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锐意削藩,但因对武将的不信任导致王武俊等人纷纷起兵

史海撷英 2024-12-06 20:52:39

唐德宗即位后,颇思振作,励精图治,整顿财政,调整人事安排,提倡节俭,减少宫中用度,为削藩、重振大唐创造条件。

在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后,唐德宗抓住机遇,开始削藩。然而,其结果却是悲惨的:旧叛未平,新叛又起,长安一度沦陷,大唐几乎亡国······

为何会这样呢?

励精图治的唐德宗

唐德宗一即位就励精图治,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1、大刀阔斧,革除弊政

第一刀,砍向自己,以削减开支,减轻社会负担。首先,他罢各地岁币。减宫中服御常费,即便是重大庆典也不纳内外贡献,禁止天下贡珍禽异兽,放四方鹰犬。即便是外国进献的舞象32头,也放归山林。同时,他又释放宫女百余人,减梨园300余人,所余之人归太常寺管辖。又下令以后不许再建寺观及剃度僧人。

第二刀,砍向宦官。当时,宦官索贿几乎是公开的,毫不掩饰。唐德宗下令革除此弊政,严禁宦官索贿,有违反者,严厉处罚!

元载

第三刀,砍向王府及各州县。王府六品以上及诸州县所属机构可省并者,官吏可减免者,皆量事省并!有田宅逾制者,进行清查!包括元载、马璘等人奢侈的豪宅,皆下令毁之!

第四刀,砍向任官制度。当时,四方求官者,争相贿赂,而凡贿赂者往往得官。因此,许多不具备才能、品德的人做官,导致政令颇为不肃。德宗即位后,立刻大力整顿,军纪政令皆有所改观!

2、财政改革

唐德宗时期,先后任用了两位史诗级的理财大师。

第一位是刘晏。刘晏担任判度支、盐铁转运使,推行榷盐法以充军国之用。由此,在刘晏主持下,江淮盐利由一年不过40万贯,达到600余万贯,使全国的财赋收入由每年400余万贯直接上升到1000万贯!而刘晏主持转运江淮租米,改进运输方法,“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覆者”!

第二位是杨炎。在杨炎建议下,废除租庸调及一切杂徭,改行两税法,以地税、户税为主,一年分两次征收,夏征不超过六月,秋输不超过十一月。由此,大唐收支情况大大改善!

两税法对后世影响极深,是我国古代税制的重大变革。

由此,大唐的财政情况大大改善,有了进行削藩战争的经济基础!

3、与吐蕃保持和平

大唐削藩,还面临一个严重问题:吐蕃的威胁。

安史之乱期间,吐蕃已经夺取了河西、陇右之地,甚至一度攻入过长安。因此,如果吐蕃为敌,那么,朝廷是无法抽出手来进行削藩的。

德宗为了集中力量削藩,遂争取与吐蕃保持和平。德宗派使者与吐蕃约和,吐蕃也派使入唐,并贡献方物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双方结盟于清水,三月,双方又结盟于长安之西!

在大唐平叛作战期间,吐蕃一直与大唐保持和平,甚至还曾出兵帮助大唐平定朱泚之叛。

看起来,方方面面都准备好了!那么,唐德宗的削藩战争打得如何呢?

开局:一切顺利,胜利指日可待

建中二年(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请求袭位,德宗不许。

李宝臣去世前,与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相约,以土地传于子孙。因此,山南东道、魏博、淄青与成德,约定共同举事,发动叛乱!唐德宗的削藩战争遂拉开序幕。

唐德宗削藩示意图

削藩战争的开局是极为顺利的。在各条战线上,大唐均迅速取得重大胜利!

1、对魏博的作战:几乎扫平

叛乱诸镇中,魏博是最强的。因此,在开局时,对魏博的作战,也是重中之重。这条战线,大唐派出的是马燧、李抱真、李晟,悉数是名将!三位名将出手,接连取胜!很快,魏博军连战连败,田悦只能率军龟缩于魏州。当时,魏博的博州守将以城降朝廷,洺州守将、守漳水月城的将领也纷纷归顺朝廷。而田悦刚撤到魏州时,士卒不满数千,“死者亲戚,号哭满街”······

当时,魏博镇几乎被朝廷扫平!

2、对淄青的作战:李纳连番求降

在唐军大败魏博军后,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忧惧而死,其子李纳自领军务。李纳也畏惧朝廷的猛烈攻势,奏请袭位,并表示如朝廷准许,便不再叛乱。朝廷不许!

