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彭湃等四人在上海牺牲,一医生密告陈赓:我知道叛徒在哪儿

心海微澜之波 2025-03-20 14:42:07

1929年8月即将结束时,因为队伍里出现了告密者,彭湃等几位重要成员被国民党当局抓捕,最终遭遇不测。面对这一悲剧,我们的党组织深感沉重与悲愤。周总理和陈赓将军内心同样充满痛苦,他们默默下定决心,誓要揪出那个可恨的叛徒,不仅为彭湃等烈士讨回公道,更要彻底铲除威胁组织的毒瘤。那个内奸极其狡诈,在国民党的庇护下销声匿迹,中央特科和红队的同志们搜寻了很长时间,却始终一无所获。就在陈赓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医生意外提供了关键信息:我清楚那个背叛者现在的下落!他情绪高涨,与周总理等商量了一番,最终下定决心要铲除内奸。

彭湃等人被谁告密?医生又是如何掌握叛徒行踪的?这些人最终的下场又是怎样?1929年的上海,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蒋介石派遣特务和军警四处搜捕共产党人,企图在党羽未丰之际将其彻底消灭。这座城市,仿佛被一层看不见的阴影所覆盖,每一刻都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即便面临重重困难,我们的秘密行动依然要继续推进,必须找到办法冲出敌人的封锁圈。

经上级同意,中央军委将在8月24日下午于沪西区新闸路一处隐蔽场所举行重要会议。周总理、彭湃等高层将出席,共同研究后续行动计划。会议当天,周总理因突发状况无法出席,转而处理其他紧急事务。他起初觉得事情不大,没想到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坏消息:彭湃、张际春、杨殷、颜昌颐和那士珍在开会时被国民党的特务给抓了。张际春负责上海总工会的治安工作,是纠察队的二把手;杨殷在党中央担任政治局委员,参与高层决策;那士珍在军委主管士兵动员事务;彭湃担任中央农委的负责人,主抓农村工作;颜昌颐则身兼两职,既是中央军事部的一把手,又兼任江苏省军委书记。这两位重要干部被捕,让上海的地下组织处境更加艰难,他们的身份特殊,掌握着核心机密。尤其考虑到他们的特殊背景,很可能面临生死威胁,蒋介石对他们绝不会手下留情。

听到这个消息,周总理立刻意识到救人刻不容缓。他连夜召集相关人员商讨对策,当时负责中央特科工作的陈赓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周总理眼中,那几位关键同志被抓,不是因为国民党特工手段高明,而是内部有人出卖了组织。关于这次会议的消息,知情者寥寥无几,参与的人数也不多。至于那个叛徒的身份,他心里早有了怀疑目标。最终,他的推测被证实是对的。

现场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明白这事儿耽搁不得,必须马上处理。会议结束后,每个人都忙活起来。有人去营救同伴,有人追查内鬼的踪迹,还有人暗中联系打入敌营的同志,希望他们能把我们的行动计划传递给彭湃,让这次行动更有把握。根据可靠消息,8月28日敌人准备将彭湃等人从市警察局押往龙华凇沪警备司令部。周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召集陈毅等同志紧急商议。经过深入讨论,大家达成共识:在押解途中实施营救行动,成功把握较大。为此,周总理亲自部署了具体的营救方案。任务迫在眉睫,整个特科部门都在紧锣密鼓地做着部署,彭湃等几位同志值得我们如此重视。特别是彭湃,他为我党立下了汗马功劳。

彭来自广东海丰县的一个富裕地主家庭,后来前往日本求学,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潮流。1921年他回到祖国后,立刻投身青年团组织。从那时起,他走上了波澜壮阔的革命道路,书写了不凡的人生篇章。1922年7月底,彭湃联合几位农民成立了首个农会组织,旨在对抗地主阶级,帮助贫苦农民,这为后续的农民斗争创造了初步条件。他创作的作品,比如《海丰农民运动》这些书,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面对敌人的抓捕和酷刑,彭湃、杨殷等人依然坚守信念,从未产生过背叛组织的想法,他们的意志如钢铁般坚不可摧。

可惜的是,28号那天武器没能按时到位,尽管陈赓他们化装潜伏在敌人押送的必经之路上,但对方戒备森严,最终让特科的行动功亏一篑。周总理与陈赓始终没有停止努力,他们不断思索着营救彭湃等人的对策。与此同时,国民党当局担心我们党的营救行动,生怕已经抓获的几位共产党重要人物逃脱,这种结果他们谁都承担不起。为了防止事情生变,特务在8月30日悄悄动手,用枪结束了他们的生命。

