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公司密集“甩包袱”,招联、蚂蚁起拍价低至1折以下

商讯社 2025-02-21 14:26:08

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告别传统的“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向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和运营管理,提升获客、风控等自营能力。

来源 | 经理人融媒体中心

作者 | 南岂珵

2025年初至今,锦程消费金融在阿里拍卖平台密集发布超2000余条个人抵押债权转让信息,简单梳理可见,债券多以房产为抵押,转让价格打折的不在少数,部分转让价格折扣甚至低至本息的0.5折。

这一大规模资产处置动作引发市场对其资产质量与经营风险的关注。

事实上,甩卖的不仅仅是锦程消费金融,2025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都在加速出清不良债权。

银登中心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已有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7家消费金融公司开启了2025年不良贷款转让,其中招联消费金融更是一次性发布5期转让计划。

在宏观经济波动、利率下行、监管趋严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消费金融公司业绩普遍下滑,为求增长消费金融公司客群下沉性、“卷”利率,但同时弱风控也带来不良率的攀升。

如今,大规模转让不良资产,亦是消费金融公司们的“自救”,只不过在规模骤增,价格一降再降的情况下,市场对于不良资产质量的评估谨慎且低预期,消费金融公司凭此难言度过“至暗时刻”。

加速出手不良包袱

伴随不良资产规模大幅增长,挂牌转让“甩包袱”已渐成消费金融公司不良处置的普遍趋势。

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数量812单,未偿本金成交规模1482.5亿元,未偿本息成交规模2258.6亿元。其中,消费金融公司未偿本金成交规模271.2亿元,未偿本息成交规模414.4亿元,不良贷款转让成交规模同比明显增长。

而2025年伊始,蚂蚁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集中赶着挂牌转让不良贷款。

个人不良贷款转让最多的是招联消费金融。

2月12日,招联消费金融一次性发布5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公告,累计未偿本息总额超过38亿元,涉及借款人约20万户,加权平均逾期天数均在1100天以上。

成立以来,招联消费金融以背后股东的巨量客户群为基础,同时通过线上第三方助贷平台下沉引流展业,其实现快速扩张且跻身消费金融行业排头兵的位置,而这也埋下了不良贷款滋生的“种子”。

随着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线上引流而来的部分客户偿债债务压力加大,招联消费金融可见的承压——截至2023年末,招联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23个百分点至2.45%。

资产规模超2700亿元的蚂蚁消费金融,也在不断为不良贷款寻找“买家”。

2月5日,蚂蚁消费金融发布了2025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公告,涉及3.94万名借款人的5.81亿元未偿本息总额,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达到383.87亿元。

而在2024年,类似的不良贷款转让蚂蚁消费金融还转让了4期,其中2024年9月和8月分别转让未偿本息5.9亿元和5.88亿元的不良贷款,涉及近20万名借款人。

除此之外,兴业消费金融在2月7日连续发布1-2期的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未偿本息总额分别为1.02亿元和1.05亿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为421天、430天;捷信消费金融和中信消费金融也分别挂牌两期不良个贷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分别约为10.97亿元、1亿元。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和湖北消费金融则分别发布了年内第1期不良贷款转让,两项资产包都长时间逾期。其中,湖北消费金融不良贷款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2.4亿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超5年;南银法巴消费金融不良贷款资产包为原苏宁消金存量贷款,未偿本息总额高达30.69亿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达2306天。

需从源头提升资产质量

除了高频、量大外,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资产批量转让还呈现出低价的特征,即批量转让的折扣率普遍较低且有下降的趋势,整体折扣率处于2%~15%区间,更有折扣率低至1%以下。

以上述提到的部分消费金融公司转让的不良资产为例:

招联消金发布的2025年第1-5期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公开竞价的起始价分别为4050万元、360万元、318万元、2262万元、5486万元,相当于原价的0.3折。

兴业消费金融两期不良贷款转让项目公开竞价的起始价分别为457万元、539万元,相当于原价的0.4折、0.5折。

蚂蚁消费金融5.81亿元的不良贷款转让项目以起始价5020万竞价转让,约等于0.86折;南银法巴消费金融30.69亿元的不良贷款转让,起拍价为3114万元,约为0.1折。

梳理不难发现,消费金融不良贷款转让的定价与资产包整体价格、贷款业务基本属性等因素具有相关关系,例如逾期时间越长、件均越大,回收的可能性越低,资产定价自然更低。

不过,一折以下的常态,还是反映了市场对于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的谨慎评估和低预期,毕竟伴随不良资产规模大幅增长,行业里稀缺的早已不是货源,贷款质量相较于消费金融更优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规模也不在少数。

当然,在目前整体不良贷款处置手段仍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银登中心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为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处置提供了新的手段,短期内确是消费金融公司更高效率剥离不良资产,减轻经营压力的“救急药”。

但是,“救急药”非“长效药”。

观察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资产质量情况,2024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中有超半数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甚至还有公司发生亏损,虽说利润承压与拨备计提力度、贷款投放规模收缩等因素有关,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消费金融公司整体资产质量承压。

若再从商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情况来看,2024年半年报披露信用卡不良率数据的上市银行中,大部分2024年6月末信用卡不良率较2023年末同比提升,最高增幅超过1个百分点,整体个人消费贷款质量承压。

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客户相较于商业银行信用卡客户更为下沉,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贷款质量或将面临更大的管控压力。

那么根本之法是什么?

或许还是需要消费金融公司从源头提升资产质量,告别传统的“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粗放经营模式,转向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和运营管理,提升自主获客、自主风控等能力。

1 阅读:493
评论列表
  • 峰味 11
    2025-02-22 00:32

    我的都2000天了,没钱还

  • 2025-02-21 23:51

    资本还是资本烂了也不会给百姓一口粥

  • 2025-02-22 10:42

    他们的钱大部分不是银行的[滑稽笑],甩给谁呢!低息拿出来高息赚差价!最终水埋单呢[滑稽笑]

    道友请留步吾乃龙之国第一喷神 回复:
    [得瑟]放催一手抓的,都是自己开的公司,左手放右手催,左手转右手拍。
  • 2025-02-21 21:40

    放高利贷哪个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