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对阿米尔这样说。《追风筝的人》中,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哈桑对阿米尔纯粹的友情。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小说,小说以第一视角讲述了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的故事。阿米尔和哈桑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经常一起玩耍。不同的是,富家少爷阿米尔是普什图人,而哈桑则是“出身卑微”的哈扎拉人。但因为富商父亲是一个英勇正直的人,胆小的阿米尔常因为达不到父亲预期而信心不足。
在当地风筝比赛中,阿米尔夺得冠军,哈桑在去追被阿米尔割断的风筝时,遇到仰慕纳粹的普什图族孩子阿塞夫,被对方强暴。而躲在角落里的阿米尔看到这一切,却因为怯弱没有挺身而出。
自责的阿米尔无法再面对哈桑,于是设计陷害哈桑偷东西,虽然阿米尔父亲表示原谅,但哈桑却洞察一切,承认了盗窃,主动和父亲离开阿米尔一家。
之后,因为当地战乱,阿米尔和父亲逃往美国,心中的愧疚也跟随阿米尔二十余年。直到得知所有真相的父亲老友病重,告诉阿米尔真相:阿米尔和哈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早已原谅他,想念着他,他必须重回故土阿富汗喀布尔市,“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才能真正和自己和解,才能找回和哈桑的友谊。
重回旧地,他得知,为了守护阿米尔家旧居,哈桑被塔利班武装分子打死,哈桑的孩子索拉博也被抓去,之后,阿米尔冒险和暴徒搏斗,救出索拉博并带他回美国。当风筝再次飞扬,他对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为他奔跑着追逐风筝,一如哈桑为他追逐风筝一样。似乎,友谊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小说作者胡赛尼出生于阿富汗,其富有同情的文字,也深刻讲述了阿富汗民众的故事,正如他所说:“立志拂去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灰尘,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阿富汗战乱不断、政权纷争、人心动荡、社会落后……这样一个混乱的世界里,民众最基本的需求都成为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更是被蒙上厚厚的灰尘。
在这样的背景下,像哈桑这样心地善良内心纯净的普通人,也免遭劫难,在恶毒的人残害下,哈桑与阿米尔本该纯粹的友谊,也被活活割裂。让人不禁为这个国家的民众担忧。
我们渴望和平,也渴望爱不会消失。也希望国际组织能给与这个国家更多帮助,让这个国家早日恢复正常秩序。
具体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许在处理亲情、爱情、友情的时候,因为一点小纠纷、小矛盾,因为心中的固执,或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一段关系因此破裂。
但如果爱还在,就应该去修复一段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如果不去弥补,就是错上加错。在小说中,阿米尔勇于弥补自己的错误,不仅是对自己的良知,还是对哈桑与自己的友谊,都实现了救赎。
心若有爱,救赎永远不晚。爱是永恒的照亮人心的光,若要让人得救,若要让人与人之间关系得救,就要以爱之名,行动起来,继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