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加征145%关税,中方连续五招反制,美国亮后手

汽车巧可可 2025-04-11 16:55:03

时间推移,关税战升级,白宫10日宣布对华加征关税至145%,此举为一场豪赌,赌中国不抛售美债且会屈服。

特朗普未料到,中方连续实施五项严厉措施,直击要害。白宫尚未来得及反应,美股已率先作出调整。

美国不仅挑起关税战,还考虑动用武力。美军已悄然行动,特朗普顾问明确关税战终极目标,并透露未来还有三项措施待实施。

冲突升级后,局势将如何发展?未来我们将面临哪三张关键牌?这些尚待揭晓。

10日,白宫发布行政命令,指出美国对中国加征的额外关税已升至145%。

命令阐明,9日特朗普总统对华加征125%关税,累加3月因芬太尼问题加征的20%关税,至此,美国对华关税总税率已达145%。

这数值在特朗普9日加征关税时已存在,此次仅是白宫方面进行了确认,相当于帮我们进行了计算。

特朗普9日加征关税后,扬言等待中国提出谈判请求。然而,他未等到电话,反而迎来了一系列中国反制措施。

特朗普加税后,中国宣布五项反制措施。

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税率升至84%;将6家美企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12家列入出入口管制清单;并发布赴美旅游及留学安全风险提醒。

特朗普宣布对华加税后,暂缓对75国加税90天,并声称期待中方来电。同时,他发文称美国股市将大涨,建议视为买入良机。

现在是购入良机!特朗普(DJT)亲笔,DJT亦是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股票代码,代表其“真实社交”平台母公司。

9日,美股显著上涨,该公司股价大涨,特朗普所持53%股份因此获益,日赚4亿美元。

同时,该消息引起特朗普幕僚与朋友的注意,特朗普于白宫炫耀其富豪朋友借此获利:一人股市赚25亿,另一人赚9亿。

好景短暂,中国宣布反制措施后,美股大幅下跌,10日时标普指数跌幅一度逼近全市场熔断阈值。

标普500指数收跌188.85点,盘中跌幅一度逾6%,逼近一级熔断阈值。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滑1014.79点,纳斯达克指数则下跌超过4%。

美国股市大跌之际,美债收益率显著上涨,20年与30年期美债收益率均跃升超60基点,同时,美元指数大幅下滑,跌幅超过1.8%。

美元指数下跌伴随长期美债收益率上涨,原因有二:美债遭持有国抛售,或资本撤离美股,转向长期美债寻求避险。

目前,美股大跌导致部分资金流入债券市场,同时,美国官员指责日本近期抛售美债的现象也已发生。

日本为全球最大美债持有国,规模超万亿。中国持有量亦超7000亿。今年,美国将面临6万亿债务到期。

此时,特朗普采取先降美元汇率,再迫使全球货币贬值以减轻债务的策略,未获投资者青睐。

特朗普对中国的加税,初期34%为手段,后续增至50%、104%乃至125%,实则仅表强硬立场,并无实际作用。

这是在赌中国不敢与美国脱钩以威胁中国。美财长初加税时就告诫各国勿反抗,称此为最高税额,若报复,将面临更高税额。

巧合的是,中方反制措施宣布之日,美国防部亦宣布将在太平洋举行大规模军演,代号未详,威胁意味浓厚。美方称此次演习旨在例行训练。

全球普遍不解特朗普以“关税王”之姿发动全球关税战的目的,美国国内对此政策亦存在严重分歧。

要理解此事,需知晓特朗普的“经济军事”理念及哈佛经济学博士纳瓦罗,他亦是此次关税战的主要策划者。

4月8日,他借英国《金融时报》公开表明立场。

此次全面的“关税战争”旨在终结“全球化”,促使全球财富重返美国,借此重新构建全球的贸易体系、经济格局及政治秩序。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直言不讳地称赞道:“纳瓦罗言论荒谬,其所述内容在此情境下显然有误。”

关税战的终极目的是结束全球化,并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新全球化体系,这是其未被明言的另一半目的。

特朗普宣布加税时预留数日生效期,为各国留有余地,意在引领全球,迫使他国对美妥协或孤立中国。

关税宣布后,多国迅速采取顺从态度,唯我国进行反制。特朗普警告,若中国不撤销反制措施,将可能关闭中美对话渠道。

美国旨在通过“胡萝卜+大棒”策略,拉拢各国以重夺经济主导权,弥补工业空心化损失,并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及优势地位。

美国的三张后手牌为:利用汇率施压、实施全面制裁、以及拉拢小团体。

汇率打压指通过关税战迫使人民币升值空间缩小,以扩大出口利润,但此举会引发国内财富减少,促使资本外流,进而影响国内市场的资金流动性。

美国借此机会,同时打出后两张牌,联合小圈子制裁中国,意图制造经济孤岛,从国际与经济层面双重孤立中国。

该趋势一旦形成,美国小圈子将不断扩张,犹如雪球渐增,最终可能构筑起一个全球性的反华联盟。

这只是预设方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5000年文化积累,其智慧高度是美国难以达到的。

美国当前所用手段,我国历史上均有逻辑相似事件可循。此外,我国拥有稀土等战略资源,可作为应对的一张重要牌。

另一方面,特朗普任期仅4年,难以完成这些构想。即便可行,美国民众与企业能否在持续高涨的通胀中,支持特朗普度过任期,仍属未知。

0 阅读:2

汽车巧可可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