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个在亚洲半导体发展史上留下过深刻印记的地方,正试图重振昔日雄风。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仙童半导体在香港观塘设立了其首个海外工厂,随后德州仪器、摩托罗拉等行业巨头也纷纷进驻,香港一度成为芯片制造的热土。
甚至诞生了用于当时风靡全球的PDA产品的“龙珠”芯片,这款产品被认为是“只欠缺通话功能的手机”。
由于土地和人工成本的上升,加上产业规划的缺失,香港的芯片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走向衰落。
如今,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再工业化,期盼能再次点燃芯片产业的火花。
这一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RISC-V。
RISC-V,这个被誉为“第五代精简指令集”的开源架构,正以其灵活性和低成本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
与传统的x86和ARM架构相比,RISC-V指令集更为精简,且无需支付专利费用,这对于寻求自主可控的中国芯片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指出,聚焦开源RISC-V发展主流CPU,将使中国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掌握主动权。
香港看到了RISC-V的潜力,也看到了自身重新进入半导体行业的“绝佳时机”。
通过投资赛昉科技,香港希望构建一条从指令集架构到终端应用的完整芯片产业链。
赛昉科技,这家由香港赋生资本孵化的企业,已开发出应用于智能燃气表的“港华芯”,并在2024年宣布开发出可用于数据中心的芯片。
港投行政总裁陈家齐表示,投资赛昉科技只是第一步,港投还加入了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RISC-V工作委员会,旨在参与RISC-V标准制定,抢占未来机遇。
他强调,港投将继续推动国际协作,充分发挥香港“内联外通”的优势。
赛昉科技创始人兼CEO徐滔认为,RISC-V已进入应用拉动阶段,香港有潜力打造一条包含芯片、软件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赛昉科技的发展路径也逐渐清晰。
从为煤气公司研发“港华芯”,到进军数据中心芯片领域,赛昉科技正一步步将RISC-V技术落地。
目前,“港华芯”已在中国内地部分城市和香港的智能燃气表中得到应用。
而其最新的数据中心芯片也已完成“流片”,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并将优先考虑用于香港的数据中心。
为了进一步拓展产业链,赛昉科技计划与香港高校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并与上下游企业共建创新中心。
此外,赛昉科技还计划在香港设立研发团队,并优先考虑在香港上市。
赋生资本管理合伙人陈英龙表示,赛昉科技注重行业普及和实惠,旨在为国产芯片应用铺路。
他认为,国产半导体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高中低端应用领域全面布局。
香港的芯片产业复兴之路并非坦途。
香港的土地和资源有限,这限制了其发展制造业的规模。
香港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国际化的平台,这使其能够在特定领域发挥优势。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认为,香港需要与国家整体的先进制造业战略相配合,聚焦尖端领域,吸引国际资源,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的芯片雄心能否实现?
RISC-V能否成为香港芯片产业复兴的关键?
时间会给出答案。
香港能否再次成为芯片产业的中心?
又将如何平衡自身优势与劣势,在全球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