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燕梳师院:文 郭力芳
近期,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诚保险”)披露的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将这家曾连续五年盈利的“电力系”险企推上风口浪尖——全年净亏损5.5亿元,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8%,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骤降近30个百分点。曾经的行业优等生为何突陷巨亏?这场亏损背后,是天灾的偶然冲击,还是战略偏离的必然代价?
“扶上马”却“绊一跤”
可以说,永诚保险“成也股东,困也股东”。永诚保险成立于2004年,总部设在上海,是由中国华能等实力雄厚的大型电力企业集团和产业投资集团共同发起组建的全国性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是国内首家登陆“新三板”的保险公司。
它凭借股东资源迅速占据发电侧保险市场——承保全国1/3的装机容量,承保客户覆盖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所有发电类型,市场份额长期领先。然而,这种“背靠大树”的模式逐渐显露出双刃剑效应。
让人想不到的是,“电力系”股东占据半壁江山的永诚财险在早期的主业却是车险,2014年至2018年,其车险业务保费在总保费规模中的占比分别为70.08%、66.78%、66.01%、64.70%、54.22%,而车险业务持续亏损。这也直接影响了永诚财险的净利润表现,2014年至2016年,该公司净利润波动明显,分别为0.41亿元、1.85亿元、0.28亿元;2017年转为亏损,净利润为-0.16亿元;2018年亏损更是同比扩大16倍,至2.61亿元。
面对业绩下滑,公司果断掉转船头,许坚在出任永诚财险董事长后,即提出“3668”战略,要求摆脱依赖车险发展的经营模式,转向聚焦布局具有股东优势的电力能源等保险业务。
在永诚保险2024年上半年年报中这样表达:2018 年以来,永诚保险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推进改革转型,全面实施新战略。确如报告所言,近几年,永诚财险聚焦电力能源,车险业务比重总体呈下降态势。2019年至2023年,其车险业务保费在总保费规模中的占比分别为38.25%、34.86%、26.57%、26.72%、33.35%。
“电力系”股东为永诚保险的业务开展提供了便利。其曾在年报中坦言,基于由五大发电集团联合成立的股东背景以及公司多年在该行业业务领域的积累,成功承保各类发电企业,客户包括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等国内主要发电集团。趁着“电力系”股东的东风,公司业绩表现也有了显著改善。2019年至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1.49亿元、1.1亿元、0.93亿元、0.97亿元,连续5年实现盈利。
图表一:永诚保险2014年-2023年净利润(单位:亿元)
图源:永城保险历年财报
得益于大股东的给力,永诚保险连续5年实现盈利,顺风顺水的发展在2024年戛然而止,这一年,永诚保险遭遇了罕见的自然灾害和重大赔案的双重打击。一场名为“摩羯”的超强台风席卷中国东南沿海,成为永诚保险年度财报中的“头号杀手”。公司负责人坦言,这场自然灾害及同期个别重大赔案,直接导致赔付支出激增,成为净利润由盈转亏的核心诱因。
事实上,台风的影响早有预兆。2024年前三季度,永诚保险已因台风等自然灾害导致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16.35%骤降至193.5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亦下降2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净亏损达2.43亿元。四季度“摩羯”台风的叠加冲击,该公司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再次下降29.2个百分点和28.2个百分点。最终将全年亏损推至5.5亿元的历史高位。
图表二:2024年三季度台风赔付金额
图源:永诚保险2024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尽管公司强调“经营基本面未受动摇”,但这场天灾暴露了其业务结构的脆弱性:作为以电力能源保险为主业的险企,永诚保险承保的发电资产多分布于沿海地区,自然灾害风险敞口集中,而再保险分保机制或未充分对冲此类系统性风险。
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将全部的宝都押在了电力能源,而相应的防御机制却未跟上,栽跟头在所难免。
股东“断奶”与转型“纠结”
如果说天灾是导火索,那么永诚保险近年来即将面临的“断奶”风险,或许是未来更大的隐患。如今,多家“电力系”股东正在接连寻求退出,一波又一波的股权转让使公司内部暗流涌动。
2021年9月,大唐资本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永诚财险股份,占总股本的7.6%;2022年12月,华电资本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平台挂牌出售永诚财险股份,占总股本的7.6%;2023年7月,南网资本在广东联合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永诚财险3.28%股权;同年9月,国家电投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永诚财险股份,占总股本的6.57%;2024年4月,华电资本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持有的永诚财险7.6%股权。
图源:永诚保险2024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2023年以来,南方电网、大唐资本等多家电力系股东相继挂牌转让合计25.05%股权,虽被解释为“央企回归主业”,但市场担忧其核心资源流失。
“作为电力系险企,永诚保险最重要的优势就是股东优势,基于股东资源来拓展电力保险业务,因此随着股东的退出,势必也会影响到这部分业务的发展。”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分析道。
作为电力系险企,目前电力大股东的离意,着实让这家公司陷入尴尬,但永诚保险在未来还要继续重押电力赛道,公司在2024年四季度启动了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方案,计划围绕电力能源业务进行转型,这一策略看似矛盾——既需应对股东退出的潜在风险,又试图进一步挖掘电力产业链价值。
换帅能否破局?
2024年投资收益的不理想也使永城保险更加雪上加霜。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2024年永诚保险的投资收益表现并不理想。其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09%,投资收益率仅为1.37%。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作为对比,同期头部险企投资收益率普遍在4%-5%区间。
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市场波动加剧,永诚保险的投资组合未能有效抵御风险,导致投资收益大幅下降。此外,公司在资产配置方面可能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未能充分利用市场机会获取更高的收益。低效的投资管理进一步放大了承保亏损的冲击。
投资短板让收益率跑输行业,面对困局,永诚保险在2024年四季度启动全面改革,试图从人事等维度破局。
首要是领导班子“大换血”,2024年8月,华能集团背景的魏仲乾接任董事长,职业经理人孙增产升任总裁,结束了长达8年的总裁职位空缺。魏仲乾的财务背景与孙增产的保险一线经验组合,被寄望于强化风控与市场化转型。
永诚保险在2024年的亏损,是一场天灾引发的“黑天鹅”,更是长期战略偏航的“灰犀牛”。当“电力护城河”逐渐变为“孤岛”,其改革之路不仅需要刮骨疗伤的勇气,更需在坚守专业性与拓展多元化之间找到微妙平衡。新任管理层能否带领这家老牌险企穿越周期,2025年的表现将成为关键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