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中国重新发现拉美

健时东泽明月 2023-05-01 22:03:05

2002年3月,英国退休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在一个有200多人参加的学术发布会上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中国人最早绘制了世界海图,郑和船队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美洲。2004年7月,美国PBS电视台播出了根据其同名作品改编的纪录片《1421:中国发现美洲?》。虽然在今天,学术界都认为孟席斯的观点不过是一场“戏说”,但2014年中拉领导人会晤及中拉论坛的成立确实称得上是“中国发现美洲”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2014年7月17日下午,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巴西利亚举行,来自中国、巴西、拉共体“四驾马车”及部分其他拉美国家的领导人出席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与会各国领导人,一致决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认为:“中国领导人和11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集体会晤,这是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事件。”中国前驻古巴大使刘玉琴也说:“这个论坛是覆盖中国和拉美33个国家的整体合作平台,将对世界产生影响。”

  中国“发现”美洲

中国和拉美,是这个世界上相距最遥远的两个地方,真可谓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距离产生美,所以在许多中国人的印象里,拉美大陆是一个充满神秘而魔幻的地方。神秘的玛雅文明、热情奔放的桑巴舞、浪漫性感的阿根廷探戈、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还有为理想而燃烧的偶像切·格瓦拉……至于在中国外交的地位,在大多数人眼中,拉美充其量不过是个“打酱油”的角色。拉美是美国的“后院”,大多数人的认识还是“门罗主义”:“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果真如此吗?我们看一组数据。目前,中国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是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先后与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三国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2013年年底,中国在拉美的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800亿美元,拉美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第二大地区。

孟席斯自以为他的观点足够惊世骇俗,但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我国就有学者提出,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一千多年前,东晋时期的法显就已经到达美洲。而在200多年前,法国汉学家歧尼也根据我国《梁书·诸夷传》中有关扶桑国的记载,首次提出了中国人可能比哥伦布早一千年就已经到达美洲的观点。在墨西哥、秘鲁、厄瓜多尔出土的一些文物的图案和样式,同中国的出土文物很相似。

  至今还不能确切地说中拉最早的交往始于何时。有文献记载的交流活动发生在明清时期: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和仆役等沿着当时开辟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之间的太平洋贸易航路即“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墨西哥、秘鲁等国侨居经商或做工,往来其间的大帆船被拉丁美洲人称为“中国之船”。通过这条航线,中国把丝织品、瓷器和各种工艺品输入拉美,而丝绸、瓷器等产品的大量出口则促进了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工商业的发展。随着中拉早期贸易的发展,中国开始了向拉美移民。最初的移民大都经由菲律宾转道前往拉丁美洲,所以被称为“马尼拉华人”。

  “契约华工”的悲惨命运

  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美洲史论》里写道:“非洲黑奴作为日益灭绝的印第安奴隶的代替物,从非洲输入到了美洲,而中国人和亚洲人又作为黑人奴隶的代替物从亚洲输入到了美洲和非洲,这就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所造成的掠卖奴隶劳动力的‘恶性循环’。” 19世纪中叶以后,秘鲁等拉美国家大量输入“契约华工”以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需求,1847—1874年间,贩卖“契约华工”达到高潮,在这期间到达拉美的华人约50万,主要分布在秘鲁和古巴。

  华工为拉美国家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巴拿马运河的开凿,中美、加勒比地区甘蔗、咖啡、棉花种植园的发展,以及智利硝石和秘鲁鸟粪的开采,巴拿马等国铁路的修建,都凝聚着华工的劳动和心血。华工用自己的血汗浇灌拉美大地的同时,还同当地人民一道进行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在1868—1878年古巴第一次独立战争中,一千多名华工参加了起义,其中一部分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被迫流亡到海外的太平军战士。在1895年开始的古巴第二次独立战争中,有五千以上的中国人参加了战斗。古巴的贡萨洛将军赞扬说:“在古巴的中国人没有一个不曾拥抱过自由的事业。”

  作为顶级的有机肥料,当时秘鲁沿海的鸟粪在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价格激增。鸟粪场气候酷热,产生的氨气不仅散发着恶臭,而且可使人失明。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华工被强制每人每天必须挖掘4-5吨鸟粪。有目击者曾用深刻的悲剧性的语言描绘了劳工的苦难:“连希伯来人、爱尔兰人、意大利人,亦或是苏格兰人为了使天神息怒并满足威严的神祇们的复仇愿望而构想出来的地狱,也难以和鸟粪场将鸟粪装船时那种难以忍耐的酷热、可怖的腐臭以及被迫在这里劳动的饱受地狱般煎熬的中国人所遭到的惩罚相比。”

秘鲁一作家满怀辛酸地写道:“秘鲁对这些天国儿子们来说简直是一座地狱,他们的血和汗使秘鲁谷地河流的水量也为之暴涨,沿海任何一块土地上都至少有一座华人的墓冢。”直到20世纪初,秘鲁这些幸存的契约华工才获得解放,他们大部分人都留在了秘鲁,并且成为日后早期秘鲁华人社会的主体。

华工一贫如洗,一些人浪迹街头,淘粪、捡破烂、捡烟头、打短工来维持生计,稍有盈余开始做小买卖,有些人甚至冒险进入秘鲁东部亚马孙河流域林区开采橡胶、淘金砂……随着时间的推移,秘鲁华人从一个处于移民中最劣势的群体成为了移民中成功的族群。许多当年华工的后代成为商界名流,有的甚至进入议会,能够参政议政,例如维克多·许,何塞·陈,他们曾先后担任秘鲁总理一职。

