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大嘴。
昨天下午4时,港交所的钟声为融信服务(02207.HK)敲响退市终章。
这家曾顶着“闽系黑马”光环的上市物企,以市值缩水90%、股价跌至0.6港元的惨淡结局黯然离场。
退市背后,是实控人欧宗洪家族以7980万港元“低价”私有化的资本操作,获得公司超过6.7亿元现金储备以及4.8亿未动用的IPO募资款。
这种刺眼的反差,是一场对中小股东的掠夺,是一次赤裸裸的财富转移。
翻看融信服务的退市操作,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游戏。
根据私有化方案,欧宗洪家族以每股0.6港元回购外部股东持有的1.33亿股,总代价仅7980万港元,不足公司现金储备(6.74亿元)的12%。
更讽刺的是,融信服务上市时募资6.285亿港元,截至退市前仍有4.826亿港元躺在账上“睡大觉”,且从未向股东分红一分钱。
这意味着,欧氏家族仅用不到8000万港元,便可将公司剩余现金(6.7亿)、未来利润及未使用募资尽数收入囊中。
这场闹剧的起点归纳起来,得从欧宗洪旗下另外一家地产公司融信地产说起。
闽系房企的崛起,始于2015年后的棚改红利期,泰禾、阳光城等企业凭借“高负债、高周转、高溢价”策略,疯狂收割地王。
2016年,融信地产以110亿元拿下上海静安地王,楼面价破10万/平方米,一战成名,2018年销售额更是破千亿。
彼时融信地产梦想着挤进行业前二十,为此在全国狂揽78宗土地,2016-2018年新增土地耗资超700亿元,其中半数地块溢价率超100%,直接导致其有息负债三年激增463%。
2022年7月,融信中国公告两笔美元债利息到期未付,正式宣告违约。兄弟公司的爆雷直接影响到欧宗洪旗下的物业公司--融信服务。

2021年,融信服务以4.88港元/股风光上市,市值一度超30亿港元,随后短短三年半时间,股价一路暴跌至0.6港元,市值蒸发近九成,日均换手率不足0.05%,沦为“僵尸股”。
除了受主业地产影响之外,融信服务自身似乎也没想着好好经营,上市三年时,营收复合增长率-4.66%,净利润从1.12亿骤降至亏损1.14亿,核心物管面积缩水超10%。
说明这家公司一开始这说明啥?就不是冲着做好服务去的,人家只想玩资本。
2023年9月,欧宗洪之子欧国飞接任融信服务董事长,被包装为“二代接班、焕新出发”。然而不足半年,公司即启动退市程序,所谓“战略调整”不过是退市公告中的苍白说辞。
讲到这,若真的要考虑长远发展,为何不将账上现金用于业务转型或股东回报?
答案显而易见——退市后,欧氏家族可彻底摆脱监管约束,将上市公司资产“私有化腾挪。”
融信服务的退市,也意味着融信地产的全面溃败,到如今,总负债攀升至2000多亿,去年全年销售额仅77亿,偿债能力枯竭。
爆雷后,法人代表四年四换,除了想逃避责任,压根看不到一点点自救的动力。
闽系房企多为家族控股,决策高度集权,融信服务退市前夕,欧宗洪家族持股73.8%,小股东毫无话语权。
从融信服务“上市三年不分红”到融信地产“债券无限展期”,欧氏家族始终游走在规则边缘。
2024年,融信被曝通过关联信托操纵债券展期投票,被投资者实名举报“逃废债”,这种操作的本质就是将风险转嫁给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自己家族资本早已通过分红、关联交易完成财富转移。
从融信服务“私有化”不难看出,这是一场始于资本贪婪,终于信用破产的典型样本。
欧宗洪家族“掏空上市公司、转移优质资产”的操作,将闽系房企“富贵险中求”的赌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次,欧宗洪家族又一次完成了精准、完美的收割!
关于今天的话题,屏幕前的您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大嘴:视频号、抖音号:大炮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