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最后的底线

小哲谝传子 2023-06-06 19:56:45

《宿命》是东野圭吾的小说,擅长悬疑写作的他,本书沿袭了他以往的写作风格,文中一开始的楔子里,由“红砖”医院、年轻女孩的死亡、两位少年的对视拉开帷幕,让人对看似毫不相干的场景和人物却巧妙相遇,产生疑惑,由而产生探究下去的想法。

楔子之后的正文里,以女主人公为视角的故事线开始了,美佐子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女孩,她始终想不通,长相和才能都不出众的她,为何能进入大公司UR电产工作,又嫁给公司社长瓜生直明的儿子瓜生晃彦,在她看来,冥冥之中,定有一根命运之绳。

后续的故事,更是增添了她生活的疑虑,公公死亡后,丈夫沉迷医学研究,UR电产的另一派顺势接收公司权力,但不久后,继任社长死在墓地,背后插着前社长收藏的一只箭;破案时,勇作以警察身份出现,而他又是美佐子的前男友;而勇作与晃彦,竟然是红砖医院偶遇的两位少年。

在美佐子看来,丈夫晃彦每日将自己锁在房子里,有太多秘密;在勇作看来,从小一起长大的晃彦,他的种种言行与自己对他的了解不一致,漏洞百出恰说明他与继任社长的死脱不了关系……太多太多,都将疑问指向晃彦。经过几轮调查和博弈,真相终于浮出水面:红砖医院里死亡的女孩早苗、备受UR电产前社长照顾的美佐子父亲,竟然是前社长参与的一项医学研究的实验品,而这项实验,因为违背人道,已被终止,但继任社长为了控制人脑,竟然想要重启,甚至逼得早苗跳楼自杀,为了不重蹈覆辙,晃彦和父亲友人选择杀害继任社长。得知真相后,不免让人痛心,一项不人道的医学实验,因贪欲而起,但实验失败,导致两名实验者死亡,早苗精神失常,美佐子父亲留下大脑创伤后遗症,实验者怀着罪恶感度过余生。让人不禁反思,医学研究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是技术与道德的关系。

在医学领域,譬如说“克隆人”是违背伦理道德的,具体到我所从事的新闻行业,道德同样是做新闻的前提和底线。具体来说,可以说是新闻从业者的同理心、悲悯心。

不久前,15岁的寻亲男孩刘学州在三亚自杀,他的遗书中,讲述了自己悲惨的童年、抛弃他的父母、网暴他的键盘侠。我们关注到,某报业在过程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就是报道了刘父母诋毁他的话,多少程度上导致了网友去网暴他。

在出现这种情况前,媒体如果能多方求证,如果能深入了解事情真相,也许事情会往更好的事情发展。当然,我无意指责某一家媒体,毕竟,在信息公开透明的新媒体时代,其他媒体的失语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让不明就里的网友朝着“恶”的方向发展,进入变态的网络狂欢中,最终让身世悲惨、内心脆弱的刘最终走向极端。之后的之后,我们没看到任何反思,也许大家已经习惯了掩饰问题,但问题在于,掩饰就能消失吗?如果做错了没有反思、没有痛心,这不是加倍的错误吗?

我常常反思,“没有发现问题,也是一种问题”。为了求新、求快,每天处理大量信息的媒体人,也许对信息的处理,已经达到麻木的状态。但在我看来,不管到了何时,悲悯心不能消失,反思意识不能没有,善良,不仅是做媒体的底线!更是做人的底线!我们必须为这个底线更加倍的努力,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