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邓公住进了医院,他在医院经常昏睡,醒来时还能和人正常交流,但是有一次,病房里的电视正在播放纪录片《邓小平》,他看着电视里的人,转头问保健医生黄琳电视里是谁。
黄琳被问得愣住了,然后就告诉邓公电视里的人就是他自己。邓公没说话,只是努力地看着电视里的人。
邓公虽然年纪大了,但并没有老糊涂,为什么会连自己都认不出来呢?
一生三落三起1904年,邓小平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16岁时就远赴法国诺曼底区巴耶男子中学学习,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两年后成为共产党员。之后,邓公回到了祖国投身革命。
邓公的革命生涯充满了坎坷,他的一生经历过的重大变故,概括来说就是“三落三起”。
邓公的第一次“落起”发生在30年代的江西,当时的中央临时政府以博古等人为代表,错误地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而邓公等人坚决反对“城市中心论”,支持毛泽东以农村为中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路线。
因此邓公遭到了批斗,甚至被关进了监狱。此时的他职务被撤、受到处分,成为了一个巡视员。直到遵义会议召开,邓公第一次的“落起”才算结束。
第二次“落起”是从1966年开始,邓公被批判而失去了职务,1969年全家被下放改造。1971年毛主席收到了邓公希望恢复工作的请求,毛主席在回信中对他表示了肯定,之后他成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
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邓公被撤销了职务。1977年提出必须以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方针,指出两个“凡是”的缺陷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同年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上领导职位被恢复。
这三次人生的落起,虽然让邓公经历了许多的苦难,但是也让他的意志更加坚定,这是邓公与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同的一点,也是让他被外国人称为“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的重要原因。
晚年生活晚年的邓公历经了沧桑,他在1994年春节以后选择放下工作回归生活。生活中的邓公也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尽管不再每天为国家大事操劳,但他对国家的关心一点也没少。
邓公每天早上都会在六点半起床,简单洗漱之后就是早餐时间。他每天都会坐在一张小方桌子上吃着提前准备好的早餐。早餐的样式不固定,但都非常简单,有时是豆浆配油饼或者馒头,有时是牛奶鸡蛋配面包。
邓公吃完早饭,他会在庭院内散步半小时,这是医生告诉他的“自然疗法”,在他散步时,秘书也已经准备好了他平常用的东西,提前放到他的办公室,桌子正中间会放着当天的报纸和文件,手边放着眼镜、手表和放大镜。
上午九点左右,他会听秘书读一些刊物,每当听到有趣的事情时还会再看看原文。接下来的一天,邓公除了吃饭和简单运动之外,大多数时间都会坐在办公室里。
在办公室里,他会阅读当天不同的报纸,关心国际大事、国家发展和百姓的生活。他还经常看些小说,比较喜欢的有《聊斋》和《红楼梦》。
比较特别的是他每天都会看地图,这是邓公在战争年代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晚年。打仗的时候熟悉地形非常重要,所以他与林彪、粟裕、刘伯承等人一样,地图不离身,随时都能拿出来看看。
邓公年轻时就非常喜欢运动,虽然上了年纪,但他也每天都会锻炼身体,非常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普通人上了年纪多少都会有一些老年病,但是邓公从80岁到90岁这十年间连感冒这种小病都极少出现。
邓公一直都有洗凉水澡的习惯,这也让他的身体比普通的老年人更加强健。他88岁的时候,还能下海游泳,到了90岁时生活也能自理,身边的人都为他的健康长寿感到欣慰。但是1996年的12月份,意外还是发生了。
那年的冬天格外冷,邓公醒来时就觉得身体有些不对劲,他当时感觉呼吸有一些不顺畅,嗓子也不舒服。他以为是天气太冷的缘故,就让秘书把炉子烧得热一点。
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吃饭的时候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他不仅一直咳嗽,就连食物也难以咽下去,他的生活规律被打破,他已经没有办法坐下来看书,更别提出门运动。
