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是我们最早熟悉李白的一首送别诗,唐代大诗人几乎都写过送别诗,名篇佚出。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高适》的《别董大》、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等,篇篇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赠汪伦》是李白流传最广的诗之一,其原因不外乎诗短(七绝)言白(通俗),情深意切,意韵无穷。
明高棅在《批点唐诗正声》中说得中肯:“好句好意,放之又放,达之又达”。
所谓“放”,指的是情;所谓“达”,指的是意;放情达意说来简单,做到十分不易。
可李白做到了,轻松自如,游刃有余,朴素平白,行文畅达,终生难忘,这就是李白诗的魅力。
李白的《江夏别宋之悌》同为送别诗,与《赠汪伦》截然不同,这首诗在李白几十首送别诗中。
情感释放最为彻底,且一反常态: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宋之悌是诗坛“双星子”之一宋之问的弟弟,宋之悌于开元年间任益州长史、剑南节度使、太原尹等要职,和李白私交甚笃。
后来宋之悌不知因何事被贬,李白为其送行,写了这首《江夏别宋之悌》。
开篇写景:“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先交代起止地点,“楚水”,武汉长江段。
“碧海”,暗指交趾;楚国的江水清澈如天空,它与海边之国交趾是相通的。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此联气度非凡,虽然要很快分别了,但诗人并未表现一丝惆怅。
兴致勃勃地尽情饮酒,作者未用常规字眼,愁、悲、恨等等,不说“愁”在一杯中,而说“兴”在一杯中。
此一字之差使诗格陡升,让其分别之戚戚然一扫而空,表现了两个人与众不同的襟怀与情义。
颈联对仗严谨,比喻深邃:“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谷鸟”,山谷之鸟。
“江猿”,江边之猿;山谷的鸟儿在晴天欢快的吟唱,江边之猿一到傍晚则长啸不止。
诗人用两个常见的景色,常听之声勾勒出双方的心境,一方面是得意时的欢快,另一方面是失意时的宣泄。
鸟吟的文学意象表达欢快:孟郊诗“人忆旧行乐,鸟吟新得俦”;白居易诗“酒熟凭花劝,诗成倩鸟吟”。
鸟声短促且频率高,与人欢快的情绪相仿,猿啸的文学意象乃是表达哀愁。
杜甫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柳宗元诗“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猿啸的叫声长且凄厉,与人的悲伤情绪相仿佛。
李白用这两个动物的声音传递人的情感,将喜怒哀乐充分传达,既表达了二人深厚的情义。
又释放即将分别的那份不舍,直至诗尾让情感贲泻而出:“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在李白十首送则诗中,罕见地使用“哭泣”这一情景,可见二人私交多么深厚。
真好!现在的人真做不出来了。
是该读读古诗词了,劳碌了半生,竟然发现对诗词依然没有抵抗力[笑着哭]
翠柳依溪长,红荷傍水开。月下佳人去,花前好鸟来。
王昌龄不遑多让
李白乘舟将欲行,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道是无情却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