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创业究竟还有没有机会?

爱禽社事 2024-02-09 03:41:41

是凡蛋鸡养殖的从业者都有一个共识:鸡越来越难养了,养鸡的钱越来越难赚了。有麻木无奈的,有惨淡退出的,还有苦苦支撑的。尽管如此,新建场,尤其高规格大投资的标准化、智能化大型蛋鸡场丝毫没有停下的脚步。为什么要干这么苦逼的事?是资本加持还是补贴驱动?各种猜测都有,究其缘由,只有自己知道。要想探寻究竟,必须深挖其资本来源与动机。只要是商业行为,商业逻辑的本质是必须有经营获利能力,才具备可持续性。任何类型的经营主体,初始动机与落地实施一定是基于看好这个行业,首先来自于认为鸡蛋是刚需,干朝阳产业不会被淘汰。

现实状况是:刚需只是站在实用性考虑的,实用与经济价值不可同日而语。你满足对方,对方会付费,但对方没义务保证你盈利。要想盈利只能自己想办法。刚需产品的一个特点就是价格非常透明,在有参照的情况下,让消费者多出钱购买,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才行。本世纪初开始,有许多优秀的企业就开始不断尝试做品牌鸡蛋,尽管对行业做出了一定贡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这条路还是蛮艰难的,其中不乏大集团,大公司。最明显的是虽然获得了一定成效,但好多是花钱买吆喝,在产品溢价上,取得突破困难重重。

为了追求产品溢价,各厂商绞尽脑汁,苦心积虑,试图寻找差异化,随之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概念蛋。有换马甲的,用包装加持体现高级感的;有焦虑暗示的,通过揭露行业内幕抬高自己的;有强化鸡蛋某项功能,夸大某一营养成分重要性的;也有选择合适品种来制造差异的;还有突出“土”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是主流大众不买账,形不成一个足够的支撑市场,二是只要有机会就有人跟风,形不成防火墙。

即使实力很强的大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溢价也困难重重,最终把焦点放在了节本增效上,走上了价格战的不归路。模式不变,结果怎么会变?到底有没有能够变的模式呢?环视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不难发现,他们也经过与我们一样的路径,也许没有我们现在惨烈,但竞争体系异曲同工,经过市场的洗礼,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品牌化市场。我国蛋鸡养殖业进入符合商业逻辑的阶段值得期待,但不是坦途,只有具备一定条件才有望实现。

首先,产销供应链要保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程透明度,提振鸡蛋消费的选择性信心;其次,行业主管单位开展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监管力度,严格打击各类隐瞒事实甚至伤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还市场一个清新的空间,严打作弊,提升生产销售的造假成本;第三,行业协会类与各类媒体形成高度自律的独立权威组织,定期发布行业追踪报告,给消费者更加公开的知情权;第四,构建经营单位产品信息自爆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虽然蛋鸡经营难度重重,但我们欣喜地发现,蛋鸡产业有一个赛道越来越多地引起大家的关注,那就是非笼养。非笼养只是不同于目前主流的笼养蛋鸡饲养模式,但对于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截至目前,蛋鸡养殖没有一个细分赛道像非笼养一样,有一个庞大的消费端强烈呼吁,集体承诺选择购买与经营非笼养鸡蛋。虽然承诺兑现的时间各不相同,兑现的进度与路径差异很大,但这个承诺令人欣喜,也值得期待的。在鱼龙混杂,难辨真伪的特定阶段,非笼养的饲养环境,设施设备条件与认证更加透明与真实,是对消费者最为真诚的回馈。非笼养鸡蛋的发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但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这条路注定越来越宽广。

作者:刘开永

0 阅读:6

爱禽社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