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后,彭德怀主持军委工作,但不是军委副主席,很多人弄错了

云端逐梦星河 2025-04-26 10:17:01

“我就要陈赓,别人都不要!”彭德怀在准备从朝鲜战场撤回前,给总参谋部回了电。

那时候,彭德怀老觉得脑袋疼。去医院一检查,军医发现他头上冒出个小瘤子,是良性还是恶性,一时看不出来,但很有可能是坏的。

毛主席牵挂彭德怀的身体状况,马上就让他回国接受医治。

彭德怀和陈赓是在湘军的时候认识的,这么多年一起打仗,两人的感情特别深。因此,彭德怀对陈赓特别信任,啥事儿都放心交给他。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大战那会儿,彭德怀心里就琢磨着,要是能把陈赓调过来帮忙那该多好啊。

那时候,胡志明亲自挑选了陈赓,他正在越南带兵作战呢。

大家盼了好久,陈赓总算是到了朝鲜。不过他俩还没来得及多聊几句,转眼就到了要分手的时候。

彭德怀离开后,陈赓对洪学智讲道:“彭老总现在要回国担任军委常务副主席,管着军委的大小事务,这事儿大伙儿心里都有数了。周总理那边实在是太忙了,忙得团团转,非得把彭老总请回去帮忙不可。”

回国后,彭德怀确实在军委挑了大梁,忙了好一阵子。但到了1954年,军队体制有了新变动,他那时候并不是军委副主席,这事儿不少人给搞错了。

【彭总为何拒当总参谋长?】

红军那时候,彭德怀就已经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副主席了。

抗战那会儿,他担任了八路军的副头头;到了解放战争,他又变成了解放军的副总指挥。

新中国诞生那会儿,彭德怀担当了好几个大角色,他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副主席,还是西北军政委员会的一把手,同时也管着新疆军区,既是司令员也是政委。

朝鲜战争一开打,彭德怀立马站队毛主席,说咱们得去帮朝鲜。他讲:“去援朝,这事得做,就算打狠了,咱们解放战争也就晚赢几年。可要是让美国把朝鲜全占了,那以后麻烦可就大了。”

彭德怀大将军亲自上阵,他担任中国志愿军的头儿,跑到朝鲜去跟美国军队干架。

在抗美援朝那会儿,战场上的情况老在变,彭德怀大将军就多次悄悄地回到国内,跟上面汇报前方的战事。他还因此在京城里“搞出了大动静”。

那时候,周总理主持开了个军委的大会,跟大家一起商量怎么支持志愿军。

各个兵种和单位的头头们,都纷纷倒出了自家的苦水,同时拍胸脯保证,他们会拼尽全力给志愿军搭把手,只不过他们能出的力实在不大。

这事儿真棘手,那边也不顺,你们一天到晚都在忙活些啥?彭德怀一气之下摔了杯子,声音都带着哭腔,讲着前线志愿军碰到的那些大麻烦。

那些勇敢的志愿军战士,躲在冰冷刺骨的雪地里,又冷又饿,还得硬扛着美军的重型武器,比如飞机和大炮。美军开枪时都舒服地趴在暖和的毯子上,而志愿军呢,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里,只能赤脚追赶敌人。他们的脚被冻得发黑,稍微一碰,皮就掉了,露出里面的骨头。

彭德怀情绪高涨地说着:“吃的、穿的、还有菜,啥都不缺吗?志愿军的难处,跟红军长征那会儿有得一拼。咱国内就不能快点想想办法?”

彭德怀的一席言谈让大家都没了声响,足足有两分钟,屋里静悄悄的。这时,周总理开了口,巧妙地化解了场面的尴尬:“

后方的工作,我们确实没做好。得赶紧想办法改进,对前线同志遇到的实际难题,我们不太清楚,这说明我们沟通不到位,解释也不够清楚。”

然后,周总理就跟彭德怀详细说明了支援工作的具体情况。

彭德怀这才明白过来,咱们志愿军开销可不小,占了国家财政的大头,快六成了。各个单位都背着重担,压力山大啊。

毛主席听说彭德怀在军委会上发了大火,他懂彭德怀的心思,就说:“大将军一发火,把大伙儿都给震醒了,这也不是啥坏事。”

其实,毛主席和周总理对彭德怀都非常理解,很能体谅他的难处。

大家都清楚彭德怀的脾气,他是个刚正不阿,一点就着的人。他们也懂,彭德怀之所以会动怒,全都是因为心疼志愿军,还有抗美援朝这事儿。

因此,毛主席和周总理对彭德怀在会议上的“无理”行为并未深究,反而有意让他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

1952年,彭德怀在体检时被发现有肉瘤,得知消息后,毛主席很关心他,建议他回国接受治疗。

幸运的是,那颗只是普通的脂肪疙瘩,动了个小手术切掉后,就完全没事了。

五月份头上,彭德怀刚从医院出来,心里老惦记着前线的状况,立马就吵着要回朝鲜战场去。

毛主席邀请他到中南海去,安排他在那儿休息调养一阵。

说起来,彭德怀从朝鲜回来那会儿,就有风声说毛主席有意让他留在军委挑大梁,但这事吧,一直没定下来。

在7月份那次中央书记处扩大会上,周总理建议说,让彭德怀留在北京,他除了当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还暂时管总参谋长的事儿,也就是负责军委每天的工作。

