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靠着毛泽东写的那些著作,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么个科学概念,还初步归纳了毛泽东思想都有啥内涵、主要内容,以及它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在中国,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增强,中国人民、中国社会还有中国共产党自身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1940年5月3日,延安“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举行开学典礼的时候,王明做了个讲演,题目是“学习毛泽东”。在这篇讲演里,他提出了“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业和理论”这种说法。
报告里将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创举归为五个方面,即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国工农红军建设、革命军事战略战术的创造、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以及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创建。虽说这只是初步且不够全面的总结,但也算是对毛泽东思想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的阐释。
王明之前把这篇稿子拿给毛泽东看了。毛泽东特别谦虚,说最好别发表。可到最后,这篇文章还是在当年5月7日的《新中华报》,还有7月5日发行的《中国青年》第2卷第9期上发表了,在党内也引起了一些反响。
1941年3月的时候,张如心写了一篇《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张如心着重指出:毛泽东很擅长用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他还呼吁大家去读毛泽东的主要著作,去研究毛泽东同志是怎样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的环境当中的。
就在这篇文章里,张如心提出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种说法。
之后,张如心写了好多文章,积极地去宣传和介绍毛泽东,还有他的理论跟策略,还号召大家去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
邓拓可是党内大名鼎鼎的政论家。在庆祝建党二十一周年这么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刻,他刊登出这篇文章,肯定是好好考虑过的。
在文章里,邓拓用到了“毛泽东主义”这个说法,将毛泽东主义归纳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时理论和策略相统一、完整的体系。
邓拓表示,毛泽东思想方法最根本的特性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民族化、中国化,而且还从思想方法论、政治科学理论、军事科学理论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主义的内涵。
邓拓在这三个方面做了系统性的总结和阐释。
在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这块儿,邓拓引用了毛泽东《论新阶段》里的一句话:“要是离开中国革命的特点去用马克思主义,那就是抽象又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了。”这么一来,邓拓就把毛泽东的思想方法论归纳成:把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用到中国社会的具体环境里去。
邓拓觉得,毛泽东的政治科学理论是以《新民主主义论》为理论根基的。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大基本问题及其规律性,这完全符合中国革命的需求,是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一以贯之的完整的政治路线。
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能够发展成燎原之势,到长征途中的英明决策,再到提出抗日抗争的三大阶段,毛泽东的军事科学理论在实践里尽显光辉,多次挽救中国革命于危难时刻。
邓拓觉得,毛泽东的军事科学理论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这三部军事理论著作里得到了系统体现,并且创立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中军队组织形式和各类制度的建设原则。
邓拓在文章最后发出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得“深入学习并掌握毛泽东主义,切实灵活地把毛泽东主义的理论和策略运用到每个具体的一时一地的问题当中去”。
邓拓写的这篇文章理论基础扎实,论证也很严密,在党内同志里收获了不少好评。那邓拓在发表这篇文章之前,有没有先拿给毛泽东审阅,得到他的认可?
并且,从毛泽东后来对待“毛泽东主义”这个词的态度就能看出来。毛泽东他老人家坚决不赞同“毛泽东主义”这种提法,他觉得自己的思想还没到能称为主义的那个高度。
我觉得自己马列思想还没成熟,现在正是学习的时候,不是到处鼓吹的时候。要是鼓吹的话,也只能拿某些片段来鼓吹,可不能当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去鼓吹,毕竟我的体系还没成熟。
毛泽东个人谦虚地表态了,可这打消不了党内想要树立他的思想理论旗帜的热情。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二十多年了,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特别迫切地需要在理论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
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也是中国的共产主义。
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跟中国革命运动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才有的结果。
