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给供应商发了一封信,要求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
但是有供应商公开跳反了,表示强烈不满和严正抗议。
供应商认为比亚迪无情压榨供应商,将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福祉和价值化为发达国家的廉价利益。这种层层压榨的模式,导致国内供应商陷入‘要么卷死,要么饿死’的恶性循环,甚至直接将优秀企业逼入破产境地,最终让行业陷入低端竞争的死胡同。
这家供应商敢公开这么讲,看样子是准备撕破脸皮摔碗了,大家都不要吃饭了。
有一说一,汽车行业年度议价也不是今年刚刚开始的风气,不知道存在多少年了,已经成为了行业潜规则,更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其实也不止汽车行业,各行各业都在这么搞,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但为啥过去那么多年不跳反,反而到了今年都受不了呢?
主要是因为今年对于汽车行业极度不友好,各大车企利润急剧下滑,根据公开数据,今年上半年丰田、本田、日产三大车企的全球销量均有下滑,特别是日产,其净利润同比暴跌94%,仅为19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亿元)。
德系车也好不到哪里去,宝马利润跌84%,奥迪跌76%,大众跌64%,真的是原地爆炸。
4S店也是接连爆雷,2020年到2023年一共关闭了8000多家,所以这些汽车供应商们日子也是越来越难过。
原因很显然,被国内的新能源车挤出去了,于是这些供应商只能把以比亚迪为首的电车厂供在台面上,如果比亚迪再不赏口饭吃,恐怕公司真的要倒闭了。
比亚迪当然知道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继续压价也是市场行为。
但是供应商的成本是有底线的,比方说一个通用件,以前油车和电车都能用,那么制造的量足够大,可以把成本压缩到最小。
然而现在传统车企不受待见,于是油车那部分的产能小了很多,电车这边即使增加产能也不可能达到过去的量级。
随着生产规模的缩小,供应商的成本会逐步提高。
理论上只要车企生产不断扩大规模,供应商成本不断降低是没有毛病的,但大家也知道这是理论上。
实际情况是,现在的消费断崖很严重,即便电车有政策的扶持,但乘用车的总数依然在下滑。
但是车企们可不会跟你算这笔账,它只会从自己企业的利益出发,尽可能压低报价。
于是供应商就来到生死存亡之际,接受车企的降价要求,会导致自己亏损,拒绝降价要求,很可能连这个订单都没有了。
怎么办?
卷呗,用现在流行的话说,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这话放在打工人没毛病,放在供应商里,更是没有违和感,大厂的生意谁不想做?
所以我猜啊,这个跳反的供应商恐怕是比亚迪踩到它最后的底线了,再让步的话一定会导致亏损。
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它的产品在比亚迪的供货比例很低,因此它有底气跳反。
你让老子亏损做生意,还讲得那么冠冕堂皇,关键本来货就不多也赚不到几个钱。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比亚迪是自己的大客户,哪怕真的让你亏本做生意你也得做,亏损的钱想办法从别的地方补回来,起码还能养一厂子的员工。
亏了钱还要在那边赔笑。
这就让我想到我那个在国企做三方的朋友,明明收入不高,但每天早出晚归996,但是他依然坚持上班,苦中作乐。
实在是没办法,后面有一屁股人排队抢他的职位,有海归的,有研究生的,比他能力强的人还有很多。
所以他只能透支生命,能活到哪一天他自己也不知道。
我问他,你为啥不回老家,别干了,吃吃低保算了,这么搞下去折寿的。
他说起码现在的收入能够保证在上海活下来,如果回老家了恐怕真的要啃老活不了了。
我很同情他,与此同时我又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如果上位者继续无限制地剥削下位者,比方说,我朋友的工资再减半,或者说车企要求供应商直接砍掉50%的价格,你们说下位者还会像现在这样配合么?
不会,他们肯定拒绝合作,直接掀桌子了。
换一句话说,现在他们之所以还愿意维持现状,说明内卷还没到位,依然有足够的剥削空间。
就好像房价,涨到全国人民买不动了,它自己就跌下来了。
所以你想打破内卷,不是去反对内卷,相反你要支持内卷,这样才能加速改变的进程。
只有你不消费了,它们才会发消费券,才会多给两天假,其实是一个道理。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没有卷到你头上,你在一边说风凉话。
我最讨厌这种人,现在除了拿退休金的,其他任何行业都在卷,我们早在这棋盘里了,没有人可以逃掉。
唯一让自己舒服一点的,就是熬下去,资本家的贪婪是没有底线的,熬到大部分人都不配合了,那么好日子才会真正到来。
但是这个过程很痛苦,你我都是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