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近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以前那些动不动就几十上百人考上清北的“超级中学”,今年的成绩,明显有点“掉队”了。
比如曾经的“清北收割机”衡水中学,今年只剩57人考上清北,和动辄一百五六十人的巅峰时期比,确实差了不少。
华南师大附中今年加上保送和特长生,一共32人上清北,也跟十年前“四大名校”齐名的风光不可同日而语。
是不是“超级中学”不灵了?
还是“神话”本来就不该是常态?
有些人觉得,是中考“锁区”政策带来的影响,也就是现在很多地方都不允许学生随便跨区上高中。
优质生源留在本地,自然超级中学吸不到那么多尖子生了。
但这只是原因之一。
其实,老师的流动也起了大作用。
以前超级中学能维持高水平,除了“掐尖”招学生,也靠“挖人”招老师。
一个学校能搞定清北的套路,核心也在于教师团队的稳定和强大。
现在各地都在推行“教师轮岗”,再加上严查跨区招生,超级中学再也不能“挖”得那么自由。
老师不稳定了,教学质量波动大了,自然成绩也就跟着受影响。
说起“挖人”,就不得不提衡水中学对河北整体教育生态的影响。
有网友就说得很直接:
“因为衡中的存在,整个河北的教育生态变得极其糟糕,好老师全被南方发达省份挖走了,河北教育水平越来越差,学生只能通过边际收益越来越低的方式来‘内卷’,糟糕透了。”
这话虽然尖锐,但也不无道理。
衡中一枝独秀,带来的并不只是“神话”,还有“虹吸”。
河北其他地区的师资力量不断流失,学生却还在拼命卷着那些越来越不划算的高压模式。
久而久之,整个省的教育环境就容易陷入“越拼越空”的恶性循环。
曾几何时,县中的辉煌也不输今天的超级中学。
很多家长都以孩子考上县中为荣,那可是当地的“高等学府”。
但后来呢?
超级中学四面出击,把县里的优质生源、老师一网打尽。
有点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个省里就一两所学校拿走了所有的光环,剩下的普通高中,尤其是县中,只能“苟延残喘”。
教育部其实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文件里反复提到:禁止跨区掐尖,严禁挖县中老师。
还专门出了“县中提升行动计划”,希望县域教育别再继续下滑。
但问题是,限制住超级中学,县中就真的能站起来了吗?
如果只是“锁住”学生,却没解决师资问题,那可能只是换了个方式内卷。
说到底,教育不是“谁强谁赢”的单打独斗。
你一所学校光芒万丈,别的学校却一地鸡毛,这绝对不是健康的生态。
未来,如果全国高考真正“合卷”了,大家考一样的题、生源又稳定,到时候考得不好也没法甩锅给学生了——师资水平和学校管理的差距就会完全暴露出来。
从现在起,可能要慢慢走向“百花齐放”的时代了。
取消超级中学,弱化重点班、示范校,把资源重新分配,让更多学生能在本地上到好学校,是接下来的方向。
江苏锡山高级中学的唐江澎校长说得好:“好教育生态,不该是一所学校飞起来、一片学校倒下去。”
教育的意义,是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而不是少数人站在塔尖炫耀。
4、家长、老师、学生,我们应该怎么看?对家长来说,择校焦虑不会一夜之间消失,但也要看清趋势——不再是“去哪读”,而是“在哪里都能读得好”。
对老师来说,不管在哪所学校,稳定教学、踏实带学生,是未来更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对学生来说,也许你不在超级中学,但只要努力,凭实力也能闯出一条路。
过去“命运看学校”的时代,正在慢慢过去。
只要学校愿意沉下心来教书育人,老师愿意把知识讲深讲透,学生愿意脚踏实地去拼,教育的春天,也许就不远了。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身边的老师、家长和学生,也欢迎留言说说你所在学校的真实情况,我们一起聊聊中国教育的现在与未来。
应该取缔衡水、东辰监狱化管理模式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起早睡晚,中午趴桌子睡,成天刷题,周末连读,法定节假日也不放,寒暑假留校补课,全年都关在学校啃书本,孩子们身体身心俱疲,完全成了读书和考试机器。所以国家应严规定初高中学生早上八点上学,晚上九点前必须下晚自习,周末、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都不准留校补课,同时关停所有校外培训机构,让这一代的孩子们能有快乐成长的空间。
扎心的是,“衡水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真的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占据优势吗? 他们习惯了高压环境,却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而那些在高中阶段懂得劳逸结合、学会高效学习的学生,反而更容易在大学和职场中脱颖而出。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抗压能力、甚至情商,都比“题海战术选手”更胜一筹。
如果你是孩子他娘,有两个孩子正准备上初中或者高中,你就会想这俩孩子弄到哪所好点的学校去读?而不是想什么教育公平,这时代哪儿来绝对的公平?有钱人就公平可以换8个老婆,买8000万的车,8000万的别墅,让孩子读最高级的学校,没钱一个老婆都娶不到,哪来公平?
