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大嘴。
2025年开年以来,两大央企保利发展和中海地产都对东北区域“动了刀子。”
先是春节前,保利将辽宁城市公司与大连城市公司合并为辽宁公司,紧接着,春节后,再次将辽宁公司与长春公司合并,至此,东北地区走向了大一统。
中海则是宣布整合沈阳和大连公司成立辽宁公司,作为总裁张智超的大本营。这一次,他亲赴沈阳宣布,看得出来,对于自己的“根据地”,还是非常重视的。
两家央企在同一时间段将东北区域合并重组,背后的因素皆因该区域的业绩实在不理想,数据显示,不管是保利还是中海,整个东北地区对集团的业绩贡献均位列末位。
在当下房企普遍收缩非核心区域的趋势下,合并区域公司,既能精简成本,又能集中火力瞄准部分重点城市,再不济,就算到时候全面撤退,这摊子也小一些。
比较有意思的是,不管是整合后的保利东北区域一把手冯旭升(主持工作), 还是中海地产辽宁公司一把手葛臻,都是来自大连这个城市公司,并且两家央企东北“大本营”都设在了沈阳。
这下,原本在大连厮杀的两位央企大佬,在沈阳又展开了新一轮角逐。
上周,沈阳浑南的一场土拍大戏中,保利和中海较上劲了,双方鏖战60轮,举牌声此起彼伏,最终中海以6.89亿元“血拼”胜出,溢价率17.50%。
要知道,过去的三年时间,沈阳的土拍市场可以用“凄凄惨惨”来形容,即便新地块上市,更多见到的也是城投公司,或开发商底价拿地,想溢价,别做梦了。
要说争夺的这宗地块,原本都属于中海的囊中之物,可结果却是被迫多掏出了一个“小目标。”

地块位置位于和平区和浑南区交界处,土地归属浑南区,地块对面就是中海在沈阳的超级大盘--中海和平之门。
浑南西路目前已经成为沈阳的新二环,底下就是地铁9号线,地块紧邻着9号线的榆树台站,再往西边就是9号线和4号线的交汇站长白南。
地块从位置上来讲,除了没有学区,整个长白的配套都是坐享其成的,特别是沈阳特别火的山姆会员店,开车5分钟就能到。
地块最大容积率只有1.2,建筑高度≤40米,在主城区出现这么低密度的地块属于罕见,加之在国家“好房子”的倡议下,这宗地块大概率会被开发成高档洋房之类的产品。
地块对面的中海和平之门是中海多年开发的楼盘,楼盘目前已经开发了三期,还余一部分尚未开发,中海计划今年要启动开发,要做成纯洋房社区入市。
如果中海拿下浑南西路地块后,完全可以和之前的老地块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并掌握这个区域的洋房定价权。

中海是这么想的,但保利可就不这么想了!地块公示后,仅仅6000元/平的价格让保利心动了。
毕竟保利发展东北地区在经历两次合并后,来自大连的冯旭升先是主张辽宁,进而主张整个东北区域,算是连升两级。
总部除了给予职级晋升外,也得给点其他的支持吧,再说了,这里是总裁的“根据地”,必须要有所建树!
在土拍现场,保利代表就向集团致电,申请提高授权价的金额。
就这样,原本中海躺平就可以拿到的地块,在保利加入战局之后结果就变得不可控制了,沈阳土拍市场过去三年死气沉沉的局面瞬间火爆了起来。
出现这个结果的,最高兴的莫过于浑南区了,本来这块地就卖6个亿,结果给干到了7个亿,这一下子显著增加财政收,解决了多少人的开支。
保利的搅合,也让中海比原计划的金额,多拿出一个亿,这下,两家央企会在沈阳这个地方结下梁子吗?
2024年,保利销售额蝉联行业第一,但净利润腰斩,中海销售额微增0.3%,利润率一直好于保利。
换个角度看,保利这招有点“围魏救赵”意思,通过抬高中海的拿地成本,可削弱其利润率,既然区域业绩不好,那我在利润率上拖一拖对手也是有功的嘛!
保利和中海的“互撕”,其实也折射出当下央企的生存法则,当增速规模难以为继,向“管理要效益”就成为共识。
区域合并缩短了管理链条,而人事轮动则试图激活“鲶鱼效应”——谁能用更少资源撬动更高利润,谁就能在总部考核中胜出。
这场竞争也暴露了房企的深层焦虑:一线城市土地稀缺且成本高企,二线核心城市成为“必争之地”。
沈阳的浑南地块,既是中海高端产品线的试验田,也是保利打破“东北弱势”印象的关键一役。
两家央企的加码,本质上是对未来市场话语权的押注。
土拍落幕,但硝烟未散。中海虽拿下地块,却需面对利润空间压缩的挑战;保利虽“陪跑”,但成功搅动市场格局。
两位大连调任的总经理,或许正在酝酿下一轮攻防。
垃圾中海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