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行业,比“鬼神之说”更邪门,你知道是那几个吗?

天凉说文化 2024-09-24 11:18:41

在古玩这行当里,有些事儿吧,听起来怪诞却透着几分哲理。

比如,它很邪门!

说它“邪门”,也并非指什么“阴气”缭绕,而是这行门槛虽低,但怀揣“一夜暴富”梦的人,往往摔得最惨,最终收获的是失望与遗憾。反观那些初衷纯粹,享受文化韵味,不为钱财所动的玩家,财富却悄然降临,你说这事儿邪不邪?

这些年,我耳闻目睹的故事、结识的藏友、遭遇的奇闻异事,足够编纂成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说集了。但归根结底,真正领悟收藏真谛的人,他们不仅洞悉了行业的奥秘,更看透了社会运行的深层逻辑。在这个名利场中,太多人急于求成,挖空心思找捷径,却忘了最关键的——自我修养的提升才是硬道理。

收藏,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信息搜集、珍品寻觅的旅程,因热爱而拥有,因珍视而珍藏。它驱使我们学习、研究、鉴赏,让我们在华夏文明的海洋中遨游。但遗憾的是,如今许多人谈及藏品,只关心“值几个钱?”“哪里能卖?”对于器型之美、纹饰之韵、工艺之精、包浆之厚乃至背后的历史故事,却知之甚少,更别提深入的学术探讨了。

试问,你若不曾真心投入,未曾深入了解这些历史文明的瑰宝,又怎能期待它们回馈给你无尽的财富与喜悦?那不过是黄粱一梦,终归要醒。

古玩界有句老话,说得再贴切不过:“无人不打眼,无人不交学费。”即便是王世襄、马未都这样的大家,也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更何况我们这些后来者。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但唯有享受过程,将每一次挫败视为成长的养分,方能笑到最后。否则,只会越陷越深,满心疲惫,失去了最初的那份纯粹与热爱。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被炒作的泡沫所包围,以至于许多人忘却了初心。文物艺术品,这些看似静默的“死物”,实则蕴含着无尽的生命力。它们的价值,不在于能否直接转化为实用,而在于能否触动人心,激发对中华文明的共鸣与敬仰。你我心中的认可,便是它们千金不换的价码;若无人问津,它们亦能淡然自处,不为世俗所累。

然而,文物艺术品又是如此鲜活,它们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提升着我们的审美与素养。即便因生活所迫需忍痛割爱,那份不舍与心痛,也是对其深厚情感的真实写照。

当我们以科学的眼光审视瓷器,从器型、釉彩、纹饰中品味其工艺之美,感受古人对火候、笔触、釉质的精妙掌控,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领悟那阴阳调和的中庸之道。这,便是文化的力量,而非迷信的虚妄。

反观当下,“国宝”泛滥,“砖家”横行,真假难辨,乱象丛生。一些人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天价炒作,误导公众,使得民藏与“高玩”之间矛盾重重,整个行业乌烟瘴气。究其根源,乃是大多数人未能真正理解文物艺术品的深层价值,只能随波逐流,盲目跟风。

真正的玩家,则坚守自己的小天地,遵循“丛林法则”,自我淘汰与成长并行。他们深知,收藏之路漫长且艰辛,需要不断经历、学习与探索。他们不轻易相信他人之言,更不盲目否定专家,而是以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在浩瀚的文物海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宝藏。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财富,更是精神上的富足。与志同道合的藏家相遇相知,因藏品而生的情感共鸣,让每一次交易都充满了温情与尊重。他们明白,真正的价值在于那份心灵的契合与共鸣,而非简单的金钱交易。

当然,面对行业的不公与偏见,民间藏家需要团结一致,努力改变现状。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享受收藏带来的乐趣与成长。毕竟,在这个“邪门”而又充满魅力的行业中,古玩似乎总能找到那些真正懂得珍惜它们的人。



0 阅读:0

天凉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