学校的师资水平固然重要,老师的责任心、肯负出更重要,再有国家真的要改变一下学生的学习环境了,不是某某学校的生态环境而是整个大环境,比如下架所有能上瘾的网络游戏,老师不线上讲课,不线上布置作业,教育部门停止线上某某打卡,从而更好管控学生接触手机,培养学生自控能力,让学生更能自主学习,只有学生与学生形成竞争,才能形成学校与学校的竞争。
57人还作假了呢
这世界哪里有公平?
优质的苗子放到优质的环境中,其实也无不可。清北又何尝不是全国掐尖呢。
就不能把教材编好些吗?搞得没有教辅课都上不成
其实是家长在卷
师出名门,从学校开始,进入社会你及身边的同学学长都是各界大佬政要,就似蒋校长的黄浦人生一定不会差!
这些所谓的“名校”其实就是和运动员打兴奋剂一样,它们把其他学校,学生的都带偏了
超级中学的猜题组以前屡战屡胜,各种套路摸得门儿清,这几年高考出题明显不按套路来,特别是数学的压轴题,靠刷题肯定是刷不出来的,这一下就拉开了十来分,对于这些顶尖学生来说,这个差距足以让他们上不了北清复交,只能上顶尖985。
笑死,让孩子住3年监狱,害得身心俱疲近于崩溃,家长没有一点感觉?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要讲教育公平,徐非国家拿出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帮助贫困地区的中学,提升他们的师资水平及待遇。从师资到学生都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样子人民也就满意了,不然贫困地区的孩子是永远也走不出大山的。
学苗是关键,其次是教师。没有这两个前提哪来的“神话”话?
5,60人也很牛了,西安五大名校也就是这水平了[静静吃瓜]
你考得再好也没有用,每年给你的名额就那几个。
老师现在不敢管学生
怎么可能公平,有钱人1对1。反而学校统一补课,占用课余时间,断绝校外补课才相对公平一点。再这么扩招下去,就是考起985也只能当新农民工。
先不说你的结论,就单纯说你的数据,衡中57个怕是你对衡中有误会,因为衡中每年学生计算,都不仅仅是“衡水中学”这一个学校,而是“衡中系”,衡水二中的“衡二系”,以及地方的“武邑系”等等,基础数据的错误能够得出什么正确的结论?
清北录取学生总量又没少。
百姓不关心多少人考清北,只想知道这些学子毕业后都从事什么工作
希望吧!
早应该出手整治了
说这么好听,不是还是歧视性教育吗? 我们十八线小县城,村里只有代课老师,初中好老师就被调走,高中也留不住好老师; 其次小学只有文化课,其他一概全无; 初中实验课几乎为零,微机课也就教一教ABC打字还是两个人一台电脑;其他诸如美术、音乐、体育几乎等于没有;高中微机课几乎等于没有,体育课连体育器材都没有,而且也基本上都是上仔细,实验课依然没有! 你说说就这样的教育资源歧视,怎么能教的出来优质的学生?全tmd扯淡糊弄人
小编是不是对一个高中里有五六十人能考上清北有啥误解[静静吃瓜]
教育公平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应重视解决落实的头等大事,因为教育公平涉及到每个家庭每个孩子每个年轻人的未来与希望,而孩子是国家和每个家庭的未来与希望。
我们学校和家长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对孩子做人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只有扎下做人的根,才能避免孩子沉迷堕落、走上邪路、违法犯罪,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好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了凡四训》、《寿康宝鉴》、《百病寻源记》等;传统文化光碟巜圣贤教育改变命运》,是做人的根,是重中之重的经典和好书,值得用来教育孩子,受用一生。可在网上搜看,也可以在网上各种购物平台上购买并送到家。 孩子学了做人的道理,扎下道德品行的根,就会懂得因果关系(明因识果),知道干坏事、违法犯罪后,就会产生不好的果报,从而自觉断除恶因,避免恶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时间过得真快,今年都高考了
县中更离普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是不是多出来的名额给了不用考试就录取的人[笑着哭]
没有牛逼的学校,只有牛逼的学生
今年高考了?
不是掉队了是学生人口少了4倍[笑着哭]
教育永远不可能公平的,同为全国卷,为什么每省的录取分数线不一样?但如果一样了,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是不是永远也发展不起来了?
把所有尖子生都集中在一个班,就算没老师教也一样能够上好大学,教育的均衡又体现在哪里呢?
教育公平?清北三分之二生源都不是靠考进去还公平啥
工厂!
2000年后县中进入的师资大多是二本、专科生,怎能与省中的985院校硕士博士师资比!
衡中那套异地掐尖打名气,挣钱靠差生的模式行不通了,简直就是教育界的毒瘤,早该整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