随后,在唐军的持续进攻下,淄青的官吏大批归顺朝廷。李纳扛不住,也派使者与弟弟、儿子一起入朝,请求自新。德宗欲赦之。但是,在宦官宋凤朝阻挠下,德宗又不肯赦。“诏宣武军节度刘洽与诸军救之,大败纳兵于城下。后将兵于濮阳,洽攻破其城外。纳自城上见洽,涕泣悔罪,遣判官房说以其弟经、男成务朝京师,请因洽从顺。会中使宋凤朝见之,谓纳计蹙,欲诛破之以为己功,奏请无舍,上乃械说等系禁中。纳遂归郓州,复与李希烈、朱滔、王武俊、田悦合谋皆反,伪称齐王,建置百官。”

无奈之下,李纳只好再次与田悦、李惟岳联合······

3、对山南东道的作战:平定梁崇义

大唐对山南东道的用兵,则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造反的梁崇义兵败之后,走投无路,与其妻投井而死。

4、对成德的用兵:平定李惟岳

大唐对成德的用兵,同样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成德李惟岳很快就在朝廷的打击下陷入绝境。李惟岳一度派其弟入京,请求归顺。然而,后来,又在田悦的威胁和手下的劝说下,决心继续反叛。最后,李惟岳为手下王武俊所杀!如此,成德似乎已经被平定!

短短几个月里,反叛的梁崇义、李惟岳受诛;李纳请求赦免不成后,又被河南诸军围于濮州;魏博田悦也被困于魏州孤成,朝不保夕······

看起来,不出意外的话,取得平叛的完全胜利指日可待!然而,意外来了。

大唐老毛病发作,节奏放缓

此时,只要拿下魏州,那么,平叛战争就基本可以宣告胜利了!而唐军有很好的机会拿下魏州!

田悦战败后,逃往魏州。其留守魏州的部将李长春认为大势已去,遂决心归顺朝廷,下令闭门,不纳田悦,“以俟官军”。此时,唐军如果追至,田悦必死无疑!后来,田悦进入魏州,但魏州只有不足千人的残兵,且士气低落。此时,唐军如果即可进攻,魏州毫无抵抗之力!然而,名将云集的唐军,硬是没有来!这是因为:大唐的“老毛病”终于发作了!大唐既用名将,也畏惧自己的名将!因此,大唐没有设主帅!而马燧、李抱真,虽皆为名将,但彼此有宿怨。朝廷让这两位搭档,又不设明确主将,其实也是让二人彼此牵制!

前面力战的时候还好说,如今,接近“摘桃子”的时候,两位素养很高的名将,居然都“客气”起来,皆顿兵不追!如此,田悦到了魏州后,与诸将截发为誓,约为兄弟,又出府库之财赏赐士卒,让人“整部伍,缮守备,军势复振”!如此,迁延十余日后,唐军再来攻时,魏州守备森严,一时难下。

而魏州的久攻不下,又使全局的形势发生了逆转!

大逆转:言而无信的后果

叛军的成德李惟岳已经授首!

在解决李惟岳时,天子曾做出两个承诺:1、事成之后,将深州等地给朱滔;2、得李惟岳首级者,即以其官爵授予!

除李惟岳,朱滔、王武俊功劳最大。然而,此时,朝廷以为天下不久就可太平,遂出尔反尔,不守诺言。朱滔、王武俊虽然都得到了一些地盘,但远远低于期待,十分不满!同时,朝廷又下令,调遣朱滔、王武俊的兵马、粮草给魏博前线的马燧。朱滔、王武俊认为:朝廷终究不会信任自己,如今是“欲分其粮马以弱之”。

正在魏州苦苦支撑的田悦把握住机会,立刻展开工作,于是,朱滔、王武俊皆起兵反叛!如此,辛辛苦苦平定的成德复叛,原先讨伐成德的幽州也叛了!而与此同时,刚刚平定山南东道的李希烈也反叛了!

不久,朱滔、王武俊出兵支援田悦,在魏州击败了唐军,解魏州之围!由此连锁反应继续:淮西李希烈也反了!

李希烈乃淮西节度使。最初,李希烈支持朝廷,成为平定梁崇义的主力。李希烈在逼杀梁崇义后,占据襄城不退出来,但在朝廷压力下,被迫还是让出襄城。如今,李希烈见朝廷在河朔地区陷入僵局,遂决心也叛变!于是,李希烈与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联合,共同起兵!

李希烈

如此,旧叛未平,新叛又起,一波接着一波,形势大逆转了!

拙劣的安排:越搞越大

叛乱诸镇中,淮西直接威胁着大唐生命线——江淮财赋入关中之路。而且,李希烈之地与其余叛军距离遥远,其势孤单。因此,接下来,平叛重点转入对李希烈的打击。一来,大唐实力远在淮西一地之上;二来,李勉等人早已洞悉李希烈反意,已有准备。因此,很快,李希烈连战连败。

李希烈集团人心离散,纷纷自谋出路,欲降者甚多。李希烈自己也杀掉了劝自己造反的部将,返回蔡州,请求赦免!朝廷不赦其罪,继续进攻,又连番取胜!李希烈做最后一波,决心不惜代价打下襄城,以打开局面!

对此,李勉提出了取胜之道:“贼以精兵攻襄城,而许必虚,令兵直捣许,则襄围解。”于是,李勉进行了相关安排。

李勉‍

然而,德宗也不信任李勉,派宦官来监督。宦官一到,就指责李勉不按照天子意思办事,下令派出去袭许州的军队回来!“未至数十里,有诏诘让,二将惧而还。次扈涧,不设备,为贼所乘,杀伤什五,辎械尽亡。汉臣走汴,德信走汝。勉惧东都危,复遣兵四千往戍,贼断其后不得归。”袭击部队狼狈回来,李希烈把握机会,于途中袭击,大破唐军!由此,唐军其势大损,李希烈攻占襄城,形势再次逆转!