以前啊,军委的那些日常琐事都是周恩来在打理,可他一个人要干的活儿实在太多了,根本忙不过来。

总指挥徐向前长期被重病困扰,心里头想帮周总理分点忧,但实在是身体不允许。

但是,彭德怀并没有马上答应要接替徐向前总参谋长的位置,还有周总理在军委的工作。

说起当中的缘由,彭德怀在他的日记里是这样记录的:“总参谋长这活儿,真的是太累了,我自己感觉干不下来。之前的总参谋长徐向前同志因为长期生病没法工作,粟裕同志(那时候是副总参谋长)也生了重病,聂荣臻同志的身体也被累垮了,有一次直接晕了过去。所以我就想,得找个身体倍儿棒的人来挑这个大梁,这样我也能卸下军职的担子。”

结果,彭德怀最终没有当上总参谋长,不过,他作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挑起了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担子。

1954年,新中国有了自己的头一部《宪法》,根据这个宪法,国家对军队和政治体制都动手整改了一番。

以前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没了,现在新搞了个国防委员会。

在九月份那个21号,第一届全国人大开会时,决定成立国防委员会跟国防部。

9月28号那天,彭德怀被选为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一员,还被特地安排来管军事委员会的平时工作。

这个新组建的军委会,主席是毛主席,它没设副主席的位置,军委会里头有彭德怀、朱德、林彪等12位成员。

9月29号那天,我被选为了国务院的副总理,同时还兼着国防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

说白了,彭德怀在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就当上了人民革命军委会的副主席。到了1952年,他又以这个身份挑起了军委会日常工作的担子。

1954年,军队经过重新整编后,彭德怀担任了中共中央军委的委员,还成了国务院的副总理以及国防部长,并且还是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

换句话说,1954年制度调整之后,彭德怀并没有出任过军委会的副主席职位。

【“我不需要这个牌牌,也不想当元帅”】

彭德怀这人,对名利看得很淡,他从来不把升官、发财,或是风光回老家这些事儿放在心上。

彭德怀对于担任国防部长这个职务,多次找毛主席表示推辞,但最终还是没能说服毛主席,只能遵从命令接受了这个安排。

要是彭德怀因为怕吃苦受累而不愿意当大官,那抗美援朝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他这人吧,性格特别平淡,就像白开水一样。但每当国家真遇到难关,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

1956年的时候,彭德怀大将军挑头开了个军委的大会,林彪、刘伯承、罗荣桓、徐向前、陈赓、聂荣臻这些军委的大佬们都到场了。

说到要给军委委员进行增减变动时,彭德怀说:“我呢,要么就只管国防部长这个位子,负责处理外面的那些事儿,军委的日常工作就不掺和了,找个别的军委委员来管。要么,我就专心搞军委的工作,国防部长这个头衔我就不要了。”

彭德怀话音刚落,其他的军委委员都没吭声,彭德怀心里清楚,自己想半“撤退”的念头是泡汤了。

1958年2月份,彭德怀在中央政治局的一次会上,又主动提出来,说想不再当国防部长这个职务了。

毛主席吩咐说:“这事儿现在就记下,以后就别再拿来说了。”

四个月后,中南海里头的中央政治局又聚到了一起开会。这次主要是商量两件事:一是周总理想继续干总理这活儿,合不合适;二是彭老总说不打算再当国防部部长了。

1959年3月快结束时,中央政治局开了个大会,彭德怀在那会上诚恳地说了,他想辞职不干了。他的意思是,想把身上的官儿都卸掉,找个地儿安安稳稳当农民去。

八个月时间一晃而过,彭德怀总算是达成了心愿,不再担任军职,但还是保留着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但是,彭德怀还是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说自己想辞掉现在所有的工作,踏踏实实回家种地。

毛主席在回信中说到,彭德怀年纪已经大了,不适合再干体力活,可以到农村或者工厂去做些调研。

说实话,要不是上头有要求,彭德怀根本就不想当这个元帅,连挂个衔都不乐意。

1955年刚开始准备授衔那会儿,彭德怀多次表态:“我其实不太在意那块牌子,感觉自己也配不上元帅的头衔。真要评的话,连个合适的‘将’位都不好说。但这事儿不是光关乎我个人,要是不评出几个元帅来,后面的人就很难按顺序评定了。”

跟阿尔巴尼亚的国防部长巴卢库碰头时,彭德怀直言不讳道:“我其实不太喜欢别人叫我元帅,这不过是打仗打出来的,还是学的别人的做法,我对肩膀上挂着的这两个牌子,说实话,不太感冒。”

【“我姓彭,但不是老总”】

彭德怀这人,从不装腔作势说自己多高尚,他是真心实意地喜欢这片土地。

住进吴家花园之后,他就变成了个“地道农民”,天天拿着铲子在院子里头“开荒”,甚至把不少花草都给拔了,全种上了庄稼。

景希珍这个警卫员记得,1960年有那么一个早上,他正睡得香呢,突然听到外面有动静。

景希珍半梦半醒间,随手抓了件外套就往屋外走,想看看是啥动静,结果一瞧,原来是彭德怀在那儿砍树呢。

景希珍满脸不解地问:“为啥要把这些树都砍掉呢?”

