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罗瑞卿离开一线,谁来接替他的工作呢?我们知道后来叶帅接替军委秘书长、杨成武代理总参谋长。很多人不知道,在总参谋长人选上,还有其他候选人。
12月,工程兵政委谭甫仁急急匆匆找到陈士榘司令员,告诉他一个消息:总政部副主任刘志坚传达,你要当总长了,驻京军事大院都传开了。
这个消息让陈士榘颇为惊愕,难以揣摩。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他去301医院找到住院的刘志坚询问:你这一传达,有多少人来问我!我担任兵种司令员足矣,统帅三军的参谋长我干不了,请向上级转达报告!
按照一般原则来说,能接替总长一职,要看总参副职里,有没有资历老,能力强的将领。这或许是首选,如果没有再从其他单位调任。
比如粟裕调离总长后,副总长黄克诚接替。当黄克诚调离后,在当时有资历的人不少,如陈赓,他在粟裕养病期间代理过总长,只可惜1958年因心脏病发作,导致身体每况愈下,不合适在高强度一线工作,黄克诚接替。黄克诚离开后,谁来担任,并没有从副职中选,而是外调罗瑞卿担任。
总长一职要看组织协调能力,能团结周围人,听得进不同意见,上呈下达等。
从能力和资历上讲,罗瑞卿都是合适,粟裕、黄克诚都是大将,他也是大将。更为主要的是出身问题。
自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将领备受重用,总参、总政、总后勤,以及新成立的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清一色“双一”。
1965年罗瑞卿离开一线,总长一职依然得到延续,还是由“双一”将领担任,副总长杨成武代理总长。论资历,杨成武没有陈士榘深。
陈士榘在1927年加入共产党,参加秋收起义,走上井冈山。杨成武是红4军下了井冈山才加入红军的。之所以挑选陈士榘为候选人,他在战争年代长期干参谋长工作,红军时期担任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担任115师343旅参谋长、115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担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华野参谋长,能打仗,参谋业务非常清楚,也是合适的,而且他也是“双一”出身。
对于能不能担任总长,他从内心讲是觉得干不好的。等了一段时间后,命令没有迟迟传达,˙直到有一天宣布杨成武为代总长后,他才感到松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