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经说过,我这个人呀!40岁以前肝火大,动不动就发脾气,总觉得真理、正义在自己手里,得罪了不少人。
确实是这样的,毛主席从小生性好强,性格反判;遇到事情就会用斗争的方式来解决。就像小时候,他和他的父亲之间的关系就非常紧张。十几岁就开始和严厉的父亲斗智斗勇,自然形成了敢于斗争,不惧怕任何挑战的性格,这种性格一直延续到了遵义会议。可以说,遵义会议是他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之后,他的性格修养,为人处事都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让他真正开始成为一位伟大的领袖。
毛主席在参加革命以后,由于喜欢争强好胜的性格,在工作中经常得罪人,虽然他的观点和决策都是正确的,但是因为过于强硬,使得很多人对他并不信服。因此,他多次被排挤,丟失了红军军事指挥权甚至被选出了红军军事决策层。
即使是度量大如海的朱老总,也与毛主席发生过几次矛盾,甚至愤怒的说:“都是你对,别人都不对!”
毛主席的亲弟弟毛泽覃也十分抵触哥哥的性格,曾经因为不同意见,毛主席气得举起手来要打他,毛泽覃也生气地说,你在家里可以打我,在红军中你没有权力打我,我坚决反对你的这种家长作风。
直到毛主席40岁左右,正是中央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毛主席却被孤立,不能参加军事指挥,结果在错误的策略和瞎指挥下,中央红军遭到了空前的惨败,不得不开始长征。这才让毛主席真正的认识到,如果想斗争成功,是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共同一心。
那怎样才能赢得大家的支持呢?
最主要的是改变自己过于强硬的性格,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在长征中毛主席主动和张闻天、王稼祥共同讨论革命的得失,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一改自己过去强势的风格,认真听取他人的见解,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耐心地分析。
张闻天、王稼祥是留苏派的代表人物,在当时位高权重,他们在遵义会议上对变得开朗、热情、虚心、周到和善于团结同志的毛主席,投上了关键的两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3bd0b42e09d8ed902002454d9adda38.jpg)
遵义会议参加者名单: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张闻天、秦邦宪(博古)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78166d9015b58ad000b0bf64457c382.jpg)
图为遵义会议旧会址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b2e6c8fd2c865f6b4ea928922e0261.jpg)
遵义会议后重新组建的红军军事行动“三人团”: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左)、周恩来(中)、王稼祥(右)组成的“三人团”,负红军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