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中央红军损失惨重,毛主席亲自指挥四渡赤水扭转危局。

宝宝聊过去 2025-02-13 19:04:40

毛主席亲自指挥四渡赤水扭转危局。

^ 遵义会议后,在毛主席等的指挥下,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作战,纵横驰骋于川滇黔边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四渡赤水河,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

^ 长征初期,由于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并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中央红军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中遭受惨重损失。图为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的部分旧址:宜章(上)、界首渡口(下)。

^ 中央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遭受重大损失,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多人。图为湘江。

^ 在红军遭受惨重损失的情况下,博古、李德不顾敌人重兵追堵的事实,仍主张继续去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使中央红军面临覆灭的危险。图为国民党军在中央红军前进道路上预置的封锁线。

^ 在中央红军面临覆灭危险的严峻时刻,毛泽东在湖南通道力主转兵,改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由于此前毛泽东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他的正确意见得到王稼祥、张闻天等许多人的支持。图为毛泽东。

^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肯定了毛泽东转兵贵州的正确意见,调整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上图为黎平会议旧址。

为实现新的战略方针,向黔北挺进,1934年12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红军强渡乌江。上左图为乌江口。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湘江战役的失败,使党和红军中许多领导人认识到“左”倾错误的危害,强烈要求改换领导,端正军事路线。1935年1月中央红军攻占遵义,取得了短期休整机会,为中共中央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下图为遵义城。

^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图为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率领仅剩的中央红军3万人马,在国民党40万大军的包围中,不断突围转移,尽最大的可能保留革命的火种,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要知道,在之前的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伤亡惨重,由长征之前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人。但让人无可奈何的是,当时的毛主席没有军事指挥权,甚至提出的合理建议都被无情拒绝。

每当博古看到毛主席提出不同意见时,他却总是对毛主席提出质问并否决。虽然,周恩来也是三人指挥小组的成员,但他也无法改变任何决定,为了能够减少战士们的负担,提高行军速度,毛主席强烈建议扔掉不必要的辎重,尽早渡过湘江。但这一提议却被博古等人无情地拒绝了,甚至还要求毛主席所率领的二纵队,加快行军速度,并少睡一些觉。

博古的反问让在场的人无话可说,但现实是残酷的。毛主席没有军队的实际领导权,任何行动都要听从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的指挥,哪怕是一些错误的决定。在这一刻毛主席感受到了极强的无力感。眼看红军战士一个一个地倒下,但他却无能为力。最后,毛主席黯然神伤,便要离开,周恩来看到这种情景,也只能不由的跟毛主席说了几句宽慰的话。

事实也正如毛主席推断的那样,为了能够突破国民党的封锁线,红军战士们付出了巨大牺牲,尤其是那些负责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阻击战士,最惨烈的队伍甚至整建制的牺牲。最终大部队渡过了湘江,但中央红军战士人数也由原先的8万多人,锐减为3万人。看到这悲惨的场景,毛主席再也控制不住了,怒斥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多少红军战士惨烈牺牲。毛主席站在江边,迟迟不肯离去。最后,为了带领红军战士继续革命,毛主席下达了炸毁浮桥的决定。

在这之后,李德因为军事领导上的错误,给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他也因此失去了广大指战员的信任。毛主席的正确意见也逐渐被采纳,广大红军战士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