彭湃和他的同伴们英年早逝,实在让人痛心不已。周总理和陈赓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五味杂陈。心里难受得不行,几个并肩作战的好兄弟就这么没了,单位也少了几个得力干将。同时也在怪自己,要是当时能想出更好的营救方案,说不定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当前的形势紧迫,周总理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沉浸在悲伤中。如果不尽快找出内奸,还会有更多战友被抓甚至遇害,惨剧将不断重演,我们的革命队伍将遭受更大的损失。因此,捉拿归案才是关键所在。

在彭湃等人遇难前,周恩来与陈赓经过深入研判,认为中央军委秘书白鑫极有可能是内部叛变者。按照他的职务安排,那天他本该参加会议并负责记录工作。但奇怪的是,其他同事都遭遇了不测,唯独他消失得无影无踪。会议偏偏选在他家里进行,这让他看起来更加可疑。很快,潜伏在敌方情报部门的杨登赢发回情报,证实了彭湃等人被捕的幕后黑手正是白鑫。

周总理和陈赓,还有特科和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迫切希望能尽快逮住他,为那些不幸牺牲的战友讨回公道。他们四处搜寻,却始终不见白鑫的踪影。白鑫投敌之后,心里清楚特科和红队肯定会全力追捕他,于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藏身,一直不敢抛头露面。从这些表现就能看出,他是个缺乏勇气、只顾保全自己的懦夫。正是这种性格缺陷,最终导致他背弃了革命事业。

1929年8月某日,白鑫家中突然出现一位全身黑衣、头戴黑帽的陌生人。白鑫一见之下,吓得魂飞魄散,以为自己的秘密被揭穿,对方是来逮捕他的,立刻就想夺门而逃。对方坚持让他留下,要求他坐下来好好聊聊。这位男士自称范争波,目前在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担任常委职务,同时还是中统局的特工人员。他专程拜访白鑫,目的是想说服他加入国民党阵营。中统方面对白鑫进行了长时间的监视和调查,觉得他具备值得拉拢的潜质。

白鑫听了范争波的建议,心里开始有些犹豫。他对革命前景感到失望,觉得我们党很难有好的发展。他认为,国民党对我党的压制非常严厉,使得我们几乎无法扭转局面。许多同志要么被抓,要么牺牲,他担心自己迟早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白鑫在1926年入党后,逐渐感到革命斗争的艰难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认为自己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国民党主动示好,他顺水推舟加入其中,图个安逸富足的日子。他最终选择了背离团队的立场。为了向国民党表明自己的忠诚,白鑫毫不迟疑地泄露了中共军委高层即将举行秘密会议的情报,随后他与范争波勾结在一起,精心策划了抓捕彭湃等人的行动方案。

那天他表现得异常平静,待在屋里摆好纸笔,一副认真准备记录领导讲话的样子。他正憋着一股劲儿,就等着看热闹,想瞧瞧彭湃他们什么时候会露面。范争波手下的军警和特务一发现他们出现,就会立刻动手抓人。不出所料,彭湃等人刚入座,话还没说出口,范争波就领着一群人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大声嚷嚷着:“伍豪和彭湃这两个人到底是谁?”周总理曾用过一个不为人知的化名——伍豪。彭湃立刻意识到,内部出现了叛徒。

对方动作迅猛,他们根本来不及还手,转眼就被捆得结结实实。白鑫毫发无损,脸上还挂着奇怪的笑,正和范争波聊着天。这一情景让他们立刻意识到,原来内鬼就在眼前。大家先是惊得说不出话,紧接着都对白鑫的卑鄙行径感到不齿。白鑫心里毫无波澜,压根不在意别人怎么想他。为了向国民党表忠心,他不仅背叛了我党关键人物,还主动出主意,让国民党在各大报纸上公开报道他“弃暗投明”的事迹。他年轻时思想单纯,不小心加入了共产党,后来蒋委员长宽宏大量,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不仅释放了他,还安排他去了南京。

