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豁免清单后,美国对我国喊话,要求开启谈判

汽车巧可可 2025-04-14 15:11:43

特朗普发起贸易战十日之际,美国面临压力,渐显难以支撑之势。

美债遭抛售,美元暴跌,美股大幅波动,全球投资者担忧。特朗普意图以关税施压中国,却先致自身局势动荡。

4月12日,美国海关发布22页豁免清单,涵盖中国芯片、手机及服务器等关键产品,此举看似是对中国商品放宽限制,给予通行许可。

然而,随后又要求与中国谈判,言辞依旧强硬,声称“施压与对话并行”,实则企图“占尽便宜又扮硬汉”。

接下来的交锋将如何发展?中国对此的回应方式备受关注。

美国天空布满阴云,华尔街交易大厅内,屏幕数字急速下滑,犹如瀑布倾泻。

4月初,特朗普高举关税大旗,声称要让中国受罚。然而,数日之后,市场迅速反击,给予其沉重打击。

美债收益率飙升惊人,令人心悸;美元指数跌破100大关,跌幅之大,令美联储官员紧蹙眉头。

全球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国资产,股市持续下跌。纳斯达克科技股跌幅显著,包括苹果、英伟达在内的行业巨头亦难以承受。

更糟糕的是,美国内部出现问题,工厂负责人纷纷反映生产线零件短缺,特别是依赖中国进口的芯片、存储器及通信设备,供应不足。

缺少这些关键部件,手机组装线将停产,服务器工厂将停工,甚至军工企业的订单也开始受到影响,出现下滑。

特朗普曾保证,关税能迫使中国屈服,并让美国制造业重现辉煌,实现“王者归来”。

现实是,美国高科技产业依赖中国供应链,不仅第六代战机项目受影响,就连F-35组装线也因零件短缺而暂停运作。

白宫会议室中,料想也是混乱不堪,经济顾问们翻阅报表,神色忧虑。

近十日内,特朗普大幅加征关税,致盟友不满,国内企业抗议连连,国际舆论亦严厉批评美国此举。

前总统与财长纷纷指责政策离谱,恰在此时,美国海关4月11日发生严重失误,系统崩溃导致关税未能征收。

次日,经努力终于修复完毕,官员们随即接到新命令:迅速制定豁免清单,确保那些“必需品”不受影响。

此清单发布后,全球皆感震惊。

4月12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发布22页文档,列出中国出口美国的主要高科技产品,包括计算机、服务器、智能手机、打印机及半导体设备等。

2024年,中国向美国出口总额超5000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占比近半。

此清单实为对中国商品放宽限制,显而易见,美国已难以承受压力。

美国科技巨头若无中国零部件,将难以维系;军工企业同样会陷入困境,无法运作。

清单背后,关乎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关键所在。它揭示了该产业的命脉与核心,是理解其竞争力的重要线索。

过去数十年间,全球供应链已紧密融合,中国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是最关键的一环。

从稀土、芯片到显示屏、通信模块,美国企业试图避开中国供应链,实则难以实现。

特朗普执政初期,誓言推进“去中国化”,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苹果手机离中国工厂,成本将倍增;波音飞机缺中国钛合金,无法起飞;军工领域稀土短缺,导弹项目将受阻。

关税如刃,实施后方觉,受损者乃自身。

4月13日,特朗普团队不再沉默。

特别任务特使格雷内尔表明,总统认为与中国进行对话至关重要,期望能通过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此言看似得体,实则透露出无奈。十日之前,白宫尚扬言让中国受困,而今却需寻求妥协之道。

格雷内尔强调,特朗普同时采用“施压”与“对话”两种策略。

此言犹如自我粉饰,实则美国经济已受重创,若再不正视,局势恐将更加严峻。

中国立场坚定,自贸易战开始,北京即明确表示:欲谈判,先展诚意。

诚意即至少取消无理制裁,不应持续以关税数字作为谈判筹码。双方应真诚相待,避免将经济手段作为施压工具。

中国底气源自其全球最大制造基地,拥有从高科技至基础材料的完整产业链,构成其坚实后盾。

2024年,中国向美出口的机电产品、车辆零件、光伏设备均为美市场刚需。特朗普意图阻断供应链,却反致自身受阻。

全球关注此博弈,欧洲工厂持观望态,日本投资者犹豫不决,新兴市场货币亦显动荡。

美国发布的豁免清单,如同湖中投石,引发的波澜不仅局限于中美两国,其影响广泛扩散。

华尔街分析师重估供应链断裂成本,其高昂程度显而易见,美国难以承受。

特朗普团队或仍在勉强支撑,然而市场与现实均不等人。

这场对决的后续发展,将依据谈判中的筹码分配而定。筹码的多少与分布,将成为决定下一步行动的关键因素。

美国欲缓解压力,需采取实际举措,例如放宽对中国企业的限制措施。

中国态度明确:拒绝虚假,唯有务实行动方可。

贸易战余波未平,风向却已转变。

0 阅读:39

汽车巧可可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