彭德怀在砍树的同时回应道:“那些花花草草,光好看不中用,还占了不少地儿。要是把它们都砍了,种上粮食,那该有多实在。”

景希珍愣在原地没挪窝,彭德怀抬眼对他说:“要是想干,那就赶紧动手;要是不想干,那就回去歇着,别在这儿挨冻。”

景希珍打趣着问:“咱们彭老总,这是要真刀真枪地干起农民活儿来啦?”

彭德怀认真地讲道:“只要手握锄头,吃喝就不愁。”

然后,他朝掌心啐了口痰,说道:“中国有五亿农民呢,不是说农民的事情都很重要吗?”

听到这话,景希珍立马拿起一把镰刀,也开始动手帮忙。

彭德怀想当农民可不是做做样子或者跟谁赌气,他是真心实意地把自己看作是一位整天在田里劳作的老汉,脚踏实地,面朝土地。

在吴家花园待的那阵子,他结识了好多农民兄弟,可从来没炫耀过自己是啥大人物。

刚到那会儿,彭德怀老爱找个大爷,俩人就坐在田埂上唠家常。

等他俩混熟了,老汉就直接问道:“老哥,你是不是在农科所工作的呀?”

彭德怀摆了摆手,真心实意地说:“我小时候啊,整天就围着农田转,干农活干了几十年。后来不干了,手都生疏了。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当农民的日子最踏实,想重新拿起锄头,跟你们一起学学种地。”

老头儿好奇地问:“您叫啥名儿啊?不种地了,那以后您是靠啥营生的呢?”

彭德怀实话实说:“我姓彭,仗打了好多年,现在终于打完了,心里也安稳了。”

“哇!”老汉忍不住惊呼,满脸惊讶地问道:“您姓彭?莫非,莫非您就是彭老总?”

彭德怀低下头,吸了口烟,然后慢慢地说:“我确实姓彭,但可不是什么老总了!”

第二天,彭德怀又到田里溜达,结果一下子就被好多老百姓给围上了。

彭德怀将军特别随和,他对大伙儿讲:“各位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打算在这片土地上向你们请教些本事,希望乡亲们别觉得我添麻烦。真心感谢大家,我就不进屋打扰了,不过欢迎大家有空去我那儿聊聊天!”

从那以后,彭德怀的院子就变成了接待客人的地方,天天人来人往,少说也有上百号人进出。

和他们在一块儿,彭德怀心里头那个乐呵,简直没法说。

在彭德怀看来,虽说自己名义上还挂着政务的头衔,但实际上早已成了个普通人。

他自己婉拒了单位要给配的助手、看护还有保洁,并讲道:“天底下,哪位普通百姓会配有医护人员?我不过是个闲人,要是再找人来帮我搞卫生、洗衣做饭,那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

因此,彭德怀不光得忙着种地,家里那些零零碎碎的活儿,他也都是自己动手干。

谁能料到,那个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彭大将军”,到了晚年居然也掌握了缝缝补补的手艺,学会了穿针引线。

看到彭德怀戴着老花眼镜,一针一线仔细缝补的样子,景希珍打趣说:“没想到咱们这儿还有位能拿针线的‘猛张飞’呢!”

彭德怀抬眼望了望,嘴角一翘,乐道:“别瞧我这把老骨头,你还不一定能比得过我呢!”

说完,彭德怀把亲手缝好的衣服递给了景希珍。

“这针线活儿真利索,线头排得整整齐齐,经纬线条清清楚楚,补得挺好嘛!”景希珍称赞道。

彭德怀满脸得意地说:“大家尽管畅所欲言,多提意见!”

然后,彭德怀跟景希珍聊起了自己的过去:“我妈走得早,我和弟弟啥苦头没尝过?”

他看着院子,心里挺有感触地说:“如今,我住进了这圆明园,这可是以前皇上待过的地方啊!”

彭德怀是红军刚开始时候的重要领头人之一,他带着大家打了抗战、解放战争,还去了抗美援朝,真的是立下了好多大功。

但他对名利看得很淡,不管是得到荣誉还是受到屈辱,都不会放在心上。对他来说,官职和权力就像是跟自己没关系的东西一样。

作为领头人,彭德怀对待士兵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虽然地位很高,但他敢于硬碰硬,为老百姓出头说话。成就非凡的他,从不追求特殊照顾,心里头想的只是跟土地亲近。

0 阅读:72

云端逐梦星河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