟们后来在广东开了一家硅橡胶产品公司,日子越过越好,果然命运不会亏待努力向上生活的人,在一家人的努力下,物质条件都好起来了,只要人还在一切就会有希望。
2008 年,徐国发的妻子生病卧床了,练习做了两次大手术。为了给哥哥们减轻负担,弟弟妹妹们那是出钱又出力。徐国发说,他们兄妹之间感情好得没话说,几个妯娌之间相处得也特别融洽。妻子手术的时候,一家人轮流去医院照顾。出院回家后,妯娌们抢着做家务,都不让大嫂沾手。换季的时候,大嫂需要的衣服,妯娌们也都提前准备好。
这才是把家人放在心上啊,家人什么季节需要什么,就给家人提前准备,你小时候对我好,长大了这些弟弟妹妹们就对大哥好,这大哥说白了就是父亲的担当,这嫂子也是跟着大哥这么苦过来的,尤其是在这种家庭亲情十分牢固。
2016 年徐国发和妻子觉得年纪大了,就想回农村老家住。城市待不惯,年纪大了终究是落叶归根。幺弟一听,二话不说,花了 300 多万元,在村里给他们盖了一栋特别漂亮的小洋楼。其他弟妹也很贴心,平时还定期给哥嫂生活费。
徐国发说,他和妻子在农村生活很简单,菜啊、鸡鸭都可以自己种跟喂养,基本都花了什么钱,除了妻子看病吃药花点钱,其他都没啥开销。
2020 年,卧床十多年的妻子还是因病去世了,就留下徐国发一个人住在那栋大大的洋房里。妻子走后,为了打发时间,徐国发经常去帮乡亲们种菜,一分钱都不收。
咱从这事儿里能看出,亲情这东西真的特别珍贵。徐国发两口子在最困难的时候,没放弃弟弟妹妹,用自己的辛苦付出,给弟弟妹妹撑起了一片天。
弟弟妹妹们长大有出息了,也没忘记哥嫂的养育之恩,幺弟更是用 300 万的小洋楼,表达自己对哥嫂的感恩之情。
在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忙忙碌碌,有时候亲情都被忽略了。可这家人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力量。当家人之间相互扶持、相互感恩的时候,生活再难,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很少能体会到那种农村的那个年代一家人相互扶持过日的亲情。这栋小洋楼,它可不只是一栋房子,那是亲情的象征。它时刻提醒着我们,不管日子怎么变,亲情永远不能丢。希望咱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身边的亲人,就像徐国发兄妹一样,把亲情一直传递下去,让生活多一些温暖,少一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