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智行“第五界”落户上汽!年轻人第一台华为车来了?

汽车点评车叔 2025-02-17 15:52:46

2025年2月,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合作——上汽集团与华为正式敲定智选车模式合作,共同推出第五个“界”品牌“尚界”。这一动作不仅打破了华为此前“鸿蒙智行仅做四界”的公开表态,也标志着上汽集团在销量承压、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的背景下,迈出了关键一步。从商标注册到团队入驻,从市场定位到产品规划,这场合作背后是双方在战略意图、资源整合与市场博弈中的深度考量。

从“灵魂论”到“类智选车”的破冰

上汽与华为的合作并非一蹴而就。2021年,时任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上汽集团的股东聚会上,面对有关自动驾驶合作的问题,陈虹坚定表态:“我们难以接受由单一供应商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模式,因为这会让供应商成为主导,而我们则沦为附庸。我们必须把握住自己的灵魂。”此言一出瞬间引发行业热议。

彼时此番言论被视为对华为等科技公司深度合作的隐晦拒绝,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上汽在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20%、净利润暴跌87%-90%的困境下,态度发生巨变。与此同时,华为鸿蒙智行通过问界品牌的成功(2024年销量44万辆)证明了其“智选车模式”的市场号召力,但资源有限性也让余承东一度宣称“不再新增第五界”。

不过从2024年底起,上汽与华为接触的消息便不绝于耳,但始终未获官方确认。直到2025年1月13日,上汽集团提交“尚界”“上汽尚界”等商标注册申请,覆盖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等类别。这一动作与华为早在2023年11月申请的“尚界”商标形成呼应,品牌命名逻辑与鸿蒙智行“X界”体系高度契合。2月11日,据内部人士透露,华为智选车团队已入驻上汽,双方采用“类智选车”模式——在保留华为智能技术(如电子电气架构、ADS 3.0智驾系统)的同时,上汽在品牌标识、产品定义中保留了更多话语权。例如,“尚界”的六边形Logo中嵌入了“SAIC”字样,这在鸿蒙智行其他四界中未曾出现。

合作的首款车型基于上汽飞凡汽车的RC7(原内部代号ES37),外观改动较小,但将深度融合华为智能化技术,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上市。为匹配华为的快节奏,上汽内部已组建“大乘用车板块”,整合荣威、飞凡、研发总院等资源,并启动管理层全员竞聘,试图打破传统车企的决策桎梏。

市场反应印证了合作的价值。消息传出当日,上汽股价单日涨幅超8%,成交额突破15亿元,资本市场对这场“破冰”合作投下信任票。

尚界与“四界”的差异化:

年轻化市场与话语权博弈

鸿蒙智行原有的“四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均定位高端市场,覆盖23万至100万元价格带,其中问界M9甚至突破50万元天花板。而尚界的诞生,标志着华为首次将触角伸向17万-25万元的主流年轻化市场。这一区间是比亚迪、小鹏等品牌的主战场,也是智能化渗透率较低的“价值洼地”。

尚界虽强调“年轻化”,但并非低价走量,而是瞄准“中高端精品”。首款车型预计起售价17万元,顶配25万元,既避免与比亚迪秦PLUS(智驾版7.98万元)直接价格战,又填补鸿蒙智行在20万元以下市场的空白。相比之下,“四界”中售价最低的智界(约23万元起)未来也将“向上走”,进一步拉开与尚界的定位区隔。

尚界采用“类智选车”模式,与“四界”的标准化智选车不同。华为虽提供智能技术并参与产品定义,但上汽保留了品牌标识的独立性,且在车型开发中更多依赖自身供应链(如飞凡的原有架构)。这种差异化的本质,是华为对合作车企的“分层运营”策略。对于赛力斯、奇瑞等体量较小的车企,华为通过全流程把控实现品牌溢价;面对上汽这类巨头,则采用“技术赋能+局部协同”的轻量化模式,以换取更多合作机会。

对华为而言,尚界是鸿蒙智行突破高端“曲高和寡”困境的关键——通过覆盖更广阔的主流市场,扩大用户基盘;对上汽而言,则是一次借力华为智能化与营销能力的“品牌重生”尝试,尤其是飞凡品牌在2023年仅售出2.1万辆后,亟需新故事提振市场信心。

飞凡重回荣威体系后,亟需华为智能化技术重振市场信心。尚界若能在2025年四季度如期上市,有望借助华为光环拉动销量,同时倒逼上汽研发体系与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接轨,加速内部改革。

市场影响:

智能化平权与行业格局重塑

尚界的推出恰逢中国汽车市场智能化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2025年2月,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并将价格下探至6.98万元(海鸥智驾版),直接挑战“智能化=高溢价”的传统认知。在此背景下,尚界的战略意义远超单一品牌合作,可能引发三重连锁反应:

首先是智能化普及加速,尚界若成功将华为ADS 3.0等先进技术引入20万元级市场,将推动智驾功能从“高端专属”向“大众标配”过渡,与比亚迪形成“技术下沉”与“成本下探”的双向竞争。

其实是为传统车企合作形式的转变提供新的思路,上汽作为年销超400万辆的巨头,与华为的深度合作标志着传统车企对“灵魂论”的重新审视。若尚界模式成功,或将吸引更多大型车企以灵活方式接入华为生态,而非全盘接受标准化智选车方案。

最后是市场格局的再分配,鸿蒙智行2024年交付44万辆,但四界品牌均聚焦高端市场。尚界的加入使华为覆盖用户群体扩大60%以上,年销量目标或突破80万辆。更重要的是,与上汽的合作打破了“资源有限只能做四个样板”的原有规划,证明华为具备同时支撑多个合作项目的能力,为后续吸纳更多车企铺平道路。同时尚界所在的17万-25万元区间,不仅是新能源车的主战场,也是合资品牌燃油车的存量腹地。凭借上汽的制造规模与华为的智能化标签,尚界可能分流比亚迪、小鹏甚至大众、丰田的潜在用户,重塑细分市场排名。

然而,挑战亦不容忽视。比亚迪的“智驾平权”已大幅压低市场预期,尚界需在成本与技术间找到平衡点;此外,华为与上汽在品牌主导权上的微妙博弈,可能影响合作效率,尤其在产品迭代速度这一华为的核心优势领域。

车叔总结

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本质上是一场各取所需的“双向奔赴”。于上汽,这是破除“灵魂论”执念、拥抱开放生态的务实选择;于华为,则是打破资源瓶颈、夯实汽车业务规模的关键布局。尚界的诞生不仅完善了鸿蒙智行的产品矩阵,更预示着智能汽车竞争已从单一技术比拼升级为生态协同能力的较量。当传统车企巨头放下身段,科技公司收敛锋芒,这种新型竞合关系或将重塑整个产业的价值链分工。未来,能否在自主掌控与开放合作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所有车企的必修课。

0 阅读:14

汽车点评车叔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购车秘籍、选购技巧、热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