秘书叫来了保健医生,对邓公进行了简单的检查。但是检查之后,保健医生严肃地告诉秘书事情不容乐观,并且立即联系了中央领导,将邓公送进了医院。
邓公所住的地方离他们要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三O一医院),距离不过十公里,而这十公里,却成了他离家最远的距离,他这次离开再也没回来。
到了医院之后,专家们给邓公进行了仔细地检查,然后就检查结果进行了会诊,得出的结论是,他的情况很不乐观,必须马上住院进行治疗。
邓公的身体硬件都没有什么问题,他多年以来生活规律、饮食健康又经常运动,心脏、肝肾肠胃等器官都没有大问题,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也都没有。
他的身体最大的问题是神经系统,邓公患的“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种病早期只会有一些类似手抖、动作不太灵活的情况,难以立即发现,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症状就会越来越明显。
而且帕金森这种病在临床上没有根治的方法,一旦发现患病就只能保守治疗。邓公被送进医院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帕金森晚期的症状,无法行动。
住院治疗后也没有起色,而且大脑神经也已经受到影响,状态不佳时就会出现昏睡的状况。有时一整天他都在昏睡,难以醒来更无法沟通,但清醒的时候与人交流都是正常的。
邓公清醒的时候,没有精力对话时间过长或者读书看报。他的保健医生黄琳一直陪在身边照顾,当他想要了解国家大事的时候,黄琳就会帮他打开电视或者让他听一会广播。
有一次黄琳陪着他在病房里看一部纪录片,邓公看着电视里模糊的人影,就问黄琳电视机里面的人是谁。黄琳告诉邓公电视机里的人就是他自己,邓公仔细地看着电视里的人走近,终于看清了,但是他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
黄琳觉得邓公精神不错,就想多跟他聊一会。黄琳告诉邓公电视里放的是一部纪录片,名字叫《邓小平》,是中央台拍的,12集讲的都是他一个人。
邓公依然没说话,只是看的时候精力更加集中了。但是邓公有听力障碍,即使电视声音调得很大,他也听不清。黄琳看到他努力听的样子,就靠近他的耳朵,把电视里的解说词重复给他。
解说词有很多都是在称颂邓公为国家和人民的付出和创造的功绩,邓公听着这么多赞扬他的话,脸上透露出既骄傲又有些不好意思的复杂神色。黄琳后来回忆时曾说,当时邓公的神色就像是一个被大人夸奖之后的孩子一样。
在医院的日子里,尽管有黄琳和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邓公自己也在顽强地抵抗病魔,但是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能够例外。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帕金森晚期的症状已经影响到他吃东西,这让他越来越虚弱。
虽然被病痛折磨,但他从没有叫喊过,一直都是很平静的样子,弥留之际,黄琳问他有没有什么想说的,但他什么都没说,他沉默了一会,或许在这一点时间里,他的脑海中划过了他一生的经历,然后他轻声告诉黄琳,该说的都说过了。
春节之后,邓公已经处在深度昏迷当中,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在顽强坚持了12天之后,1997年2月19日晚上的9点零8分,邓公因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与世长辞邓公逝世之前,他的夫人卓琳同志就已经写信给中央领导人,转达了邓公的4条遗嘱:
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角膜,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里
中央领导人看着信中的遗嘱久久不能平静,中央尊重邓公的意愿,但是邓公的逝世令全国人民都悲痛不已,如果完全按照他的遗愿来执行,中央没法跟人民交代。
经过慎重考虑,并且征得卓琳同意之后,中央决定后三条遗嘱完全执行,但第一条只执行“一半”,举办一场小型的告别仪式,参加者仅限于中央领导人和常委。
2月20日凌晨,邓公病逝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世界,世界震惊,举国哀痛,上千个城市用哀乐来表示对伟人离去的不舍与悲伤。
几个月后就是香港回归的日子,但是邓公却先走一步,没能亲眼看到这一幕。香港人民也用他们的方式送别邓公,全香港的38个地铁站连续放哀乐十分钟。
2月23日,中央在为告别仪式紧急准备,插花艺术家王绥枝被一个电话安排了紧急任务,当她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遗体告别室的时候,她就明白了自己任务的重要性。
