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竞争激烈且格局多变。比亚迪凭借多款爆款车型的强劲表现,连续两年稳坐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宝座。奇瑞则受益于出口量的大幅增长,成功超越丰田,首次跻身市场前三。在这一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强势崛起,小米、东风奕派、零跑、银河等20个品牌销量实现翻倍式暴涨,其中小米年度销量超13.9万辆,成为车市的新晋超级黑马。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的合资巨头如大众、丰田、本田等37个品牌,销量均出现了同比下滑。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度中国乘用车批发销量(涵盖国内与出口)达2719万辆,同比增长6.3%。其中,新能源车年度批发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达到1223万辆,同比增长38%,渗透率达45%,相比去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迅速崛起,成为市场头部的绝对主力,年度批发份额突破65%,较2023年增长了9个百分点,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持续占据领先地位,而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则在不断萎缩。具体来看:
乘用车品牌TOP50
-TOP50中国乘用车品牌批发销量达2554.9万辆,同比增长7.5%,占总批发量的94%。其中,新能源车品牌有16个上榜,累计批发量为820万辆,占总批发销量的30%,这表明新能源车市场虽已取得显著增长,但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比亚迪2024年批发销量超406万辆,同比大涨41%,连续两年超越大众,稳坐年度中国乘用车品牌榜冠军之位。小米汽车成为2024年的新晋超级黑马。理想、问界等品牌批发销量同比大涨,问界、银河、启源和零跑更是实现销量翻倍暴涨。而特斯拉、埃安等品牌批发销量同比下滑,哪吒品牌销量同比大降31%,曾为新势力榜第一的它,如今面临裁员、欠薪等问题,虽有传言称新融资已到位并复工复产,但未来能否扭转局势还有待观察。
-燃油车自主品牌中,奇瑞、吉利等品牌批发销量大涨,奇瑞销量同比大涨34%,超越丰田进入前三。江淮、北汽排在40名外,但销量同比实现翻倍暴涨,江淮的增长主要得益于X8 PLUS和A5 PLUS销量的提升。合资品牌仅占12席,比2023年减少3席,批发销量为783万辆,同比减少8.9%,占总销量的29%。在这些合资品牌中,除林肯和起亚批发销量同比分别大涨69.3%和48.3%外,其他10个品牌均出现下滑,别克、福特等品牌降幅超20%,别克更是因威朗、GL8等主力车型销量大幅下滑,整体批发销量同比大降47%。在TOP50中,哪吒、北京汽车等四个品牌年销量未过10万辆,若继续停滞不前,在2025年的激烈竞争中恐将被淘汰,而未上榜的品牌,更是面临生死考验。

新能源品牌TOP50
-TOP50中国新能源车品牌批发销量达1166万辆,同比大涨超40%,占总销量的43%,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与2023年相比,榜单变化巨大,比亚迪、特斯拉稳居冠亚季军,曾位列第三的埃安销量同比大降25%,跌至第六。
-零跑、银河等品牌销量翻倍暴涨,跻身榜单前十,而名爵、大众等2023年位居前十的品牌则跌出前十,名爵销量同比大降67%,排名落至第31。在TOP50中,有37个品牌销量同比上涨,除零跑等四个品牌外,领克、启源等品牌批发销量也同比翻倍暴涨,捷途、ICAR等品牌更是实现超10倍暴涨。小米和东风奕派成为2024年新晋黑马,小米跻身榜单前20,奕派位居第40。捷途品牌的暴涨得益于山海T2等新车的热卖,星途品牌的增长则归功于星纪元ET和瑶光C - DM车型,ICAR品牌因ICAR 03及V23的上市,销量得以攀升。不过,也有13个品牌销量同比下滑,名爵、欧拉等品牌降幅超30%,名爵受欧盟关税影响,出口量下降,销量同比降幅超66%。在TOP50中,年销量超10万的品牌有23个,包括哈弗在内超一半品牌年销量未过10万辆,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 燃油车品牌TOP50
- TOP50中国燃油车品牌批发销量达1506万辆,同比下滑9.8%,占总销量的55.4%。2024年,大众、丰田仍是燃油车市场销量冠亚军,奇瑞反超本田,成为新晋季军。榜单前十中,仅奇瑞和吉利销量同比增长,本田销量大降超27%,跌至第五,大众、日产等品牌销量同比下滑超10%。

- 燃油车品牌TOP50中,有37个品牌销量同比下滑,雪佛兰、凯翼等四大品牌销量腰斩,雪佛兰从2023年超21万的销量暴降86%至不到3万辆,尽管对克鲁泽等多款车型大幅降价促销,仍未能有效提升销量。相反,有13个品牌销量上涨,东风凭借锐骐6和锐骐7销量的提升首次上榜,江淮和睿蓝汽车销量同比翻倍暴涨,江淮旗下X8 PLUS和A5 PLUS、睿蓝旗下睿蓝X3 Pro功不可没。此外,林肯、起亚两大合资品牌因出口量大涨,销量同比分别实现超50%的增长。在TOP50中,有31个品牌销量过10万辆,比新能源车多8个品牌,虽然近一半燃油车品牌销量同比大降超20%,但总体销量仍高于新能源车。2024年,小米汽车凭借SU7的出色表现成为新晋黑马,而高合、威马、极越等品牌已在竞争中出局。展望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竞争无疑将更加白热化,谁能成为新的黑马,谁又会被市场淘汰,值得持续关注。

2023年将将300万,我以为后一年顶多涨到350万,没想到一下干到400万去了。破窗效应就是拦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