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大逻辑!
市场弱势下,今天固态电池表现抢眼。
盘面上的逻辑,消息利好+某化推动。
一方面是昨晚有研一季度业绩大涨163倍,今天一字,带动板块异动,某化平铺推固态电池。
另一方是,长安4月1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正在加快推进下一代电池开发,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来源于同花顺数据中心)
最近市场有个特点,不管消息是真是假,还是反复发酵的消息,只要盘中出现,就容易被某化铺抓,然后盘中脉冲 。
行业的逻辑,主要还是跟应用有关,比如机器人、AI算力等。
固态电池上的提速,在于机器人、AI算力、全固态汽车等方面的提速。
从市场消息反馈来看,汽车要到2026年,而当下能否提速的主要还是看机器人、AI算力等方面预期。
而机器人、AI算力本身又存在很大的分歧,主要是之前市场对于怀疑泡沫等之类的顾虑。
那么如何打消这种顾虑,一般来说看几方面:
一季报,如果业绩超预期,也说明行业还是处于加速阶段。
涨价,是最好的佐证泡沫,只有供需关系不平衡,供不应求,才容易涨价。
相关基建投入订单爆发,只有企业投资,而且是普遍都在加大投资,那么相关行业的预期才会回暖。
回顾之前固态电池板块的表现,也多少是跟随AI和机器人表现。
固态电池产业链
固态电池产业链上游为基础材料及设备,包括原材料矿产、电芯材料以及生产设备;
中游为电池包加工制备,包括电池封装集成、电源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电动工具等。

固态电池行业本身产业链跟锂电池相似,但核心变量为固态电解质。
电解质为固态电池关键创新点,三大技术路线各有优劣:
硫化物离子电导率最高,远期发展潜力大,但稳定性差、成本高昂;
氧化物电导率适中而稳定性好,研发验证进展较快;
聚合物电导率受限,但应用难度小成半固态方案短期之选。
有机构认为,海外企业全固态电池计划量产时间集中在2026-2030年,技术路线以硫化物为主要方向。国内预计产业化取得进展的时点集中在2027-203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