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80年西晋王朝灭掉偏安一隅的东吴,统一天下,如果按照统一王朝的发展规律,西晋王朝未来可期,可我们终究还是看走了眼,仅仅37年后,西晋王朝便灰飞烟灭。西晋虽然是大一统王朝,但是它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仿佛我们只记得战火纷飞的“八王之乱”与哀鸿遍野的“五胡乱华”。前者主要是八位藩王就争夺中央控制权,展开的一场长达十几年的皇族内讧事件。就是因为西晋长期的内斗,让胡人部落渐起了觊觎中原之心。八王之乱太混乱,要讲清这个非常困难,我试着梳理一下。
司马炎驾崩后,西晋王朝就给人一种王朝末世的感觉。主要体现在君弱、外戚专权、藩王势大等关键因素,再加上皇后贾南风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因为晋惠帝是不聪明,完全掌控不了他们之间的势力平衡,于是皇后党、外戚党、藩王党个个跃跃欲试,都想把持中央大权,从而爆发了影响深远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实际上是十几个藩王的大混战,因为太乱了,让人眼花缭乱,一会蹦出来这司马,一会跳出来那司马的,为了讲清楚,咱们把八王之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291年3月到6月,历时3个月,主要是皇后贾南风利用2位藩王扳倒外戚的事件。第二阶段才真正是藩王之间的游戏。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就先讲讲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一句话概括为“贾南风的一箭双雕之策”。主要参与人员:皇后贾南风、外戚扬骏、楚王司马玮(司马炎第5子)、汝南王司马亮(司马炎4叔),这两位藩王的关系是爷孙俩,一个是晋惠帝的爷爷辈,一个是晋惠帝的异母弟,反正都是一家人。
公元290年,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病重,临终之前表示让汝南王司马亮与外戚杨骏共同辅助太子执政。但事与愿违,杨骏的权力欲非常强烈,他首先把本来该成为同事的司马亮排除权力圈之外,司马亮只能老实的回自己封国。杨骏一人独掌中央大权,并全力提拔自己的亲信安插到朝廷各个部门,可以说里里外外被杨氏外戚把持。
这时候有两个人非常不满,一个是藩王司马亮,这个自不必说,他们是政敌,别一个是皇后贾南风,也是一个权力欲极盛的毒蝎人物,可此时贾南风被杨骏外戚压制一头,你说能不恨杨骏吗!想想贾南风的父亲贾充,他可是晋朝的开国功臣,当年贾家是何等的辉煌,现在却没落了,贾南风怎么也得争口气,试图把杨骏除掉,自己独揽中央大权。
贾南风有野心但势单力薄,只能依靠外围势力来除掉杨骏,谁能担此“清君侧”的大任呢?
贾南风敲定了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2个外援。司马亮实力较强一向德高望重,加上与杨骏有仇,他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司马玮是后起之秀,担任镇南将军,都督荆州军事,是荆州方面的最高指挥官,实力也非常强劲,他是晋惠帝的异母弟,论血缘与皇室最近了,也是一个合适人选。
司马玮的反应是相当迅速,直奔洛阳而去,贾南风立即变得底气十足,让司马玮保护皇宫,内外保持戒严状态,派司马繇率领400禁军攻打杨骏府,就这样灭了权倾一时的杨氏外戚。事情到了这里似乎只是一场“清君侧”行动,没什么特殊的,但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剧情反转。
杨氏倒台后,贾南风发现,这2个藩王也是比较难缠的角色,他俩都想掌握中央大权,司马玮是首功,理应掌握大权,但司马亮本来就是司马炎钦定的辅政大臣。贾南风最终选择了爷爷辈的司马亮入主中央。其实还有最好的办法,他2个一块辅政不就万事大吉了,按常理来说就应该这么做,但贾南风是什么人,她可是权力欲很强的人。她之所以选择司马亮是想制造他爷孙俩之间的矛盾,从而让他们撕破脸皮,最好同归于尽,然后自己不就能顺利上位了,这是贾南风下的一招大棋。
果不其然,司马亮的屁股还没坐热乎呢?贾南风就强迫晋惠帝写密诏,让司马玮杀死司马亮。司马亮接到密诏,二话不说,就把司马亮以阴谋废除皇帝之罪杀死了。事情还没完,贾南风马上翻脸不认人,你司马玮竟然自作主张杀死朝廷重臣,于是又把司马玮给整死了。贾南风一介女流之辈分,不愧是玩政治的高手,一箭双雕除掉外戚和2位有实力的藩王,手段实在是高明。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贾南风胜出。
如果从维护皇权的角度来看,贾南风做得太漂亮了,也不能把她说得一无是处,她上位8年一直相安无事,甚至把国家治理的都不错。假如贾南风一直把晋朝保持这样的状态,然后等到太子司马遹顺利登基,可以做到千古留名。但凡事有个例外,前面说过贾南风是个权力控,这样的结局不可能存在。
直到8年后,贾南风阴谋废除了太子司马遹,并立自己妹夫的孩子为太子,当年就是因为司马炎太喜爱这个孙子司马遹了,所以乐意立司马衷为帝,将来再轮到司马遹继承皇位,她居然换了一个外姓人当太子,这不是胡闹吗?这一下捅了马蜂窝了,众藩王怒不可遏。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太子被废除,所以就促进了藩王们的野心,都幻想着将来晋惠帝驾崩他们来当皇帝。于是第二阶段的八王之乱又要开始了,一段血雨腥风后,葬送了西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