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迷茫时,读一读张九龄这首诗,蕴含一生的感悟,读后豁然开朗

墨尘染公子 2024-07-31 16:26:48

1

他是宰相,也是诗人。

人有才名,能诗善文,是唐玄宗时期,影响力巨大的诗人。

他就是张九龄,名博物,字子寿。

他有胆识,敢于直谏,也有远见,不趋炎附势,是唐朝繁荣的奠基人。

可有一日,一个“横祸”,落到了他头上,唐玄宗大怒,把他贬为“荆州长史”,这就是著名的“举非其人”事件。

面对人生的巨变,他是怎么做的呢?

远离庙堂之后,他开始诗词创作,践行了《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后被文学家张说,称为“后出词人之冠”。

张九龄的人生,告诉世人,不管什么境遇,都要保持初心,一切顺其自然,走出自己喜欢的路,淡然的度过一生。

2

张九龄贬去荒地后,依旧清风朗月,不萎靡,不颓唐,我们从《感遇十二首·其一》就能看出,他坚持本心,走出了自己喜欢的路。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wēi )蕤(ruí),

桂华秋皎(jiǎo)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qī)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3

诗人忠而被贬,但没有自弃,而是以“草木君子”自居,诗人说“兰叶”,也就是兰草,是一种高雅的植物,被称为“草中君子”。

兰草遇见春天,在春风的吹拂下,兰草“葳(wēi )蕤(ruí)”繁茂,这里的“葳(wēi )蕤(ruí)”形容枝繁叶茂的样子。

诗人以“兰草”自居,是对过往的人生的回顾。

我曾官至宰相,除了有才华,还因为我遇见了“伯乐”,得到了“伯乐”的赏识,所以才有了“兰叶”遇“春风”的繁茂。

接下来,诗人提到“桂华”,“桂华”指桂花树,一种高雅的植物,被称为“木中君子”。

诗人说,桂花树遇见秋天,在秋风的吹拂下,桂花树更显“皎(jiǎo)洁”,这里的“皎(jiǎo)洁”指明亮洁白、清白的意思,也代指美好的事物。

诗人以“桂华”自喻,是对现实处境的一种释然。

诗人被贬去荒地,人生极大的反差,并没有让诗人自弃,没有了“春风”的赏识,也可以在“秋风”的抚慰下,做一位光明磊落,清清白白的“木中君子”。

“皎洁”一词,看似清冷,其实充满美好,也是诗人坚守自我一种见证。

4

接下来,诗人发出感慨,说“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这里的“生意”指生机勃勃。

诗人由“兰草”、“桂华”联想到了世间所有的草木,诗人说世间的草木能生机勃勃,是因为它们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这里的“自尔”是“自然”的意思,也有顺其自然之意,若从草木放眼到人世间,那诗人的格局就很大了。

“兰草”遇见春风,生机勃勃,“桂华”遇见秋风,皎洁明亮,顺应不同的季节,就能遇见不同的美好。

人遇见了“名、利、得、失”和“爱、恨、嗔、痴”,都是一个过程,人生的不同境遇,不止有快乐,不止有痛苦,顺应和理解它的存在,人生才会像“花草”一样生机勃勃。

就像诗人一样,在高位时,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的美好,在低谷时,就是“穷则独善其身”的清白。

5

接下来,诗人又转换了一个角度,以“林栖(qī)者”自居,“林栖(qī)者”指山中隐士。

诗人说“谁知林栖(qī)者,闻风坐相悦。”这里的“坐”不是动词,而是连词,“因为”的意思。

在古代,“隐士”一般指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顺应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

诗人以“林栖者”自居,也表明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他愿意顺应内心,不再强求,做一个简单快乐的人。

所以,谁也没有想到,像我这样的人,也会因为闻到清淡的花香,而满怀喜悦。

最后,诗人话锋一转,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结尾,这一句是千古名句,被无数人引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诗人前面用了大量的篇幅,表达自己“神性”一面,但最后一句,却特别接地气,表达自己“人性”的一面。

诗人用“兰草”、“桂华”、“林栖(qī)者”自喻,是一种“神性”高度,是一个大格局的情怀,而“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却接地气了许多。

诗人说,草木散发的香气,是因为天性使然,不是为了乞求观赏者的攀折。

“兰草”遇见春风,“桂华”遇见秋风,都是顺其自然的盛开,并不是乞求而来。

诗人曾居高位,希望再创“英雄归来”的神话,是一种人之常情,但诗人不会为了这一丝期待,而去趋炎附势,而是希望“清风自来”,一切顺其自然了。

所以,这首《感遇十二首·其一》最动人的地方,既表达了诗人“神性”的一面,“草木君子”,暗夜不染,保持初心,又表达了自己“人性”的一面,渴望“英雄归来”,清辉常在,走自己的路。

3 阅读:188

墨尘染公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