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不少朋友特别崇拜静功,学养生一来就要学习周天、观想、明点、觉悟。
学道的好点,学释家的更注重静功。
我相信,古代道家修行者不练动功,纯粹静坐、冥想、观想也可身体健康,但当今时代并不可行。
前几天一位艺术家朋友告诉我,他最近通过走路观想,感觉身体非常舒服。
我告诉他,可以多练点动功。
因为,我见他精气神消耗严重,纯粹静功,特别是一天打鱼六天晒网的静功练法,只是能给人偶尔精神快感,但不能改善机体,更不容易从宅男精神世界中走出来。
我记得,2017年在川大学习国学,禅学老师(著名国学大师)告诉大家,有精神抑郁者最好治疗好后,再进行静坐。
虽然,静坐也有恢复精神沉迷的作用,但没有老师长期指导,光靠个人静坐,往往会加剧,更不愿意交际、外出,接触世界。
这也是,我说,为什么当今时代,学习养生得从动功开始。’
而且事实上,古代养生家从来都不是专修静功,而是配合动功的静功。
一、道家养生功夫的体系: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重动功导引我们不管纯粹的道家修行者如何养生,因为我们不具备条件,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耐心。
仅仅针对普通人而言,道家养生功夫最早最完善的体系当属南北朝陶弘景先生所著《养性延命录》。
《养性延命录》讲养生功法,是从“形”和“神”,两个角度分析。老师总结说:神虽然为生命的本源,但形才是神能存的保证。养生得从:养心、服气、导引、兼顾饮食和良药才是正确法门。
陶弘景先生讲“服气”非常简单,仅仅说,吐故纳新,再加上偶尔闭气练习和六字诀吐纳法即可。他基本不谈观想,反而是讲导引按摩,非常详尽,并且将服气和导引结合起来。
他认为每天必须的功课就是:叩齿、按摩、导引。
二、修习禅家“观呼吸”需配合动功练习自从我介绍“观呼吸”方法后,不少朋友咨询我为何练习很久找不到感觉?
于是,我又写了不少文章介绍不同方法的观呼吸。
其实,这些解释也并不完善,因为,学习观呼吸始终有个前提,配合动功练习。
智者大师的次第法门,我直接有介绍,那是包含非常多的内容的。
美国正念大师卡巴金教“观呼吸”特别强调,要练习多种瑜伽动作。
因为唯有身体柔和了,心才能真正放松下来,才会真正与身体在一起,才能很好地感受到呼吸。要不然,外在的焦虑和隐藏的焦虑会让你无法安定下来,那么就很难觉察到“自然呼吸”。也就谈不上“和呼吸在一起。”
这不是靠秘诀能够解决的,需要配合动功的练习。
但是这个动功,绝对不是跑步5公里再管呼吸,也不是练习100个俯卧撑,而是要练习诸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站桩等柔和的功法。
其实,就是要练习导引术。
三、道家“内丹功”也得从动功筑基说实在的,当今时代秘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我的坚持。
我遇到不少喜欢道家功夫,想要一下子成就的人。于是就很容易被一些忽悠的商业模式吸引,什么各种周天大法培训班。
社科院道家研究专家胡孚琛教授多次强调,道家内丹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绝对不是秘法那么简单。还多次强调,不要动不动就练习观想、周天运转什么的。胡教授还重点推荐,把“站桩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金家功夫开合功等动功当成内丹学筑基基本入门功夫。
上个世界80年代比较流行的李少波先生的“真气运行法”也讲通督什么的,但是认真研究学习过的朋友就会知道,那不是靠意念运动,而是靠长期锻炼。甚至还需要配合五禽戏、站桩等功夫。
我们要知道20世纪初的那些养生家,年少时多学习武术,李少波如此,张义尚如此,南怀瑾也是如此。
绝对不是天天靠观想、周天成就的。
四、总结:学习动功才能更好地学习静功我并不反对学习静功,事实上,学习养生必须学习静功,但是,这一切是建立在你动功修炼有一定基础之上。
或者说,学习静功的同时必须配合动功才更有效果。
这十多年,我见到也听到太多身边的修行朋友因为专注静功,不练动功最终成为遗憾的事实。
我也知道,身边有跟着国学大师学习禅修的朋友平时喜欢用跑步锻炼身体。
为什么?
因为静功不到一定水平往往不能改善身体。
更重要的是,多数人,遇到疼痛等不适的时候,很难静下心观想,用所谓“观”去缓解疼痛。
可是,当你经常练习导引术,身体柔和下来,气沉下来,反而更容易用观法。
更重要的是,多练动功,心情会更加愉悦,也更愿意接触社会,心胸会更开阔。这个太适合如今众多的“宅男”“宅女”们。
卫昌国学
2024年12月
静坐也有恢复精神沉迷…… 静坐也有祛除精神沉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