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腊月怕初三”,明日腊月初三,究竟有啥怕的?看老祖宗咋说

农村小水文化 2025-01-02 10:12:33

时间过得真快,抓眼我们已经进入农历十二月,《风俗通义》记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古代每到年末人们都会猎取禽兽祭祀先祖,由于“腊”是“猎”的通假字,再加上这个月份的天气适合风干制作腊味,因此十二月也被称为“腊月”。

进入腊月,农民几乎没有太多的农活,这时候农民主要要做好畜舍保温、造肥积的工作,利用农闲时间段多积蓄农家肥,以为来年春播做准备。明日是腊月初三,这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可不一般,在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叫“腊月怕初三”,那么有啥可怕的?我们来看看老祖宗咋说的,别犯了忌讳。

明日腊月初三,这天有啥说法?

明日腊月初三是冬至节气第13天,此时我们正处于冬至节气的第三候“水泉动”,这个时候随着太阳高度的回升,山中的泉水开始流动并且温热,这说明阳气越来越强了。

此外,腊月初三也是我国民俗信仰中的“危日”,危日的“危”有危险的意思,因此在危日这天办事我们要小心谨慎。

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健康状况、甚至命运等都与天体的运行息息相关,因此在面临搬家、嫁娶、安葬等人生大事时,古人会依据黄历中的宜忌标注,结合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生肖属相等多种因素,来选择一个吉日。他们认为,在吉日进行这些活动,可以顺应天时地利,得到天地神灵的庇佑,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灾难,求得更好的结果。

例如,在搬家时,人们会选择“宜迁移”的日子,以确保搬家过程顺利,新家生活幸福美满;在嫁娶时,人们会选择“宜嫁娶”的日子,以求婚姻美满、子孙满堂;在安葬时,人们会选择“宜安葬”的日子,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并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得到安宁。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择吉的重要参考那就是“十二建星”,十二建星依次排列分别是: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建星”配合干支纪日从每月的月建上起建,就比如正月建寅,那么正月我们就从寅日起建;再比如二月建卯,那么二月我们就从卯日起建,往后以此类推。

明日腊月初三对应的干支时间为“甲辰年、丙子月、辛未日”,这天对应十二建星中的“危日”,根据民俗信仰这天办事要小心谨慎,要预防潜在的危险和灾难。

明日腊月初三,老话说“腊月怕初三”,有啥可怕的?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一怕:怕安葬

丧葬文化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在古代社会,墓葬制度往往与身份地位紧密相连,不同身份的人,其墓葬的规格、形式、陪葬品等都有所不同。例如,圣人坟墓称“林”,帝王坟墓称“陵”,贵族坟墓称“冢”,一般官员或富人称“墓”,平民百姓则称“坟”。

古人认为祖先是家族的保护神,人的灵魂在离世后仍然存在,并会影响家族的运势。因此,逝者在安葬时都会精心挑选日子,选择一个吉利的安葬时间,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希望逝者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危日的“危”本身就有危险、不稳定的含义,因此在安葬的时间考虑上人们都会避开“危日”。

二怕:怕远行

在古代,交通方式相对单一且效率低下,人们主要依靠步行、骑马或乘坐简陋的交通工具(如马车、船只)进行长途旅行,因此在古代出一趟远门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再加上古代通信手段落后,也没有现代的气象预报,人们无法准确预测天气变化,同时治安状况相对较差,因此在古代出一趟远门是相对危险的事,为了图个吉利,人们都会选择在黄道吉日出远门。

危日带有“危机”的意味,象征着这一天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或不稳定性。因此,在危日这一天,人们通常被认为需要格外小心,避免进行可能带来风险的活动,如出远门。

三怕:怕起床过早

腊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我们在起居方面宜做到“早睡晚起”,这样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有效地增强我们的抵抗能力。

同时早睡可以养阳气,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修复;晚起则能避免早晨的寒气侵袭,减少寒冷对身体的不良影响,这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

四怕:怕天晴

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了很多经验,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腊月初三天晴那么就不是好的兆头。

正如老话说“腊月初三晴,清明烤火炉”,说的就是如果在腊月初三天气晴朗,那么预示着到了清明节气会比较冷,这说明有“倒春寒”天气发生。

倒春寒是一种对农业和林业危害比较严重的灾害天气,如果种子播种后出现倒春寒天气,那么种子就容易因为低温而烂种;而果树在开花结果期出现倒春寒天气,那么果树的坐果率就会大大降低,一般来说倒春寒到来的时间越晚,那么对农作物的危害就越大。

总结,明日就是腊月初三,以上习俗或者经验你认为还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0 阅读:3

农村小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