在王稼祥写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这篇文章里,“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是他提出来的。这可是他和毛泽东一起商量过的,而且这篇文章在发表之前,也让毛泽东批阅过。
毛泽东在讨论这篇文章内容的时候,跟王稼祥提过,党的历史充满了斗争,坑洼不平的。可以联系世界的局势还有全中国的局势,挑几个重点问题来讲,要把总结经验教训当作文章的中心内容。
王稼祥写这篇文章之前,就这些事儿跟毛泽东深入探讨过好多次。毛泽东还提议王稼祥,把他俩之前交流过的这些想法都写进这篇文章里。
文章写好定下来之后,王稼祥就把文章拿给毛泽东看,让他审阅。毛泽东看了之后,文章的主要内容他没怎么大改。不过,对于文章里提到的“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主义”这种说法,毛泽东心里是有点保留意见的。
一开始,毛泽东连“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都不赞成。不过王稼祥,反复讲他的理由,特别坚持。最后,毛泽东就同意了“毛泽东思想”这个说法,可他坚决不同意提“毛泽东主义”这种说法。
毛泽东觉得,自己就是马克思和列宁的学生,怎么能跟他们并肩站在一起?马克思有马克思主义,列宁有列宁主义,所以他觉得不应该提“毛泽东主义”的。
毛泽东还讲,他没自己单独的“主义”,他信奉的“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所以,毛泽东对王稼祥讲,要是一定得在文章里提到他的名字,那就用“毛泽东思想”这个说法吧。
针对“主义”,主席认为不能轻易提及。但主席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提及“毛泽东思想”,主席觉得还是可以的。不过主席始终觉得,“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还没有成熟,这不是主席谦虚,事实本就如此。
王稼祥第一次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时候,可是经过毛泽东点头同意的。就因为这样,后来“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才能正式被写进党的文件里,这也算是给打了个基础。
在这篇文章里,王稼祥提到,毛泽东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作理论根基,把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中共二十二年的实践经验融合起来才形成的。
王稼祥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分析,这可不是简单的照着书本抄或者把理论照搬过来,它和教条主义、主观主义不一样,是“创造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主义”。
王稼祥讲过,毛泽东思想,那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跟中国革命运动实际经验相结合才产生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长达二十二年的历史进程里,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而弄出来的中国共产主义思想,这思想“是保证能引导中国民族走向解放,也能让中国共产主义走向胜利道路的”。
之后,党内别的领导和理论专家,有的写文章阐述,有的写书立说,从各个角度对毛泽东思想进行研究分析。就这样,“毛泽东思想”这个在中国共产党后来的历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政治和理论概念就确定下来了。
1945年的时候,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让它成了党的指导思想。就在这个时期,《毛泽东选集》出版了,这在党内将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和学习推到了一个新阶段。
【毛主席的态度】
毛泽东思想都成党的指导思想了,可毛泽东对这说法的态度一直特谨慎、特谦虚。他特别不想把毛泽东思想跟马列主义放一块儿并列起来,也不想把毛泽东思想给拔高成毛泽东主义。
那时候的知识分子,都经历过“五四”那个时期。他们对“主义”这个词,打心底里就有一种崇拜的感觉。好多人都觉得,只要一提“主义”,那可就老厉害了。所以,就有一部分人觉得“毛泽东思想”没有“毛泽东主义”听起来那么有派头,那么响亮。还有些人,认为“毛泽东思想”不能够把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里的理论贡献完全地展现出来。
1948年8月13日,华北大学校长、革命前辈吴玉章给周恩来发了个电报。他在电报里说,自己打算在华北大学成立典礼上提出“要学毛泽东主义”,还要把“毛泽东思想”改成“毛泽东主义”。他拿不准这么个说法合适不合适,就请总理跟主席和少奇同志商量商量,然后给个指示。
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马写信给吴玉章,斩钉截铁地再次表明:“那样讲很不合适。现在根本不存在什么毛泽东主义,所以不能提毛泽东主义。不是‘重点要学毛泽东主义’,而是一定要号召学生们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以及中国革命的经验。”
这里提到的“中国革命经验”,包含中国共产党人(其中也有毛泽东)按照马恩列斯理论写就的一些小册子,还有党中央各项规定路线和政策的文件。此外,有同志在刊物上把我的名字和马恩列斯排在一起,弄出个“马恩列斯毛”的说法,这是不对的。
你这种说法,还有后面那种说法,都不符合实际情况,不但没好处,还有坏处,必须坚决抵制这种说法。
主席在信里再次表明,不能称“毛泽东主义”,也不能将其与马列主义并列。
草稿里写着“这证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无敌力量”,主席特地把这句话里的“毛泽东思想”这个词给删掉了。还有,草稿里有“毛泽东思想使中国人民充满着无限胜利的信心”这么一句,主席又把它改成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同志使中国人民充满着无限胜利的信心”。
他批改草稿的时候,还专门给邓拓写了个批示。批示是这么说的:“这个文件我看过了,可以就照这样写。‘毛泽东思想’这个名词,不要跟马列主义一块提,在宣传的时候,能不用这个名词就尽量不用。”
主席这么看重这些提法的差异,是由于他一直都处在极为审慎的自我审视状态里,这也体现了他本人对“毛泽东的思想”宣传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