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酱跟卤腐在福安村算得上最受欢迎的酱菜制品,村里的婆婆们做了大半辈子,手艺早就成了一种本能,现在村里开了酱菜厂,把这门手艺变成了致富的产业。
制作酱菜这件事情讲究一个火候,福安村的婆婆们做酱菜从不用称重的工具,她们只需要用手抓一把调料,就能精准把握住最恰当的比例,这种感觉是几十年经验的积累。
村里的酱菜厂开张之前,几位手艺最好的婆婆就被请去做起了技术指导,她们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希望这门手艺能一直传承下去。
酱菜厂里的工人们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戴着口罩和帽子,虽然看起来很规范,但是婆婆们总说这样不方便尝味道,她们更习惯用老方法。
村里人都说,福安的酱菜之所以好吃,就是因为婆婆们坚持用传统的方法,从不偷工减料,每一道工序都要亲自把关。
村里拿到这笔扶持资金的时候,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办酱菜厂,因为福安的酱菜在市场上早就打响了名声,只是一直没有规模化生产。
村支书镇忠福说这个决定其实并不难做,因为村里的酱菜手艺确实是实打实的好,只要把产品做出来,销路根本不用发愁。
酱菜厂选址在村子最干净整洁的地方,投产前把设备都配齐了,虽然规模不算大,但是该有的设施一样不少。
工人们每天早上天不亮就来到厂里开始准备工作,有的择菜,有的配料,有的负责腌制,分工明确又配合默契。
村里的老酱是最受欢迎的产品,这个配方是祖辈传下来的,据说放得越久味道越好,有些家里还存着去年的老酱。
老酱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门道很多,光是控制发酵的时间就需要很强的经验,温度高一点低一点都会影响口感。
酱菜厂现在主要生产老酱、卤腐和芥菜,还有一些新研发的品种,比如水晶蘑头和酱油大头菜,都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的。
原材料基本都是从村里收购的,芥菜是当地农户种的,品质有保证,价格也比外面便宜,算是带动了农户增收。
厂里的产品计划在元旦后上市,现在正在进行最后的腌制,婆婆们说这一批的味道特别好,跟以前自己在家做的一样正宗。
制作过程中完全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就是最传统的做法,虽然保质期可能短一些,但是吃起来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