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特朗普在中国“奉陪到底”的坚决反击下愤怒不已,将对中国关税提升至125%,刷新国际贸易史纪录,致使“贸易战”全面升级至激烈阶段。
然而,特朗普的幕僚视此看似极端的行动为“开胃小菜”,他们尚有三张底牌未露,这些底牌或许能扭转当前局势。
那三个关键要素是什么?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政策显得随意,数日内,美国对华关税即从34%急剧上调至125%,涨幅巨大。
一件中国商品到岸价10万美元,关税却需缴纳12.5万美元。以苹果手机为例,若维持原价,终端售价将超3000美元,从而彻底丧失市场竞争力。
特朗普采取抬高进口商品价格至无人愿购的策略,本质上是对中美贸易实施窒息式打击,然而,关税战所引发的直接经济效应早已广受质疑。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8年间,中国在美国进口中占比由21%降至16%,同期东盟份额则由12%增至15%。
特朗普实施关税措施,未削弱中国,反加速了全球供应链向多元化发展的步伐。
随时间推移,特朗普的深层动机显现,他意图借此举措减轻美国高达36万亿美元的债务负担。
他通过让贸易伙伴货币贬值,使美元相对贬值,从而降低美国债务的实际价值。例如,美元贬值20%,则美国对中国的1万亿美元债务实际成本减少20%。
特朗普“海湖庄园协议”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牺牲全球利益,将美国自身的债务压力转嫁出去。
特朗普未料中国会正面反击并宣称“奉陪到底”。见威胁无效,他加大力度,却又顾虑他国反击,故仅对中国加税,对他国免税或给予“优惠”。
此举或致他国站队,特朗普乐见有国与美共对华。即便无此,双方互不干涉亦佳,因当前美国民众已陷入混乱。
特朗普有多种计谋,其军师称尚握有未亮相的终极底牌,该底牌作用巨大。
天价关税旨在削弱中国制造优势,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2%,远超美国的17%,此举意在迫使产业链离开中国,对抗“中国制造2025”,助力美国制造业回归。
然而,事实是越南产能远逊于深圳一区,印度基础设施滞后,且至今尚无国家能全面接手中国所构建的完整供应链体系。
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2900亿美元,中国若反制金融、科技服务出口,将威胁美元霸权。特朗普欲借关税战令人民币贬值,效仿1985年《广场协议》打击日本之策略。
人民币贬值20%虽能抵消部分关税影响,但将导致资本外逃,预计每贬值1%将流失500亿美元,并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美国对75国暂停加税90天,却对中国加税升级,意在分化围剿。其以豁免权诱使越南、印度等国选边站,迫使新兴经济体在美国市场与中国供应链间做出选择。
日本增加稀土储备,印度实施“对华替代方案”,旨在通过“小多边”策略,针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有的31%中间品份额。
【特朗普团队的三张牌】
特朗普团队握有三策略,欲升级贸易战:金融超限战,要求人民币贬值20%;若联合SWIFT切断中国金融机构美元结算,恐致中国陷伊朗式石油出口暴跌危机。
中国加速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2025年一季度交易量猛增220%,然而,短期内美元霸权地位仍难以被动摇。
美国计划对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企业实施“全产业链封杀”,禁止它们使用任何含美国技术的产品,即使比例低至0.1%,并阻止第三方企业与其合作。
此举或致中国半导体产业倒退五年,而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已危及美国F-47六代机项目,双方步入“科技互损”局面。
美国暂缓对盟友加税,意在构建“小多边联盟”。欧盟与东盟反对单边关税,中欧开展电动车价谈判,马来西亚支持中国,特朗普“孤立中国”策略受挫。
【结语】
这些策略显示美国对华战略的复杂且持久,预示中美关系未来挑战增多。2018年贸易战未阻中国崛起,反促多极化加速,正如所言:应战至完全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