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观察|具有人类“外脑”的GenAI,如何助力文旅发展?

文旅中国 2025-02-21 16:30:00

图片来源小红书@AI ppt定制设计

文化科技是文化与科技融合过程中诞生的系列新技术成果,是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两大战略的交叉领域。自2012年8月科技部会同中宣部、财政部、原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以来的十多年里,各级管理部门在政策层面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文化科技已成为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创意产业也成为文化科技的重要的“孵化器”与“试炼场”。尤其是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基础性技术、全媒体与未来视听技术、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传承、服务科学与数据安全以及生活与生产服务智能化等重点专项关键领域的突破,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 |张立群,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管理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黄金智能设计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图片来源小红书@AI ppt定制设计

目前,以广受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GenAI)为文化科技新质生产力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贯穿了创意活动从灵感到落地的每个环节。这得益于近两年来GenAI在三个方向上产生的实质性飞跃:

在推理能力方面,随着更高级的推理智能被开发出来,GenAI所引领的“智力即服务”(IQaaS)模式,将使机器不再仅仅是执行简单任务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人类的“智力外脑”。

在创意生成方面,人们可以利用GenAI这个强大的“创意外脑”,将灵感转化为现实,轻松实现自己的创意愿景。一个不断被观察到的事实是,随着GenAI技术的快速进步,创意产业正在迎来一个更加多元、开放和创新的新时代。

在情感赋能方面,GenAI在成为人们的“情感外脑”,并在满足人类情感需求方面不断展现出巨大潜力,正在从冷冰冰的生产力工具转身成为人类情感世界中的温暖伙伴。有理由相信,GenAI将在人类的情感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人们带来更多的陪伴与慰藉。

这些GenAI所具有的人类“智力外脑”“创意外脑”和“情感外脑”的实质能力,在如今的创意活动中正熠熠生辉。

图片来源小红书@AI ppt定制设计

GenAI在创意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发展出从创意助手、创意合作者、创意增强者到自主创作者等不同的类型。创意助手角色下的GenAI是一个由人类主导的被动工具,基于人类的命令进行创意协助;创意合作者角色下的GenAI依托人机双向互动的机制,基于目标分工协作;创意增强者角色下的GenAI致力于扩展人类能力边界;自主创作者角色下的GenAI掌握了部分创意决策权,而人类通过自我调适提供协助。有观点认为,创意活动中的人机关系必然会发展为以下形态:GenAI逐渐从人类命令的执行者转向创意协作者;AI在传播阶段的自主性可能引发人类对控制权的反思;人机共生创意未来可能出现“人类定义价值观,GenAI负责规模化创新”的新型关系。

在创意活动的不同阶段,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合作关系还有一些更具体的细节。这里以蛇年春晚的一些代表性节目为例进行解剖。

在创意生成阶段,人工智能主要表现为创意合作者和创意增强者的角色:GenAI作为灵感激发工具,提供大量创意原型(如生成图像与文本),人类主导筛选与决策,GenAI致力于增强人类的创意广度。如节目《指尖密码》中借助算法复原失传的宋代缂丝技法,由苏州绣娘现场复刻《千里江山图》局部,助力非遗传承;央视联合华为推出GenAI导演系统“河图”,实时分析观众情绪数据(如弹幕、表情捕捉)并基于观众兴奋指数调整节目顺序等,都借助了内容生成智能化的能力。这一阶段的人机关系呈现出依赖性:人类依赖GenAI生成内容,GenAI依赖人类的命令,但无法理解创意的深层意图。

在创意开发阶段,人工智能主要表现为创意助手和创意增强者的角色:AI与人类共同参与设计,AI负责解决技术性难题(如形态优化、参数计算),人类负责多指标优化,比如美学与功能平衡。如节目《千年一瞬》中借助全息投影与虚拟角色互动实现了演员与虚拟壁画角色实时交互;节目《汉服十二时辰》中基于AR眼镜和生成式服装设计技术展示汉服纹样历史典故等。这一阶段的人机关系呈现出双向互动性:GenAI提供理性支持,人类注入先验知识,在协作中形成决策。

在创意实现阶段,人工智能主要表现为创意助手和受限的自主创作者的角色:GenAI作为高效执行工具,替代重复性劳动(如3D打印、自动化渲染);在部分领域(如程序化内容生成),GenAI可自主完成标准化任务(如游戏关卡自动生成)。如节目《梨园幻境》,观众可通过VR眼镜进入虚拟戏楼,自由切换京剧、昆曲、秦腔视角,梅派传人张馨月与虚拟程砚秋同台对唱;节目“巨龙腾云”开场中8000块柔性屏打造动态龙鳞纹理,GenAI生成视觉效果打造裸眼3D舞台。节目《青绿》中嵌入微型投影仪呈现动态山水等。这一阶段人类主导核心创意方向,GenAI严格遵循指令。

在创意传播阶段,GenAI主要表现为自主创作者(算法主导)和创意助手(渠道扩展)的角色:GenAI通过算法(如社交媒体推荐、内容分发)自主决策传播策略,人类难以完全控制;同时,GenAI作为渠道工具(如虚拟主播、自动化广告投放)扩展传播范围。如B站等平台基于用户偏好通过社交媒体算法推荐分发内容,古琴大师李祥霆与虚拟歌手洛天依合作,改编嵇康名曲为赛博国风电子乐带来《广陵散2077》B站播放破亿;线上庙会投壶、猜灯谜兑换数字藏品,全球2亿人次参与;虚拟人主持团基于AI生成方言主持词,实时联动分会场,虚拟人从“辅助”转向“核心IP”,推动跨圈层传播等。这一阶段的人机关系呈现不对称性:GenAI掌握数据优势,人类需适应算法规则。

在创意反馈与优化迭代阶段,人工智能主要表现为创意增强者和创意合作者的角色:GenAI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优化建议,增强人类决策能力,人类与GenAI协作迭代。如演唱节目中引入GenAI实时修音——自动修正跑调但保留人声特质,将技术用于艺术内容的优化;弹幕实时情绪分析——AR弹幕与表演互动,过滤负评并优化体验等,数据反馈机制从“事后分析”转向“实时干预”。这一阶段的人机关系呈现出共生互补性:GenAI提供客观洞察,人类平衡数据与创意初心。

生成式人工智能有能力为创意产业提供巨大且增益的价值,并为参与能力建设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硬件和基础设施提供商、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意支持平台和有助于轻松实现现有业务实践自动化的“即插即用”解决方案的第三阶段的推动者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提高创意生产力和实现效率提升的第四阶段的人工智能生产力公司,以及创意人士和创意消费者提供新的竞争能力。另外,必须认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表现出的“智力外脑”“创意外脑”和“情感外脑”能力无论有多优秀,其仍然是人类意图的多层级映射。为规避技术异化风险,当下作为文化科技新质生产力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系统的发展,需通过构建基于数字智能、业务效率与人文体验三要素的协同进化的系统进行体系性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以科技求真、科技向善、科技臻美为理念,在创意创新中平衡技术、商业与人文价值。

出 品 人 :李 霞

总 策 划 :马思源

责任编辑:保雪菲

责编:武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