白鑫的举动明显是想扰乱我们的士气,让那些和他一样立场不稳的人转向国民党阵营。他放弃了去南京的计划,打算直接溜出国门,总觉得待在国内不安全,生怕哪天被红队或特科的人盯上。白鑫的背叛让我党遭受重创,谁又能料到,这位曾经的“八一起义”参与者、中央军委秘书,如今竟会走上这样的道路,真是世事难料,人心易变。尽管那时我党在上海面临极大挑战,但特科的情报工作依然高效,很快查明白鑫还在上海。周总理和陈赓迅速下令,要求特科和红队立即行动,坚决清除这个叛徒。众多同志顶着被特务盯上的危险,满上海搜寻白鑫的踪迹。可惜,他们把整个城市翻了个底朝天,愣是没揪出这个叛徒。就在陈赓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关键人物的到来彻底扭转了紧张局势。达生医院的柯达文医生,悄悄在陈赓手中塞了一张字条,透露了他掌握白鑫下落的消息。

陈赓对此毫不质疑,毕竟这位医生非同寻常,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名中共党员。此外,他与彭湃之间还存在着某种联系。柯达文和彭湃从小就是铁哥们,在彭湃的带动下,柯达文也加入了革命队伍。在北伐那会儿,他做起了随军大夫,后来干脆利用行医的机会打探消息。他和另一位党员联手办起了达生医院,一来可以掩人耳目,二来也为大伙儿碰头找了个稳妥的去处。得知好兄弟因为有人告密不幸遇难,他心如刀绞,恨不能立刻揪出那个背信弃义的家伙。

本想努力却未如愿,无意之举反而收获意外之喜,柯达文没料到白鑫竟然主动找上门来。白鑫因为做了坏事,心里一直害怕,连窗户和门都不敢开,生怕被人发现。久而久之,他的身体也跟着出了问题。他害怕去大医院,最后选了一家私人诊所,正好是达生医院。就算白鑫烧成灰,柯达文也能一眼认出来。柯达文一眼瞥见他,心头火起,但深知此刻必须冷静,不能轻举妄动,以免惊动对方。柯达文设法联系上了陈赓,让他过来抓人。没想到白鑫十分警觉,大夫给他看完病后,他让手下在药房等着取药,自己却悄悄溜走了。这样看来,眼下只能先按兵不动,等合适的机会再动手抓人。

陈赓琢磨着,白鑫既然来瞧病,一次没治好肯定还会再来,便叮嘱柯达文掌握好药量,好让白鑫主动上钩。白鑫心思缜密,即便在达生医院就诊后仍不放心,特意派手下秘密盯梢,以防万一。白鑫发现医院和医生都还在,心里总算踏实了些。正如陈赓所料,白鑫还是得去柯达文那儿看病,只是他这次格外谨慎,处处提防。

某天,白鑫头痛得厉害,没法去医院,于是叫柯达文到他家里来给他诊治。这倒让柯达文有机会摸清他的落脚点,后来我们才得知他躲在范争波的私人宅院里。无论白鑫逃到天涯海角,都必须将其彻底解决,确保后患无忧。陈赓立刻联系了杨登瀛,让他帮忙留意白鑫的行踪。得知白鑫已经安排妥当,即将潜逃海外,他意识到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于是,他与顾顺章带领红队成员策划了一场突袭,决定在白鑫启程的那天动手。

1929年11月11日那天,白鑫穿得特别体面,满心欢喜地以为能摆脱提心吊胆的生活,奔向自由之路。他哪知道,等待他的不是日本,而是死亡。他在7名特工和范争波等人的护送下,谨慎地环顾了周围环境,确认一切正常后,才鼓起勇气从后门溜出,朝着停车的位置走去。黑暗中猛然响起一声“站住别动”,他心头一紧,拔腿就跑。果然,陈赓带领红军战士们来清理内奸了。白鑫原以为仗着人多,红队肯定会被拖住,根本顾不上追他,可他完全没料到大家除掉他、报仇雪恨的意志有多坚定。他拼命逃跑,还不忘掏枪反抗。最后一刻,子弹穿过了他的额头,他瞬间倒下,再也没有醒来。

解决了内奸后,枪响必然引起了国民党的警觉,这地方不能久待,他们赶紧趁着夜色悄悄撤离。那些特工听到动静匆忙赶来,只见白鑫已经倒在血泊里,旁边还躺着几个受伤的同伙。彭湃和战友们的冤屈终于得以昭雪,大家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可他们并没有因此懈怠,依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朝着最终的胜利目标不断前进!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