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印度欧亚时报报道,美国海军前作战部长、上将加里·拉夫海德 (Gary Roughhead)此前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上发表的观点,在最近被传到了社交媒体上并引发了一场辩论。拉夫海德称,为压制中国,美国海军舰队一直在西太平洋前线部署,并且频繁在中国近海开展航行自由行动和其他演习。但是当与中国发生冲突时,这些前沿部署的美军战舰并不会成为解放军打击的唯一目标,甚至不会成为首要目标。解放军将会借鉴乌克兰军队在赫尔松战役中的经验,兵不血刃的将美军从中国近海逼走。
乌克兰收复赫尔松的行动可以说是整场战争中乌军打的最亮眼成绩了,以近乎无伤的战绩就拿下了俄军在第聂伯河西岸建立的唯一据点。战争刚爆发那会,俄军凭借优势火力和数量众多的装甲部队一度占领了乌克兰东部大片土地,更是打过了第聂伯河,大有一种从此河将乌克兰分为东西两部分的气势。
但是,随着俄军渡河之后,其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所有在第聂伯河西岸驻扎的俄军部队都需要渡河才能获得补给,然而仅靠俄军在第聂伯河上搭的几座浮桥就连俄军正常的补给都保证不了,就别谈在第聂伯河西岸展开攻势行动了。这严重影响到了俄军重装部队的作战行动,甚至连防御乌军进攻都很难做到。乌克兰军队正是抓住了俄军这个弱点,利用远程火炮和多管火箭炮系统对俄军薄弱的补给线展开了打击,同时不断地向赫尔松周边增兵,营造出一种大兵压境的声势,最终迫使俄军主动撤离赫尔松。
印媒称,一旦中美冲突爆发,在亚太作战的美军将面临俄军在赫尔松那样的尴尬局面。相对来说,美军在该地区的前沿基地距离中国大陆都比较近,且处于中国远程火力的打击范围之内,同时又距离美国本土比较远,这让解放军能够更容易的打击在该地区作战的美军。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局面,美军搞了很多措施来应对解放军的远程火力打击,比如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军开发的分布式海上作战(DMO)、部队设计2030(EABO) 、Ghost Fleet Overlord等作战概念。
美军试图把军队化整为零,通过将部队小型化,基地数量化等措施来分散解放军的火力,提高美军的整体生存率,意图通过所谓的“游击战”跟解放军在亚太作战。虽然这些措施提高了美军的战场生存率,避免了被解放军一锅端,但解放军仍找到了破解的方法。美军制定的所有这些措施有一个很大的漏洞,由于其舰队化整为零,呈游击状分散部署在广泛的海域中,同时美军搞的这些基地相互之间距离也都比较远,而且数量比较多,比如第一和第二岛链上的基地相隔数千公里,这直接加重了美军的后勤负担。
美军补给舰要频繁往返这些基地,而且还要频繁在海洋上为那些分散的军舰进行补给,这不仅加重了运输舰的磨损程度,而且增加了这些航行缓慢的补给舰的暴露风险。美国海军前作战部长拉夫海德称,他在服役期间曾与中国海军上将进行过交流,一旦中美冲突在中国近海爆发,解放军率先打击的就是美军的后勤运输舰以及后勤基地,这些补给舰和补给中心是美海军战舰的命脉所在,只要打掉后勤支持,解放军就能搞定美军战舰。
通常来说,海上的驱逐舰需要每三天补充一次燃料,而美军的超级航母在平时一般会携带1600吨的弹药,在战时会携带接近3000吨的弹药,按照美军在海湾战争时期的出动频率来算,这些弹药仅够上面的舰载机使用3天左右,然后就需要进行补给。一旦解放军打掉伴随美军舰队作战的补给油轮和弹药运输船,美军将失去持续作战能力,数天后就得退出战斗。如果整个亚太地区的美海军补给中心全部被打掉,那么美航母编队只能退回万里之外的本土进行补给,这相当于无伤让美军退出这场战争了。
再者,率先打击补给舰还有个好处,这些补给舰完全没有防空能力,可以说在面对反舰导弹时它将毫无反抗之力,击沉它的几率要远大于那些拥有自卫能力的战舰。如果是伴随舰队作战的补给舰,那么它的防空还可以由护航的宙斯盾舰为其提供,但如果单纯是为前线运送物资的补给舰,那么它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只要导弹打的准,那么基本上会被击沉。尽管这些补给舰吨位比较大,但只需一发导弹就能引起弹药运输舰的殉爆,同样油轮也是如此,打它们要比打军舰容易的多。
其实,个人认为俄乌冲突中最像中美冲突的一场战斗并不是收复赫尔松,而是蛇岛争夺战。在战争初期,俄军通过两栖作战成功占领蛇岛,并在蛇岛上驻扎了部队。但是由于蛇岛距离乌克兰太近,完全处在乌军的打击范围之内,而距离俄罗斯则比较远,俄军需要通过海运来为其运送弹药补给等。这种地理上的劣势为俄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俄军的补给舰经常被乌军的无人机偷袭骚扰,甚至被击沉了好几艘,而蛇岛本身也被乌军的战机和无人机频繁空袭,甚至扰的岛上的俄军一刻也不得安宁,不得不从这里撤军。
这种局面就好像如今的中美,美军在亚太的基地就像俄军的蛇岛那般,处于解放军的打击范围之内,补给也全靠海运。不同之处在于解放军拥有比乌克兰更加先进的兵器,在进攻上要更加游刃有余。尽管蛇岛战斗规模比较小,但是放大一下就能从中窥视未来中美冲突的样子,这种地理上的劣势势必会让美军败退亚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