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亡国10万人跳海殉国,明朝亡国旗帜不倒,清亡后百姓拍手称快

颜威说历史 2019-03-23 14:56:13

纵观中国历史,一直上演王朝更迭的大戏,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宋元明清。而王朝的兴衰也有着一个不断被重复的模式。

王朝建立初期,基本是通过强有力的军事征服完成,之后巩固权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长和官僚体系的扩张,皇权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官僚体系本身就开始篡夺权力。再加上经济上的分裂,最终亡于内乱或者外族入侵。

当然,不管朝代好坏与否,亡国都是一件让人遗憾、心痛的事。所以,每到王朝灭亡的最后一刻都会上演感人的一幕。宋朝和明朝尤为明显。

宋朝亡国的场面,至今读起来,都让我们感动流泪。

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崖山,位于今天的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崖山。崖山之战,作为宋朝与元朝的最后一次战役。

当时南宋流亡皇帝被元军围得水泄不通,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文官领袖陆秀夫对小皇帝说:“国事至此,唯有一死,不可受辱”,说完背着小皇帝纵身一跃,跳海自尽。

小皇帝死后,逃离崖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找到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也赴海自杀。不久后,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至此,南宋彻底死亡。

而最让人感动的是,当时十万宋朝军民,却在目睹了陆秀夫抱着年幼的小皇帝蹈海殉国后,齐齐的跳入大海。上演了人类史上一个族群对另一个族群最为壮烈的反抗,展现了中华民族最悲壮的诗篇。

这样场面,怎能不让人落泪,让人落泪的还有文天祥。

当年,元军攻入临安后,抗元名臣文天祥转战东南,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不过最终因寡不敌众于五坡岭兵败被俘。

据说文天祥被俘后,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忽必烈甚至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但有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忽必烈也无可奈何,只好成全。

公元1282年,至元十九年,49岁的文天祥在柴市从容就义。据说当日,天昏地暗,大风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刑场上围观的市民有上万人来为他送行。数日后,文天祥的妻子也自杀殉情。

无论是当时的十万人齐跳海殉国,还是文天祥的宁死不屈,都说明一个问题,宋,的确有让人怀念的地方。

或是那曾经辉煌的商业,或是那勾栏瓦舍,或是那文人士大夫的“似曾相识燕归来”。总之,宋,一个让人怀念的时代。

再看明朝亡国。

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率百万大军,由西安北上,攻陷北京城。4月25日凌晨,崇祯登上钟楼,带着心腹王承恩上吊自杀于景山。崇祯自杀后,明朝亡国了吗?并没有。接下来的南明旗帜不倒,继续反抗清朝。即便是南明亡了后,也一直不断有反清复明的声音。

所以说在很多人心中,明朝并没有亡,而且还有让人感动的场面,比如史可法抗清。

公元1645年,弘光元年,清军多铎率军围困江都,史可法率四千亲兵坚守孤城,在面对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绝境下,他誓死坚守,与扬州军民共存亡。

此举连多铎都无话可说,于是五次致书于他,许以高官厚禄,劝其投降,史可法拿到书信后没有拆封,而是直接投入火盆焚毁。

后来清军攻破扬州城,多铎再次劝降史可法,史可法大笑一声说:“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

于是壮烈殉国,让人泪下。史可法死后,清军进入扬州城,由于百姓依然坚决抵抗,结果惹恼的清军,他们开展了疯狂屠杀,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

这跟当年宋亡10万人跳海一样,都是英雄,可歌可泣。可见大明的确让人纪念,明没有汉朝的倾国倾城,也没有唐朝的浪漫开放,更没有没有宋朝的感性多情,但她只用一袭交领袄裙裹住一身傲骨,就已经留在历史的洪流中。

看完宋朝和明朝,再看清朝,实在是天壤之别的。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来的时候,面对亡国的危机,却出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一幕:百姓居然帮助八国联军运粮、运物资、斩杀清朝官员。

而清朝亡国,更是被百姓认为是理所当然,无任何反抗,说亡就亡了。而且武昌首义后不到两个月,就有十四个省份宣布独立。清朝更是不到半年功夫就亡国,并且百姓还拍手称快。

通过王朝亡国,臣民的表现,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到宋朝、明朝和清朝的差距,诸位高下立判,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朋友,欢迎关注!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