接下来,更可怕的连锁反应发生了!

连锁反应:泾原兵变,长安沦陷,出现亡国之危

李希烈击败唐军后,形势更加危急。朝廷遂调泾原兵5000人前去收拾局面。

泾原兵驻扎地比较贫瘠,日子不好过,认为朝廷对自己不公。这时,朝廷用得着自己了,大家都认为朝廷会厚待一下自己!然而,“既至,一无所赐”!朝廷派人来犒军,唯有糙米蔬菜,士兵愤怒,发动兵变!德宗见状,召禁军迎战,但竟无一人应诏(看来士卒皆对朝廷失望)。无奈之下,德宗逃离长安,一路逃到了奉天!

不久,凤翔、陇州等地的将领也发动叛乱!“天下鼎沸,河北连兵以叛,李希烈横亘于中,朱泚内逼,天子匿于褒、汉,李楚琳复断其右臂,韩滉收拾江东以观成败,其有必亡之势者十九矣。”

大唐王朝出现了亡国之危!

削藩的“官宣”失败:削藩战阵打成自保战争

事已至此,要给大唐王朝续命才是最紧急的任务。至于削藩,可以先放下了!

李适

于是,唐德宗下《罪己诏》,指出:“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咸以勋旧,继守籓维,朕扶驭乖方,致其疑惧,皆由上失其道而下罹其灾。一切并与洗涤,复其爵位,待之如初,仍即遣使宣谕。朱滔以泚连坐,路远必不同谋,永念旧勋,务存弘贷,如能交办顺,亦与维新。朱泚反易天常,盗窃名器,暴犯陵寝,所不忍言,获罪祖宗,朕不敢赦。除泚外,并从原宥。 应赴奉天并进收京城将士,并赐名‘奉天定难功臣’,身有过犯,减罪三等,子孙过犯,减罪二等。先税除陌、间架等钱,竹木茶漆等税,并停。奉天升为赤县。”

大唐的平叛战争还在继续,但是···削藩,已经“官宣”失败了!

再生反复

不久,李怀光、李晟率军来援,解奉天之围。

当时,“众以为怀光复三日不至,则城不可守”,李怀光哪怕慢一点,奉天就要失守,天子就要被擒了!随即,李怀光与李晟又一起,将朱泚围于长安,指日可下。

按理说,打到这个时候,该差不多了。但是,天子先是猜忌李怀光,近在咫尺也不肯见李怀光;后又表示要率禁军亲自到李怀光营来劳军。李怀光一想:这不是当年刘邦伪游云梦,擒拿韩信的伎俩吗?于是,李怀光也反了!

局势再生反复!

好在李晟等人忠勇能战,力挽狂澜,平定李怀光,破朱泚,收复长安,局势才安定下来!不过,大唐王朝只能算是逃过一劫,幸存了下来,至于削藩,是彻底失败了!

李适

唐德宗即位之初,确有振作之心,励精图治,以求重振大唐。而经过准备,当时,大唐也具备了成功削藩的条件。一方面,在刘晏、杨炎的努力下,大唐财政收入大增,有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安史之乱平定后,藩镇中将士人心皆不愿叛逆,所谓“将吏士卒皆有不愿从逆之情,抗凶竖而思受王命”。内外部条件,都是具备的。

然而,削藩的结果,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德宗在治理和战争指导上的严重问题。“兵之胜败,本在于政。”唐德宗在政治上的失误,使在经济、军事上具备胜利条件的平叛部队,没有凝聚力,不能成为一支能取得最终胜利的部队!唐德宗在政治上重用宦官及卢杞等“小人”,猜忌武将。后来相继叛变的朱泚、李怀光等人,本无反意,尤其李怀光,甚至可说本是忠义之臣!而其他如李希烈、朱滔、王武俊等人,虽其本心难测,但也是需求明确,可以安抚的。正因为朝廷对武将的一贯猜忌,才导致他们走上叛乱的道路!

而在具体的战争指导上,朝廷依然以猜忌之心出发,昏招连连。河北战场不设主将,反而使两位宿有怨恨的将领相互牵制作战,导致战事久拖不决,甚至被逆转。如果不是马燧、李抱真有名将之风,后来在危险下主动捐弃前嫌,则形势更不敢设想!河南战场,李勉全面负责下,形势大好。但朝廷以宦官强行干涉,导致形势逆转···如此,德宗的削藩战争,本能“化了”的事情变成“小事”,“小事”又变成“大事”,因此旧叛未平,新叛又起,此起彼伏······最后,削藩战争,打成了续命战争······

德宗,有中兴之志,但确实没有中兴之才。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唐德宗的削藩失败了,但是,他继续着自己的中兴志向,勤俭节约,开源节流,为后来唐宪宗成功削藩,打下了经济基础!由此来看,虽然唐德宗无中兴之才,但是,他的努力,为大唐王朝继续维持一百余年,甚至一度出现中兴,还是做出了自己贡献的!

0 阅读:8