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00名越军伪装成解放军,企图偷袭,师长:全部放行!

斋小晗评文化 2024-10-04 12:43:15

上世纪70年代末,中越边境紧张起来。

那时候,世界局势很乱,中国和越南的关系也越来越差。

在这样的背景下,127师这一支部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它的历史很长。

最早可以追溯到叶挺独立团,参加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来成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带领这支部队的是张万年。

1968年,我国支援越南抗美时,张万年就去过越南学习打仗的本领。

越南的地形,天气,越南军队怎么在丛林里打仗,野外怎么生存,怎么保护自己,后勤怎么保障,他都懂。

他甚至认识很多越南的军官。

1979年,中越边境要打仗了。

因为张万年懂得多,经验丰富,就派他去指挥。

可是越南人也知道,127师和张万年很厉害。

在战场上,到处都能看到“打垮一二七,活捉张万年”这样的标语。

偷袭,使诈,正面进攻。

一系列操作下来,越军不但损失惨重,连张万年一个人影都没见着。

一支300人的队伍

1979年初,127师向越军发起进攻,比预期更快地完成了任务。

3月5日,中国宣布从越南撤军时,各支解放军部队开始有序撤离。

越军看到了机会,认为在撤退的混乱中偷袭张万年。

于是,紧随其后,试图寻找可乘之机。

然而,127师的撤退,并不像越军想象的那样混乱。

相反,这是一次有序、有准备的行动。

越军的追击,屡屡落入127师精心设下的伏击圈。

每次以为可以得手时,却总是扑了个空,反倒遭到了127师的迎头痛击。

这种情况反复发生,越军损失不断加重。

他们既没有达成目标,又折损了大量兵力。

但越军,似乎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仍在绞尽脑汁地想着新的办法。

3月8日晚,禄平县城东北的班坑村附近,出现了一支300人的队伍。

他们穿着解放军的军服,嘴里哼着中文歌曲,领头的还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

乍一看,很难分辨出有什么不对劲。

其实,这是越军精心策划的一次行动。

他们的目标是127师。

越军的计划是,让338师462团的一部分人换上解放军军服,从127师的后方发动突袭,一举拿下指挥部。

为了这个计划,越军下了不少功夫。

他们不仅准备了各种角色的服装,包括解放军官兵、民兵、向导等,连水壶、腰带这样的小细节都做到了以假乱真。

他们希望能借此混淆视听,趁机靠近127师的指挥部。

然而,他们的对手是经验丰富的张万年将军。

早在1968年,中国援越抗美时期,张万年就曾到越南学习战争经验。

他对越南的地形、气候、越军的战术了如指掌。

对于这种伪装渗透的把戏,张万年早有防备。

一到中越边境,张万年就制定了严格的敌我识别制度。

他命令127师各级,如果有人要离开防区,必须提前通报友邻队伍,办理相关手续后才能通行。

这个看似简单的规定,却为识别敌我提供了有力保障。

毙敌军两百多人

79团3营8连的战士们,警惕地守在岗位上。

忽然,一阵细微的脚步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老兵皱起了眉头。

按理说,友军调动应该会提前通知,可是他们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他朝身边的战友使了个眼色,那人会意地点点头,悄悄隐入了夜色中。

指挥部里,张万年将军正在研究地图。

突然,一个上气不接下气的通讯兵冲了进来,带来了8连发现可疑部队的消息。

张将军的眉头瞬间紧锁。

“越军......”,他低声道,仿佛看穿了敌人的意图。

夜色如墨,班坑村附近的树林里静得可怕。

张万年将军,站在临时指挥所里。

他的手指轻轻点在那个标注着敌军位置的红点上,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按兵不动,让他们再靠近些。”

话音刚落,通讯兵就快速地传达了命令。

前线的战士们屏息凝神,藏在灌木丛中,手里紧握着武器。

不多时,一阵细微的沙沙声传来。

越军的身影逐渐在月光下显现。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显然以为自己的行动天衣无缝。

越军越走越近,已经进入了我军的射程。

战士们的手指搭在扳机上,连呼吸声都变得微不可闻。

“打!”

随着一声令下,密集的枪声划破了夜的寂静。

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打得越军措手不及。

惨叫声、呼喊声此起彼伏。

原本整齐的队伍,瞬间变得混乱不堪。

战斗持续了整夜。

越军不甘心就此失败,多次借着夜色掩护试图突围。

但每一次,他们都被我军的火力压制了回去。

黎明时分,枪声渐渐稀疏。

张将军拿起话筒:“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下武器投降吧,我们保证优待俘虏。”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零星的枪声。

张将军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惋惜。

他知道,这场战斗还远没有结束。

晨曦微露,天际泛起鱼肚白。

话音刚落,远处的炮兵阵地就开始忙碌起来。

士兵们熟练地装填炮弹,校准炮口。

随着一声令下,第一发炮弹呼啸着飞向天际。

“轰!”

巨大的爆炸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浓烟从两处敌人藏身的地方升起,灰黑的烟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刺眼。

炮击持续了约莫半小时。

“机枪手,准备!”

随即,机枪的扫射声响彻云霄。

一个小时后,战斗结束了。

三个连的战士们小心翼翼地推进,清理战场。

共击毙敌军两百多人,剩下的不知去向。

一连串的爆炸声

三天后,3月11日,127师接到了撤军的命令。

列车缓缓启动,载着疲惫的战士驶向祖国。

张将军坐在车厢里,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陷入了沉思。

这场战争,究竟带来了什么?

又失去了什么?

这些问题,或许只有历史才能给出答案。

奇穷河静静流淌,河南岸,越军的营地里一片忙碌,他们正在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张万年将军站在指挥所的高处,望着远处的河岸。

他的目光坚定,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打了这么久,该向他们告个别了。”

身旁的参谋员会意地点点头,转身去传达命令。

很快,炮兵阵地就忙碌起来。

炮手们熟练地装填炮弹,校准炮口,每个动作都透着一股沉稳的力量。

“准备!”

张将军沉声下令。

随着一声令下,数十门大炮同时开火。

“轰!轰!轰!”

一连串的爆炸声响彻云霄。

烟尘腾起,遮蔽了半边天空。

越军营地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惊慌失措。

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现在,127师打了五仗,全都取得了胜利。

共击毙俘虏越军2125人,成绩斐然。

但在这些数字背后,是多少生命的逝去?

是多少家庭的破碎?

炮击持续了约莫半小时,当最后一发炮弹落地时,对岸已是一片狼藉。

几天后,127师踏上了归途。

往后的岁月里,他辗转武汉、广州、济南,担任各大军区的司令员。

再后来,他成为了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1993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站在了军队的最高领导层。

但每当夜深人静,他的思绪总会回到那个清晨,回到奇穷河畔。

那里的硝烟,那里的枪炮声,那里年轻战士们的面庞,都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记忆里。

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

0 阅读:0

斋小晗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