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原来是这样来的?张宏森如是说

曾狄影画 2017-07-22 10:32:28

2013年,韩三平董事长说,再拍第三部《建军大业》吧。我开玩笑说,你真拍我跟你急!玩笑中渗透出《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拍摄过程中的筚路蓝缕!真难呐,面对历史,面对现实,关键还有面对艺术,面对观众。

其实没过几天,我又找到三平导演说,把于冬拉上,还得拍第三部“大业”,当然还要有黄建新导演。倒是三平问我,行吗?我说,很行。他说,为什么?我说,因为是韩三平、黄建新、于冬的组合,还因为,2009年我在UME影城看到《建国大业》观众排长队买晚上十点的电影票时我哭了。三平说,行是行,就是我和黄建新比几年前老了。我又一次开玩笑:老不老是组织定的,组织上认为你不老!

于冬找来了香港导演刘伟强。他说,我行吗?我说,行就一个字。伟强说,怎么拍?我说,超越前两部,跳出碎片化拼接,get到一个牛光闪闪的叙述吧。刘伟强说,那,我得先找枪和炮,找到符合事实又好看的枪炮,否则我不会叙述。我说,去找吧,我们负责通关运入内地。

刘伟强导演去看了《勇士》的现场,吞吞吐吐说,我的场面比这要大很多……说这话时他犹豫不决。哈,别的都怕,就怕不大。大了也怕,怕大而不当,还怕大而庸常。于是,在王左基地的《勇士》现场,我说了一句话:支持你能拍多大拍多大,但大的背后要背上两个字:智慧。又大又智还不能若愚,电影的要求就是要把聪明挂在脸上。说完这些,对于刘伟强,就根本不用和他谈蒙太奇了,没几个人能说过他这个。刘烨在电影中出演毛泽东

建新导演担心剧本,讨论中说,虽然还要面对浩瀚史料,还要从史料中披荊斩棘,但剧本要求我们的就是叙述、叙述、叙述!打破前两部的碎片组合,让故事的流淌一气呵成,保全电影的完整时态,让电影更像电影。忘了谁说的,这个题材是不可能一泄千里的,我们的回答是:静水死澜,是因为我们的智慧没有搅动力和驱动力,慷慨解囊拿出我们仅有的那点智慧吧,让故事滔天巨浪、一泄千里。有这样的叙述,看谁挡得住!

于是,走进影院时,你会看到影片拍得很大——大气,大聪明,大胆。这样的大,没有一个人会逆反拒绝。许多天以后,人们会把这种“大”起码命名为电影的工业革命吧。

最难在初剪。去工作室看剪辑版已经是多少个版本以后了。我说,再剪吧,消灭一切陈词滥调和拖泥带水,包括那些多余的“政治正确”。理由是,艺术的完美呈现才是电影的政治正确,一个不够精致、不尊艺术的政治正确,对于电影来说才是最最不正确的,要给“主旋律”电影正名,正到这样的修辞评价:主旋律在交响中可以是快板,可以是慢板,当然也可以是狂板。

好的主旋律是让人难忘的,类似《阿甘正传》《勇敢的心》,还有《一次别离》《入殓师》吧。我们轻装上阵,卸载概念,以电影的生动灵性为手段,剪!说一个剪字我心狠嘴硬心畅快,伟强却是一脸官司抑郁症。定下之后,我们悲欣交集吃了一顿涮羊肉,于冬负责记账或买单。

后来,人们说到了电影中的“小鲜肉”。我知道他们为了拍这部电影不要高报酬,自觉投入,刻苦钻研。我想现在说句公道话,他们不是媒体命名的小鲜肉,是中国电影亟需的青年演员。一个没有青年的事业是没有前途的事业,中国电影不可能不给青年人留出上位空间。他们,或他们经纪人的种种不懂事都是暂时的、可校正的,可他们玉树临风、白衣胜雪的身影是中国电影需要的。岁月更迭,无论对他们怎么不满,他们必然接了我们的班,这无法回避。

0 阅读:0

曾狄影画

简介: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