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一种“播种挂表”很是奇特:把它的导线插头一端插入花盆的土里,另一端插入花卉的株茎或果实里,便起动走时,因为一个插头是铜的,另一个是锌的,利用这两种金属电子差作用便可产生生物电流。
其实,许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均能发电。苏联土壤专家发现,水稻田就是巨大的自然发电站,在这个“发电站”里。稻秆起着闭合电路的导线作用,它泡在阳性电解质里,即含少量盐份的水中;而稻根则相反,是插在阴电位土中。
实验证明,在尚未注水的稻田里铺设一段电极,将另一端埋入地下。待放水插秧后,将两个电极连接,结果导线上有电流通过。而且这种电流一天天加大。其原因是,种苗进行光合作用,不但能把水分解为氢和氧,还能把氢分解为带正电和负电的粒子。有趣的是这种电流还与水稻生态、环境及气象有关,如雷雨前的电流强度高于日常数倍至数十倍。专家们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如能得到推广应用,不但使数千年的水稻栽培发生划时代的变化,还能取用电能预报气候。
科学家们正在揭开生物电的奥秘。日本东京文学女子大学岛山教授认为,含羞草的叶开闭动作就是靠叶柄组织传导兴奋电流指挥的。早稻田大学理工系研制了“生物电流测感器”。使用这种测感器可以将生物电转变为声音,从而听到含羞草、榕树等遇到外界刺激时发出的哀鸣,用以预报雷电、火山爆发、地震等发生的前兆。
说起动物“发电”也会使人吃惊。如太平洋热带海区有一种软骨鱼叫电鳐,它的头胸部、腹面两侧各有一个肾脏形、蜂窝状的“发电器”。当电鳐受到刺激或兴奋时,每秒钟能放电150次,电压高达70~200伏特。还有南美洲电鳗,放电高达800多伏……别说周围的鱼虾会被击毙,甚至能把渔民击昏。
许多动物的“用电”本领,也使人感叹。蝾螈等两栖动物的断肢残端电流竟能点亮一只手电筒灯泡。非洲梭子鱼的电器官极灵敏,即使水箱上面放一把梳过头发的梳子。它也能立即作出反应;而我们都只能根据鹅绒、纸屑等是否吸附,来断定梳子是否带电。
联邦德国科学家发现,非洲内河的象鼻鱼能迅速、有效地检测水质污染。只要水中含有极微量的毒素或重金属,象鼻鱼都会显出烦躁不安,同时,它的电器官发生的生物电脉冲速率也会发生变化。科学家通过象鼻鱼的电脉冲速率变化测出污染程度,日本最近发明一种生物电预测污染与气象的方法。该法是以探针电极接收鲤鱼、金鱼等呼吸时发出的微弱电流,再由电信号显示并用电脑识别,以判断水域的污染和气象的变化。据称检测率达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