  切·格瓦拉掀起中国热

  新中国成立后,要开拓与拉美的官方外交关系困难重重。在两极格局下,拉美属于美国控制的势力范围,但在拉美国家内部,社会主义等左翼思潮有着广泛的影响,这些左翼政党非常希望了解中国的革命经验,中共也把争取拉美左翼政党作为打破外交封锁和“输出革命”的重要途径。建国之初,毛泽东就表示:“只要拉美国家愿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我们一律欢迎;不建立外交关系,做生意也可以;不做生意,一般往来也很好。”

1950年1月1日,拉丁美洲劳工联合会发表通告,号召其成员团体“为庆祝中国革命胜利举行大会、公众集会、演讲和庆祝会”。

到1956年底,中共已同拉丁美洲的22个共产党建立了联系。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到1959年拉美19个国家的1200多人访问中国。智利社会党领袖阿连德三次出访中国,与周恩来等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外,50年代访华的知名人士中还包括墨西哥前总统卡德纳斯、危地马拉前总统阿本斯、尼加拉瓜前总统博什、厄瓜多尔前议长伊达尔戈等。古巴诗人纪廉的诗“中国的昨天是拉丁美洲的今天,中国的今天是拉丁美洲的明天”在拉美广为传唱。

  1959年1月1日,古巴革命取得胜利。1959年毛泽东在同拉美一些共产党人谈话时指出:“古巴革命是在美国身边放炸弹。不能把它看作只是古巴的事件或只是拉丁美洲的事件,这也是世界性的事件。”一年后,中古建交,古巴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与拉美建交的国家,周恩来在中古建交的贺电中指出:如果必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给为独立自由而斗争的古巴人民一切可能的支援。

  1960年11月17日,已是古巴第二号人物的切·格瓦拉率团访问中国。次日,在中共中央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格瓦拉向周恩来提出了一个“最恳切的要求”,一定要见到毛泽东主席。这位被奉为“游击大师”的格瓦拉曾说过“毛泽东是游击战大师,我只是个小学生”。11月19日下午,格瓦拉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毛泽东时,他开始紧张得竟连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不过这次格瓦拉还有任务在身,那就是向中国寻求援助并推销古巴糖,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周恩来说:“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你们有困难,我们应该帮助,不然就不是革命国家了。”格瓦拉的中国之行取得了巨大成功。回到古巴后,格瓦拉做了许多报告介绍中国情况,号召民众学习中国专家不计较工资只讲奉献的精神。格瓦拉在古巴掀起了“中国热”。

  1960年代,以格瓦拉为代表,拉美可以说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大陆,中国的革命思想和红宝书曾“遥控”指导着拉美各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有些革命家也不远万里亲赴中国学习。马列毛的画像在拉美风靡一时,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和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等等拉美政要都是毛泽东的粉丝。

  患难见真情

  到了70年代,拉美同中国的关系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但此时的中拉关系意识形态已经不再是主导,取而代之的是务实主义精神。1970年,智利阿连德上台后,中国与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1973年其政权被反共产主义的皮诺切特推翻后,中国是唯一与智利保持外交关系的共产党国家。在70年代,先后有11个拉美国家同中国建交。到了19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中国的政策是要同拉美国家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关系,使中拉关系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1987年党的十三大将党际交往的对象进一步发展为同外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并去掉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差不多南美所有执政党和重要的在野党都同中共建立了联系。到80年代末拉美地区与中国有联系的政党从70年代的20个左右增至60多个,90年代更是达到90多个。

  患难见真情,1989年中国外交遭遇困难,中共的老朋友,委内瑞拉民主行动党领袖佩雷斯再次当选总统后,在1989年7月同中国政府签订了互免外交和公务签证的协议。在中共代表团访问委内瑞拉时,佩雷斯称“你们什么时候想来就来”。1990年,阿根廷总统梅内姆不顾西方压力,率团访华,成为1989年后第一位访华的拉美国家首脑。1990年5月,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出访墨西哥、巴西、乌拉圭、阿根廷、智利五国,则是中国国家主席的首次拉美之行。

  在拉美国家遇到困难时,中国也竭力相助。1970年5月,秘鲁发生严重地震灾害,中国红十字会决定捐给秘鲁红十字会五万元人民币的现款。6月7日,毛泽东批示:“给秘鲁救济五万元人民币太少。

给罗马尼亚救济100万元,秘鲁比罗马尼亚死人多,可否给秘鲁救济100万或150万元人民币?请总理酌定。”周恩来最后决定,中国红十字会提供15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援助,此举在秘鲁民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秘鲁政府在其后的联大关于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上投了弃权票。

1993年是古巴最困难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古巴,成为那年唯一一位访问古巴的外国首脑。2009年,牙买加货币急剧下跌,在求助英美等传统盟友不成后,幸遇中国,中国决定向牙买加提供1.38亿美元的贷款,帮助其渡过难关。牙买加也真切地体会到“发达国家不像中国那样深刻了解牙买加的发展愿望”。尽管海地尚未与中国建交,但在2010年地震后,中国还是向其提供了近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

  中拉双方经济互补性强,随着中国内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拉美向中国出口将持续增长。“中国因素”已成为拉动拉美经济的“新引擎”。

0 阅读:1

健时东泽明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