告别室里所有人都在忙碌着,各项工作都在有序进行,王绥枝的任务是用鲜花布置邓公的灵床,此时灵床的周围已经有了一圈君子兰。王绥枝必须在晚上九点前完成任务,她只有不到六个小时的时间。
插花听起来简单,但实际的工作非常繁琐,她需要先设计构图,还要确定用具和鲜花种类以及数量,最后才是动手插画,时间紧任务重,她只能立刻开干,并且要确保最终效果分毫不差。
王绥枝对邓公的离世深感哀痛,但工作的紧迫性让她不得不强忍着哀思。她有条不紊地做着每一项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开始正式进行插花的任务。
终于在离9点只有5分钟的时候,她做完了所有的工作。整个花带用了黄白两色的菊花与百合花,搭配鹤望兰、蓝色勿忘我以及粉色玫瑰,她看着灵床周围的花情不自禁留下了眼泪。
邓小平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医院的小礼堂进行,中央领导人悉数到场送别。告别仪式上的邓公身上覆盖着党旗,躺在长青松柏与鲜花环绕的灵床之上。
在哀乐声和出席者悲痛的注视之下,邓公的灵柩由8名神情严肃的解放军战士抬着走出了送别室。当灵车上街时,领导人看到长安街道的两旁站满了自发相送的群众。
人群中一名捧着邓公遗像的老人尤为悲伤,他是专程从千里之外赶来送邓公最后一程的。这位老人流着泪说出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他说毛主席让人民站起来不再挨打,而邓公让人民富起来衣食无忧,如果没有邓公,他可能一辈子都被困在一块苞米地里,永远为吃不上饭而发愁。
道路的另一边有很多人共同举起了一面旗帜,上面是醒目地标着“再道一声:小平您好。”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十多年前国庆游行时,北京的大学生举起的“小平您好”,而如今的这面旗帜也来自北京的大学生,让人既感动又难过。
十万群众送邓公的画面像极了二十一年前十里长街送周总理的场景,群众们总是会用最笨拙,但最真实质朴的感情对待他们敬仰爱戴的人。
3月2日,81岁的卓琳抱着邓公的骨灰,坐在距离地面近2000米的飞机里,她与邓公相濡以沫一辈子,如今却要亲手洒下丈夫的骨灰,卓琳哭得肝肠寸断。
但是即使再悲痛欲绝,她也在一声声对丈夫的呼唤中,亲手将骨灰洒向了大海。邓公去世后,除了他为人民做得贡献,什么都没有留下。他生前穿过的衣物,秘书也都按他生前指示全部烧掉了,这些衣物有很多都烂着窟窿、打着补丁,看得人心里又酸又涩。
结尾邓公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走上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他让人民摆脱贫穷、走上了致富之路,而他却一如既往的艰苦朴素,将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邓公一生为国,做出的贡献不计其数。他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开创先河,成功运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让祖国统一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他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留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是最宝贵的财富。邓公理论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而他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他所经历过的苦难。
邓公的伟大,不只体现在他的成就,更在于他坚定的信念、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他对一切问题都秉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始终坚信自己的信念一定会实现,并且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我们纪念他的忠诚,纪念他的开拓创新与实事求是,纪念他的伟大理论。我们怀着感激,回顾他伟大的一生,他的思想仍然在影响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是中华民族新的精神支柱。
作为时代巨人的邓公已经离开我们25年,但他的成就却永远存在,他所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直都在助力着中国的前进,他的肉体已然不在,但他的精神与成就会永远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