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说好几遍,如同没听见?高情商家长会把话说到娃“心里”

有为奶爸育儿 2024-02-09 10:19:56

“明明在家里已经说好了,到了商场不许买玩具,因为家里的玩具多的都快要没有地方了。但是到了商场,孩子站在玩具的柜台前就不走了,指着一个玩具,非得要买回家里去。给娃讲道理也没有用,他还躺在地上哭闹,打滚,家里有一个这样的熊孩子真的是太气人了……”闺蜜丽丽发来信息,喋喋不休的和我唠叨着。

丽丽的这种情况,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家长一句话说了好多遍,孩子如同没有听见一样。

这也是很多家长会遇到的问题,给孩子讲道理他们也不听。父母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唠叨着,和娃讲道理,他们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孩子有时还会说,妈妈真是太烦了,每天唠叨个不停。

身为家长,都想尽职尽责的教育孩子,总不能因为娃不听,就不再去管教他们了吧。孩子不听话,还讨厌家长讲道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家长越是说教,孩子越反感

你可能会发现,三、四岁的小宝宝,经常把老母亲的话语当做耳旁风,说了好多遍,也好像没听见一样。这是因为,家长过多的说教,让孩子产生了抵触。

所以说,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对于孩子来讲,就是一件没有用的事情。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妈妈气愤的说,我家这孩子真的是不可救药了,一件事情说了很多遍,也听不进去。

事实上,就是因为家长说了很多次孩子才听不进去的,娃不仅是对大人说的话不予理睬,还会和父母对着干。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也就是说家长越唠叨,孩子越反感,还可能会有逆反的心理。

家长爱唠叨,是一种通病

尤其是母亲,做事情比较细心,对孩子的饮食起居,还有学习等很多琐碎的事情都会亲力亲为。

比如说,娃做事情主动性不强,妈妈可能会一次又一次的提醒。这其实,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不耐烦的焦虑情绪,时间长了就会把家长的话语当成是空气。

我想说的是,一句话不在于说多少遍,而在于家长是否说到位,一味的唠叨和说教,是没有实质意义的。

表姐以前性格很温柔,在没有成为妈妈之前,她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但生完娃,尤其是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表姐一下子就变成了那个“最暴躁的妈妈”,眼睛瞪的很大,嗓门从一楼到10楼都能听见的那种,神情也很凶狠,有次见到,把我都吓了一跳。

我发现,她每天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几乎都是在吼,做错了,不听话了,不写作业了,都要被吼一阵子。

一次娃委屈的说,妈妈,你能不能小点声,不要再和我大喊了?表姐说,我小声说,你好像什么都听不到,只有我大吼的时候,你的耳朵好像才能听到!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在妈妈发火之前的800次唠叨,其实都不用去理会的,只需要在大喊的时候听话,就可以了。

高情商的家长会把话说到孩子“心里”

没有哪一个孩子愿意听父母的唠叨,正如我们大人一样。在工作时,如果领导天天在你的旁边,指指点点,说教唠叨,我们也没有好好工作的心情了。那么,到底怎么管教孩子呢?尤其是那种听不见你说话的?

我发现,那些高情商的父母,真的很有办法。她们会用故事的方式给娃讲道理,一件事情,我们一直说教,孩子很难接受,如果讲故事,孩子就会乐于接受。

比如,有的孩子不爱洗手,家长说,你不讲卫生,容易生病,可能会拉肚子,也可能会生病,赶紧去洗手!娃可能对这种话不理睬,好像听不见一样,依然是我行我素。

高情商妈妈会怎么做呢?她们会给孩子讲故事。

有个小朋友不喜欢洗手,出去玩回到家没洗手就去拿好吃的。吃完之后,晚上就拉肚子了,到医院打针、吃药,还是疼到半夜。好几天没能去幼儿园呢!

给孩子讲完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场景。他就会提醒自己说,我要洗洗手啊,不然会像妈妈给我讲的故事里那个小朋友一样,用脏手吃东西,肚子就出问题了。根本不用父母催了!

高情商父母还会跟孩子说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只会碎碎念“这样不行,那样不可以”的。

对于孩子来说,说简单的话语,传递积极的信息,会让娃更有执行力。比如家长告诉宝宝:吃完零食后,把包装袋扔进垃圾桶里,做不乱扔垃圾的好孩子!家长这样说,娃自然会乖乖听话。

碎碎念:

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和平等的态度和娃去交流沟通,少唠叨,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孩子自然不会忽略父母的话语,而是放在“心里”了!你家的娃对于大人说的话也是像听不到一样吗?如何解决的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有为奶爸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