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彻底变天了!

金道人 2024-12-31 22:55:07

A股,又见“指数牛”!

三大指数全线飘红,近4000只股票嗷嗷待涨,涨跌幅中位数-1.13%。

内资主力坚定不移,又是500亿的净流出。

成交额缩量1590亿,已不足1.3万亿,创国庆后新低。

行情继续分化。

一边是银行股高歌猛进。

中证银行今天再度大涨1.25%。

另一边是小微盘股急转直下。

中证2000跌1.15%,微盘股指数跌1.96%。

才短短10个交易日,微盘股指数就急速下跌13.65%。

01

今年最反常的一幕

谁能想到,

6000点买的银行股,竟然在3000点回本了,3400点还创新高了。

前段时间,四大行新高的消息连续刷屏,几乎是一天一个新高。

来看四大行的年度涨幅,

工商银行:53.05%

建设银行:42.59%

中国银行:45.77%

农业银行:55.61%

整个银行板块反而没跑过工、农、中、建这四个大块头,

虽说如此,但中证银行也以36.2%的涨幅,居A股全行业之首。

一般来说,股价创新高都是在业绩高速增长期。

譬如宁德时代,股价最高点出现在21年12月,

而2021年,恰恰是宁德时代的业绩巅峰期,净利润增速高达185.34%,

2021年后,宁德时代的业绩增速开始放缓,股价也随之下跌。

银行股是什么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行业利润增速仅有1.43%,较前几年大幅下滑。

更关键的是,银行的盈利能力在持续恶化。

净资产收益率从14年的近20%一路下滑到不足10%,并且丝毫不见止跌的迹象。

我们都知道,银行赚钱主要靠吸储放贷,

低利率吸纳存款,高利率放出贷款,赚个差价。

这里有一个核心指标是“净息差”,

净息差越大,说明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越大,银行盈利能力越强。

这些年,随着政策利率下行,净息差持续收窄。

而且明年大概率还要继续降息,银行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

在这种情况下,

银行股,竟然诡异的创下历史新高。

02

为什么银行日子越来越难,股价却涨这么猛?

先给结论:

银行股逆势暴涨背后,是市场在赌国家主权信用不会崩溃!

其实银行与银行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分化。

以四家有代表性的银行为例,

年内涨幅上,工商银行>招商银行>苏农银行>宁波银行,

不难发现,

越是国有大行,涨得越多,

而越是地方小银行,股价表现则越弱。

造成这种差异的,正是其背后信用等级的分别。

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觉得工商银行会倒闭吗?

我想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不会。

可能有少部分人觉得,

如果发生大面积挤兑,工商银行倒闭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其实也是杞人忧天,

大面积挤兑在我们国家基本不可能发生。

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银行取钱也不是想取就能取的。

大额取现需要预约,超过20万银行可能就会百般推脱不让你取钱。

况且就算你担心工行会倒闭,

并成功把钱从工商银行里取了出来,

取出来的钱,又能放在哪里呢?

要么,放家里保险柜,

要么,存别的银行。

但你都觉得工行可能会倒闭了,

试问中国还有能踏实存钱的银行吗?

现实生活中,

老百姓只会担心钱存在地方银行不安全,

把钱取出来,存到工商银行的账户里。

毕竟,如果宁波银行和工商银行当中非要倒一个,倒闭的一定是宁波银行。

还有人担心房地产的“坏账”会让银行崩溃,

这一点其实GJ一直在严防死守。

9月24日,央妈提出降存量房贷利率。

国庆后,CZB就立马表示会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

看见没,真有风险了,四大行可是有榜一大哥(GJ)打钱的。

如此看来,

四大行(工农中建)的信用,与国家主权信用无异。

只要我们国家没崩,国有大银行就可以高枕无忧。

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国家还可以“印钱”来支持这些银行经营下去。

但同样是国家信用,亦有区别。

如果买国债,利息只有1.7%,

如果买四大行的股票,股息却有近4.5%!

明明是同一个信用主体发行的“产品”,却存在肉眼可见的利差,

这不是天然套利的机会吗?

买四大行,每年能赚4.5%,

买国债,每年能赚2%不到。

如果你的需求就是配置主权信用的付息资产,

你会选哪个?

当然了,虽然四大行稳坐钓鱼台,投资银行股仍是有风险的。

买银行股最大的风险在于,

经济基本面修复,市场风险偏好扭转。

一旦经济基本面得到修复,资金会优先流入有业绩支撑的优质白马股,在银行股里抱团的避险资金可能就会瓦解。

从最近GJ的政策力度和态度来看,明年经济基本面还是很有希望触底反转的。

所以最好做两手准备,

左手优质红利资产打底,保住资产组合的下限,

右手搭配有业绩支撑的优质白马,谋求收益率的上限。

如此一来,基本可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0

金道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