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的另一面(3):精明无畏又可怜可气的叶名琛

傲芙聊宇宙 2024-12-30 03:04:49

额尔金到中国来前几年,英方与广东地方政府已经围绕入城,前前后后纠缠了十多年。英方的主帅是Sir John Bowring,翻译为约翰·包令(或宝宁),中国主帅叫叶名琛。这两个人,在各自国家都是青年才俊,国宝级人才。

约翰·包令据说懂200多种语言,能熟练使用100多种。他与大名鼎鼎的哲学家边沁是好朋友,边沁去世后,还担任边沁的遗嘱执行人。

叶名琛则是道咸政坛新星,青年登科,39岁就成为省级大员,45岁就省为部级干部,担任两广总督,可谓宦途得意,前途无量。要不是赶上的时代不好,飞黄腾达就在眼前。

叶名琛

可惜,时代生错了,再怎么精明都不行。有时候,精明还会反被精明误。

叶名琛怎么对付外国人呢?充分利用他的精明,好说好道,就是不办事。你们外国人不是要求入城、修约嘛,我叶名琛就用“三板斧”应对:以最快速度答复你们的照会,温柔地拒绝你们的要求,以公务繁忙为由回绝与你们会晤。反正,就是不让你们得逞。

到1856年,包令被叶名琛的“拖”字诀拖烦了,决定文的不行来武的,开始率军攻击广州。但是,叶名琛也不是吃素的,上任两广总督几年,把广东的太平军都一个个消灭了,还怕你小股英军?

1854-1855年,叶名琛在广东镇压暴动,屡建奇功。其实,有些人与太平军没关系,叶名琛为了防止星星之火燎原,下令大肆屠戮。容闳说,叶名琛一个夏天杀了7.5万人。

容闳的住所离刑场不远,有一天突发奇想去看看,结果是流血成渠,尸横遍地。时值盛夏,由于尸体来不及掩埋,刑场四周两千码以内,空气恶劣如毒雾。

一个亲见的英国人现场目击四分钟,看到63颗人头落地:“场面很恐怖,断手断脚断头的躯体,几十具布满整个刑场,无头躯体之间散落许多剥掉皮的肉块。”(裴士锋《天国之秋》)

对于同胞,叶名琛真是一点不心软。不知道两年后几千广东人宁愿加入额尔金军队,北上攻打京津,是否与叶名琛这场屠戮有关。

可是,对于英国人,叶名琛失算了。他不清楚,入城修约两事拖了若干年后,决定动武的不仅仅是包令。英国政府意识到不能和平解决,已经派遣额尔金率1700士兵武力支援,实在不行就直接对清政府开战。为此,他们不惜拉上法国,又邀请俄国和美国代表助阵。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叶名琛自以为得到的密报,竟然与事实相反。他误以为额尔金又是来谈判,甚至是求和的。他给咸丰皇帝的奏报是:“英夷现已求和,计日准可通商。”

堂堂两广总督,清政府对外第一线最高指挥官,竟然连对方来干什么都不知道,真不知道精明还是不精明。

你说他不精明?他在官场如鱼得水,镇压暴动屡建奇功;你说他精明?他连英国人想干什么都搞不清楚。当然,搞不清外人来干嘛的不光他一个,整个清政府都不知道外人到底来干嘛。多数情况下,清政府前线指挥官甚至连对方主帅是谁都不清楚,几次将英方翻译当成对方最高领导人。

叶名琛分析情报又占卜后,铁定认为英国人不敢动武,也不做任何迎战准备。即使英军炮弹落到总督府,他还一脸镇静地说,过几天就没事了。

1858年1月4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都一周了,叶名琛还在忙着见客,好像什么事没发生一样。他又占卜说,只要挺过5天,英军会自动撤退。

第二天,叶名琛被俘虏。这一年,他49岁,还处在仕途的黄金年龄。

叶名琛被俘,维基

两天后,咸丰皇帝得到广州陷落的消息大吃一惊!叶名琛不是说英国人是来求和的吗?不是说他几次都打败了英军吗?英方翻译巴夏礼进入两广总督府,查看了叶名琛的公文,发现他不但没有向上传达英军请求,而且还多次欺骗皇帝说打了胜仗。

叶名琛被俘后,上了英舰“无畏号”。他以为会把他带到英国女王那里,所以准备见了女王理论一番。

英军给叶名琛的待遇似乎还不错,允许他带点自己喜欢的食物,以及伺候自己的佣人。抵达印度加尔各答后,据说叶名琛仍然关心时事,每天早晨要人给他读报听。

1859年春天,当他知道觐见英国女王无望后,决定绝食。八天后(4月9日),死于囚所,终年52岁。另有人说,叶名琛是在自备粮食吃完后绝食而死的。

叶名琛是死了,他给大清制造的难题,却让咸丰皇帝吃尽苦头。

1958年春天北方海港解冻后,额尔金带着英法联军离开广州,北上找咸丰算账去了。

0 阅读:11

傲芙聊宇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