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8天,国民党对赖清德下“通牒”,美航母现身,大陆早已警告

小风谈事儿 2025-04-20 04:59:02
倒计时8天,国民党对赖清德发出最后通牒,将在凯达格兰大道采取“行动”,目标直指赖清德。

赖清德上台不久,台湾的局势就开始变得紧张,民进党与国民党的对峙日益尖锐,最近更是火药味十足。

外面美国航母在附近游弋,大陆也撂下重话,几股力量交织,让本就复杂的台海局势更添了几分紧张,而这一切的焦点都是源自台湾当局赖清德!

4月17日,赖清德方面毫无征兆地对国民党多个地方党部采取了行动,甚至传出有四名国民党高层人士被带走,随后这记突袭在岛内政坛炸开了锅,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国民党方面的反应可想而知,是既震惊又愤怒,“立法院长”韩国瑜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发声,痛斥这是“最黑暗的时代”,言语间充满了对当前局势的忧虑和无奈。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则更加直接,他不仅痛批赖清德,更发出了动员令,号召支持者4月26日下午三点集结凯达格兰大道,矛头直指赖清德,意图掀起一场大规模抗议,要将他“拉下马”。

同时,一些国民党的民意代表也纷纷跟进,要求赖清德下台道歉的声音此起彼伏。

国民党这次摆出如此强硬的姿态,表面上是冲着赖清德的突袭而来,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对自身政治前途的焦虑,再不强力反击,可能真的要被边缘化了。

那么,赖清德为何要走这步险棋?那大概就是他上台后急于巩固民进党的执政基础,同时也在极力争取美国的进一步支持。

赖清德的豪赌

作为岛内最大的反对力量,国民党自然成了他必须处理的“障碍”。

尤其是在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国民党相对温和、主张对话的立场,在赖清德看来,很可能成为未来应对潜在冲突时的内部不稳定因素。

因此,抢先出手,压制内部的反对声音,确保自己能够牢牢掌控局面,或许是他的重要考量。

同时,赖清德此举,也被解读为是在向美国展示其强硬风格和处理岛内事务的能力,意图塑造一个比前任蔡英文更“果断”的形象,以此换取美国更多的信任和资源。

近期,对岸大陆对“台独”的打击力度在不停地加大。

国台办网站增设“台独”顽固分子举报栏目,据说收到了大量信息,解放军在3月份的演习中,更是将台湾的能源基础设施列为模拟打击目标,宣传片中甚至出现了疑似赖清德办公地的画面。

这一系列动作,都给赖清德带来了巨大的外部压力,他或许认为,必须尽快清除内部的掣肘,才能集中精力应对来自大陆的挑战。

就在岛内政治风暴升级之际,美军的“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也悄然抵达西太平洋地区。

美国的意图很明显,是想向各方传递信号,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感依然强大,并且会持续关注甚至介入台海事务。

然而,这艘航母的到来时机颇为微妙,在3月解放军演习的关键时刻,美军航母并未现身,如今在台湾内部矛盾激化时才出现,更像是一种姿态性的“威慑”,实际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大陆多重施压

对于台湾内部的纷争,大陆方面的立场向来清晰,不介入岛内具体事务,但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对于美军航母的靠近,大陆也发出了明确的警告,重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底线。

一些大陆军事观察人士甚至指出,如果岛内蓝绿冲突失控,再加上美国的深度介入,大陆方面绝无可能坐视不管,那时台海爆发冲突的风险将急剧升高。

不管怎样,赖清德的这一系列操作,无疑将台湾推向了一个更加危险的十字路口,他的强硬手段或许能暂时巩固权力,但代价是岛内社会对立的加剧,以及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国民党的激烈反弹,虽然展现了其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却也可能导致社会更加撕裂。

而美国的介入,则像是在本已紧张的局势上又浇了一勺油,让和平解决问题的空间变得更加狭窄,眼下各方力量在台海激烈碰撞,局势的发展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信源:昨晚仅蒋万安张善政2位市长到场,朱立伦:真正动员令是4月26日上凯道 2025-04-18 海峡导报

0 阅读:0

小风谈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