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天安门广场那边传来一声巨响,这声响意味着中国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老百姓们乐开了花,敲锣打鼓,鞭炮放得震天响。蒋介石呢,作为输了的那方,心里头再怎么不乐意,也明白大势所趋,没办法,只能急匆匆地跑到台湾省去,想找条活路。
蒋介石为了找机会再次打回来,直接带着六十万大军走了。这些士兵满脑子都是“打回大陆”的念头,结果全成了蒋介石野心的垫脚石。那时候在台湾,人权可真是个稀罕物,蒋介石这么做,真是让人心里哇凉哇凉的。
【逃亡的路上】
有人曾这样描述逃到台湾的人们,把他们大致分为两拨,一拨是“大佬型”,另一拨是“平民型”。前者说的是那些有钱有势的高官富商,他们带着金银财宝,四处疏通关系,把逃跑整得跟春游似的悠闲;后者呢,就是那些普通的平民百姓,他们带着一家老小,眼巴巴地等着轮船,未来对他们来说就像是赌博,不知道会咋样。船上挤得要命,场面乱糟糟的,每个人都紧张得不行。
蒋介石逃跑那一路倒是挺舒坦,他早早就把大堆的金银财宝送到了台湾,那些重要的秘密文件也都安排得妥妥的。路上还有私人飞机用,不用跟其他人凑热闹。他的家人、仆人也都一起被安顿得好好的。
他压根儿没顾及到其他人的心情。蒋介石要把家搬到台湾,这可害苦了老百姓。不光是留在大陆的人,就连台湾当地的百姓也是满腹牢骚。说白了,就是“国家兴盛,百姓受累;国家衰败,百姓遭殃”。在那个政治不稳定的年月,老百姓的性命都捏在这些当官的手里。
另外,还有那些被抓来当兵的人,他们也被硬拉到台湾。就算有人已经交了退伍报告,蒋介石也不让他们走,因为他觉得这些士兵是他以后反击的重要力量。
但实际上,这些当兵的在军营里的日子苦得跟奴隶没啥两样,想回家没门儿,想为国家出力也没机会。他们就像没了魂儿的人,在路上漫无目的地晃荡着去台湾,这一走,就跟家里人彻底分开了,不知何时能再见。
根据统计数字,蒋介石带走了大约60万士兵,这里面大多数都是年轻小伙子,基本上都是还没结婚的单身汉。他们正值壮年,精力充沛,除了心里时常想着家乡,结婚生孩子这事儿也成了他们迫在眉睫需要面对的问题。
【军人的安置】
蒋介石为了让手下的士兵安心,曾多次保证会给他们各种头衔,比如“建国英雄”、“功勋战士”之类的,还一个劲儿地喊出“五年必夺大陆”的口号。他说,现在吃的这些苦都是成大事前必须经历的,以后肯定有机会打回大陆去。
那会儿,回家成了这些军人心里头最盼的事儿,他们玩命地训练,耐心地候着,就奔着蒋介石说的那个梦里的老家。蒋介石呢,也借着这势头,在台湾搞了些“誉村”,说是只有那些“荣誉国民”才有资格住。
日子一天天过去,士兵们慢慢觉得,蒋介石常说的那个“老家”真是远得没边。等了一年又一年,盼来的不是反攻的号令,反倒是一个接一个关于新中国的好事儿。至于那个“荣誉国民”的名头,台湾的老百姓压根儿就没买账。
全军上下情绪都蔫儿了,有的人甚至直接当了逃兵。训练也不上心了,一个个脾气还见长。这事儿很快就被蒋介石给盯上了,毕竟这些士兵都是他搞革命的老本儿,哪能不管不顾,更不能让他们这么乱来。
于是,蒋介石采取了严厉措施,直接出台了一条新规来管管这些当兵的。新规写明,只要还在当兵、还得训练,没到38岁的一律不能结婚。
这条规定让士兵们想要结婚安家的梦想破灭了,因此引发了更多的反对声音。士兵们的不满情绪日渐高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951年时,蒋介石的儿子同意了在军队里设立“休闲场所”和“特别休息室”的方案。
【成立“军中乐园”】
说白了,“军营里的放松地儿”或者“特别茶坊”,就是给士兵们放松心情用的,其实就是提供“特殊服务”。那边有一溜儿简单的小屋子,墙上贴满了年轻女子的照片,她们只有号码没有真名,买了票就能挑一个姑娘陪着。
那会儿,“军营里的快活地”成了士兵哥们的心头好。你知道不,那会儿一个月工资才七块钱,但乐园门票要十块。能去那地儿逍遥一把,就成了大伙儿使劲儿往前奔的盼头。人嘛,有了盼头,干啥都有劲儿,甭管这盼头在外人看来多不着调。
按照乐园的规矩,每人每天就一回玩乐的机会,时间还不能超过四十分钟。所以这些士兵就趁着这点时间,在那些军妓身上满足自己的欲望,有的军妓还因此落下了治不好的伤。而且啊,这些军妓还得受着军官士兵们没完没了的骚扰,什么礼义廉耻,他们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国军里,士兵和军妓的比例特别高,差不多是2500个士兵对应1个军妓。那些军妓每天得接待三四十个士兵,听起来都吓人。更不可思议的是,如果哪个军妓能接待超过五十个,居然还能得到额外的奖赏。更过分的是,那里还会定期搞比赛,专门表彰那些“服务”好的军妓。
这种离谱的事情发生后,国民党上面的大人物们竟然还挺高兴,这样既把士兵们的事儿给摆平了,又让财政上的难题轻松了不少,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这儿的姑娘们已不再被视为有血有肉的人,她们更像是被摆在明面上的商品。而那些底层的士兵,在那种暗无天日的环境中,许多人耗尽了生命。即便兵役期满,没有一技傍身的他们,在台湾那个充满剥削的地方也难以立足。很多人就这样,人权和自由被剥夺,一辈子都没能回到祖国,最终满怀遗憾地离世。
【悲凉的结局】
岁月会带走许多事情,蒋介石一辈子都没能再翻身,那些盼着命令的兵只能在台湾想办法过日子。虽说有些兵手头能攒下点钱,但他们心里还是一直想着老家。
除了少数士兵在某些方面混得还不错外,大部分人其实都吃不饱饭。台湾当局给他们建的所谓的誉村,说白了就是些条件很差的集体住的地方。而那个“荣誉国民”的名头,早就在贫民窟里没人提了。
根据一些数据记录,这些军人里头,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台湾安了家,有了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都是孤零零地走完了这一辈子,没能有个伴。要说最大的心愿没达成,那就是没能回到大陆。
蒋介石在台湾的管理手段少了些人情味,那些受了他那些不切实际标语影响,一生被耽误的士兵,简直就是这场政治斗争里的倒霉蛋。
蒋介石破坏的不仅仅是这60万人的前途,更是把60万个家庭的幸福给毁了,他说的那个“三民主义”简直就是个大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