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十年,陈豨在韩信的鼓动下造反,刘邦发兵亲自前往平叛,韩信则托病不从,打算趁刘邦不在,伪造诏书释放罪犯和奴隶,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
韩信计划的很好,奈何他忘记了一个人,那就是囚禁起来正准备杀掉的门客,他知晓韩信造反的全部计划,并且还偷偷告诉了他的弟弟。
门客的弟弟自然第一时间向吕后告密,可吕后知道仅凭她自己的实力无法制服韩信,于是寻求萧何的帮助。
萧何诱骗韩信来到皇宫,随后吕后命令提前埋伏的武士将韩信捆绑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将其斩杀,韩信临死前懊悔不已,留下遗言:“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蒯通是何许人也?他给韩信出的计谋到底是什么?
蒯通初出江湖蒯通是范阳人,秦末汉初辩士。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朝,以能言善辩著称的大辩士有很多,比如苏秦、张仪,而蒯通的能力几乎可与两人比肩。
太史公都评价蒯通说:“蒯通者,善为长短说。”即,想要让事情好,就能证明它好,想要让事情坏,就能证明它坏。
韩信若是能听从蒯通的建议,将与项羽、刘邦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这可比东汉末年的版本提前了四百多年,可就是这样一位辩士,太史公却没有给他单独立传。
蒯通的首次亮相是在《张耳陈馀列传》中,并且一出场就展现了他超高的才智。当初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后,响应者甚众,张耳也带着陈馀投奔到陈胜旗下,后来两人被派往赵地协助武臣打地盘。
来到赵地之后,张耳、陈馀广发英雄帖,邀请四方豪杰起义共同反秦,没过多久,就收降十座城,队伍也快速扩充到数万人,武臣瞬间信心爆棚,自号为君。
至于赵地剩下的几十座城,不投降是吧,不投降就打你,于是武臣就带领大军到达范阳城下,准备攻打范阳城。
蒯通就是范阳人,他可不愿看到家乡遭到战火荼毒,就主动出面游说范阳县令徐公投降。
蒯通以“传檄而千里定”之策说通徐公开城门投降,然而又劝说武臣以厚礼隆重迎接徐公归降,其余各城见到范阳示例,纷纷投降。
这就是蒯通漂亮的首次登场,他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化解了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拯救了无数百姓,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蒯通在此次事件中得到什么奖赏,但可以肯定的是,蒯通必定因此名声大噪。
蒯通有个名叫安其生的好友,他曾给项羽出谋划策,可项羽都没有采纳,或许他们认为项羽不是明主,因此当项羽想要封赏爵位和封邑拉拢两人时,两人始终不愿接受。
难道蒯通看不起项羽?只能说有可能,毕竟项羽刚愎自用,谁都不信,蒯通这样的聪明人不会为项羽卖命,之后蒯通就投奔了韩信。
谁能得天下全在韩信汉高祖四年,韩信在平定魏、赵、燕三地后,准备率兵攻打齐国,在行军途中,韩信得到消息,刘邦已经派郦食其劝降了齐国,韩信由此想要停止进军。
蒯通劝说韩信不能停止进军,原因很简单,刘邦派韩信攻打齐国,暗中却派郦食其出使劝降齐国,这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刘邦没有发诏书告知韩信这件事。
这是明摆着不信任韩信,况且郦食其仅凭一张嘴就拿下齐地七十余座城,比韩信率领大军血战一年多拿下五十多座城的功劳还大,韩信能甘心吗?
不得不说,蒯通对人性的洞察太过深刻,三言两语就说动了韩信,这时候齐王已经答应投降,根本没想到韩信会突然发难,结果不言而喻,齐军大败。
齐王很愤怒,威胁郦食其让韩信退兵,不然就烹了他,郦食其自然知道劝不动韩信,只能含恨成为被烹杀的倒霉蛋。
此后韩信在潍水歼灭齐楚联军,彻底扭转楚汉之争的局势,项羽进入完全被动的防御状态,刘邦则进入全面大反攻的时刻,此时此刻,灭掉齐国的韩信成为决定天下走势的决定性力量。
用项羽帐下谋士武涉的话来说就是:韩信站在刘邦这一边,则汉王胜,站在项羽这一边,则项王胜。
总结得很精辟,项羽麾下有能人啊,楚汉两方谁能得到韩信的支持,谁就能得到天下,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蒯通也看明白了天下大势,知道刘邦不信任韩信,日后韩信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还不如趁着楚汉之争陷入胶着之际,拥兵自重,与楚汉三分天下。
可韩信一直念着刘邦的知遇之恩,不愿背刺刘邦,韩信有雄才大略不假,但性子也十分固执,认准的事情不愿轻易改变,想要劝说他同意“三分天下”并不容易。
三分天下终不能行蒯通只打高端局,越有挑战性的事他越喜欢做,高明的劝说从不直言不讳,蒯通劝说的方式就很高端,那就是看相,别小看这点,看相可是能和所谓的天命扯上关系的高深能力。
果不其然,韩信被勾起了兴趣,让蒯通给他看相,蒯通也懂得欲扬先抑,先是说看面相,韩信最高只能是个侯爵,而且还总是处在危险之中,但看背形又贵不可言。
韩信一听急了,贵不可言是什么意思,先生快说。
于是蒯通从天下苦秦到群雄入关,再到楚汉相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说起,证明项羽、刘邦都不是天命之人,接着话锋一转,说如今楚汉争斗不休,韩信不如“参分天下,鼎足而立”。
这个时候,谁都不敢先动手,只能互相维持现状,而韩信雄才大略又占有强大的齐国,只要联合燕赵两国,对楚汉后方施加压力,同时大力安抚诸侯,这样天下诸侯都将朝拜齐国。
说了那么多,蒯通最终用一句话总结出他此次劝谏的精髓,即“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蒯通的劝说很能打动人心,但韩信还是不愿背叛刘邦,以免伤了仁义之名,蒯通还想继续劝说,韩信却打断了他,说再想想。
几天后,韩信依旧没有回音,蒯通决定做最后一次努力,他再次劝说韩信不要犹豫,只顾小恩小惠,罔顾天下大局是取祸之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希望韩信能认真考虑他所说的话。
韩信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去赌刘邦会善待功臣,对他会投桃报李,蒯通见韩信如此执迷不悟,心灰意冷之下装作疯癫,离开了韩信。
韩信呢?一直心存侥幸,觉得刘邦肯定会善待他,等后来刘邦收了他的兵权,将他贬为淮阴侯时,韩信才怨恼忿恨,想着利用陈豨造反搞事情,结果落得个死于妇人之手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